布局中国页岩气版图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页岩气,十二五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9-20 17:26
——专访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
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页岩气被称为“潜在的胜负手”,是当前最受关注的能源类型之一。眼下,页岩气正悄然列上中国的能源版图。
2012年3月,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并提出:2015年中国页岩气年产量达到65亿立方米,到2020年年产量力争达到600亿?1000亿立方米。
雄心勃勃的计划背后是对中国页岩气资源充裕性的估测。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我国陆域页岩气可采资源潜力为25万亿立方米。2011年美国能源情报署 (EIA) 所估测的中国页岩气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虽然估测数值不同,但两种估测结果都表明,中国的页岩气资源量很有可能为世界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布规划3个月之前,国务院刚刚批准了国土资源部的申报,决定将页岩气列为“独立矿种”,这意味着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将不再受制于油气专营权的约束。
页岩气带来的突破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与此同时,社会舆论对于页岩气在技术、成本、监管体制层面即将带来的革新,也充满了期待。
各方期待下,中国页岩气第二轮招标将于2012年9月启动(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已确认),页岩气投入商业化量产的大幕正式拉开。这一新型能源将如何实现能源领域革新的期待?页岩气能否避免新能源大跃进式的发展路径?
近日,参与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及独立矿种申报的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就上述话题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专访。
中美数据为何存在差异
《瞭望东方周刊》:2012年3月1日,《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成果发布,指出全国页岩气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这是我国页岩气资源第一次摸“家底”,这次摸“家底”工作筹备了多久?
张大伟:页岩气是新型能源,在摸清页岩气资源的家底之前,我们在页岩气基础地质理论、评价技术等方面做了较长时间的准备。我3个月以前工作过的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是最早参与页岩气研究的,2004年开始做跟踪研究,2009年国家对页岩气资源研究正式立项,有了财政投入,开始启动全国性的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2009年,摸清全国页岩气“家底”之前,我们先在重庆、四川、贵州、湖北4省交界处建立了一个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先导试验区,国内的油气公司、相关科研单位和大学共10多家单位参与其中,最终从中把握了我国页岩气分布的规律和特点以及评价方法和标准。
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我国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和有利区优选标准等指标体系,并在全国铺开试行,将全国分成上扬子及滇黔贵区、中下扬子及东南区、东北及华北区、西北区、青藏区等五大区域进行评价。这次评价是国家层面第一次也是最具权威的页岩气资源评价。
《瞭望东方周刊》:这次评价的精准度如何?
张大伟:25.08万亿立方米的评价结果,只能说是现阶段对页岩气资源的认识。页岩气资源评价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即地质认识程度、工作程度和技术方法手段。随着这三方面的提高,页岩气资源评价的结果是会变化的。今年还在深入做页岩气资源的评价,明年还会继续发布结果,届时就不是现在的数字,肯定会有变化。
美国对其本土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的估测数字也在调整,今年美国从24万亿立方米调整到13万亿,调整幅度很大。今年5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经济方面的第一个议题就是页岩气,我遇到美国能源特使,问他:从24万亿调到13万亿,你们是怎么调的?他回答说“我也不清楚”。
《瞭望东方周刊》:美国能源情报署 (EIA) 估测的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36万亿立方米,比中国国土资源部的估测量高出约50%。为何中外估量值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
张大伟:美国估测的36万亿立方米是去年4月发布的,美国还指出中国的页岩气储量占了全球的20%,而且美国估测的数据只针对中国的三大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中国还有很多盆地如渤海湾、松辽等盆地,美国在估测中并没有将其包含在内。
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对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估测的数据并没有经过实地调查,是美国能源情报署委托一家小公司,根据他们自己掌握的资料关门评估的。中国发布的数据则是来自全国27家石油企业、相关科研单位和大学,共420多人参加,经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在全国打了几十口井,并复查了2200口老井,把全国所有的区域地质基础资料包括石油、煤炭等资料都运用上了,从2009到2011年,历时数年完成,有着大量而充分的依据。
总体而言,国内估测的储量数据经过系统的评价。我们不仅拿出自己总的评价结果,还对大区、地表条件及省份等分布进行了评价,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美国此前发布数据的一个侧面回击。
关键在于打破垄断
《瞭望东方周刊》:自从页岩气被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第172种矿种后,引发极大关注,之所以将其与常规油气并列,出于哪些考虑?
张大伟:一个重要的考虑是从油气体制改革的角度。油气领域过去只有四大国有石油公司能参与,而仅仅依靠这四大公司,我国页岩气很难快速发展。页岩气本身是低品位、劣等资源,国有石油公司开发已有的常规油气资源,尚且忙不过来,对页岩气这种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的资源,还很谨慎,但现在国家的能源战略需要页岩气,不得不开采,所以,要尽可能集中民间资本的力量。
美国目前有几千家与页岩气相关的公司,参与页岩气开采的公司至少有150?180家,美国页岩气起步阶段,可以说基本是凭借中小公司的力量。
如果页岩气不单独区分出来,其他非油气企业就没有机会进入。页岩气作为独立矿种后,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创造了一个机会,多种投资主体被允许平等进入页岩气领域。而且从客观地质条件来看,一些地区的页岩气更适合中小公司来开采。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国土资源部正在按独立矿种进行页岩气资源管理。这是否意味着,已经消除了页岩资源探矿权仅掌握在中国几家大型国有油气企业手中的法律障碍?为何选择页岩气来打破垄断?
张大伟:页岩气申报独立矿种的意义,关键就在于允许多种投资主体平等进入油气领域。选择页岩气,首先是因为相对常规油气,它具有一定特殊性。我们从地质角度将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煤层气进行了对比,发现它们有很多不同处。如页岩气以游离和吸附状态同时存在,煤层气只是吸附气,天然气是游离气。而且作为一个新矿种,页岩气明确了法律地位,正好有契机来突破,如果是老矿种就不好办了。
《瞭望东方周刊》:将页岩气列为独立矿种,从提出申报到国务院正式通过,过程中是否顺利?
张大伟:阻力是有的,新鲜事物出来都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把利益的蛋糕切出了一块,在油气领域撕开了一个口子,各方面有不同的想法也很正常。但是,国内成千上万的非油气公司希望进入到页岩气领域,它们正翘首以盼。
整体论证过程还比较顺利,我们在重庆彭水县打了一口井,这是中国第一口国家财政出资的页岩气调查井,凭借这口井的数据资料,进行技术论证,论证完后请专家讨论,报国务院。虽然过程中有阻力,但是国务院很支持,最终是站在全局能源需求的角度而做出的决定。
门槛并不高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我国探索油气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的新尝试,页岩气第二轮招标即将启动,如何确保有序竞争?
张大伟:第一步是引入竞争,引入多种投资主体进入页岩气这个领域。5月25日之前,国土资源部进行了第二轮招标的意向调查摸底,全国共有70多家单位参与。我们提出两个要求:一是注册资本金3亿元以上,另外是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勘查资质。若没有资质,可以和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参加招标。现在招标的都是重新设置的区块,即新的空白区,与原有的油气开采区域不重叠。
《瞭望东方周刊》:业内人士曾表示,为鼓励中国页岩气的开发,降低企业成本,页岩气开发的门槛不宜太高。目前设置的资金门槛是否过高?
张大伟:门槛并不高。页岩气每平方公里每年的勘查投入是3万元,1000平方公里就是3000万元,这在中国打口油井都不够,打口井都得花费七八千万。所以,目前的资金门槛是最基本的投入,我们要求应该达到提交预测储量的结果。
可以说,页岩气勘查开发领域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行业。招标原则上是价高者得。当然,门槛太高的话,成本收不回来,会亏损,太低的话,完成不了页岩气区块勘探基本的要求。这里面很难权衡。常规油气的勘查投入每平方公里每年1万元。按照去年招标的经验,今年会高于这个数字。
《瞭望东方周刊》:今年页岩气招标的资金门槛会更高么?
张大伟:不好说,我们要求每平方公里每年最少投入3万元,但只有3万元肯定中不了标,3万元是底线。
《瞭望东方周刊》:按照独立矿种进行管理,页岩气领域将引进多种投资主体,这意味着除4家国有石油公司外,民营资本等各种投资主体将获得更多机会参与页岩气的勘探开采。
张大伟:大家都很着急进入页岩气这个领域,民营企业跃跃欲试。招标之后,中标人将与国土资源部签订合同,投标时的承诺会在合同里体现,然后进行监管。目前招标出让制度有了,监管的制度还在研究中。
按理说,招标和监管是孪生兄弟,招标的制度体系建立起来,监管制度同步推出最好。不监管的话,很可能出现小煤窑那样的情况。
尝试“监管到每口井”
《瞭望东方周刊》:页岩气监管制度的设计很复杂吗?
张大伟: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最重要的是页岩气的监管要快点跟上,监管的内容不光是投入上的问题,还有对环境的影响,比如对地下水的影响,勘探开发的全过程都要进行监管。现在页岩气有一套管理办法,对于管理制度,国土资源部已起草了文件,近期将发布。
《瞭望东方周刊》:是否会出现这样一种趋势,在页岩气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各方已经大干起来,或如何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
张大伟:现在政府监管是个大问题。要知道,我国常规油气监管本身就很薄弱,我国常规油气监管属于“自律型”,即企业自己监管自己,实际上这就成了一个“黑匣子”,具体监管状况如何并不清楚。泰国每年油气产量300多万吨,有1000多人监管。我国油气产量目前是2亿多吨,只有不到100人在监管,包括国土资源部、能源局、环保部都算入其中。
美国对页岩气的监管是定期检查和关键点检查相结合,其中有12个关键点包括开钻、压裂、运输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页岩气的每口井都是由政府在监管。
“监管到每口井”,我们要监管到这个程度,首先要队伍。美国得克萨斯州盛产页岩气,这一个州的页岩气就有2400人在监管,一年监管次数达到11万人次,我国监管的人力远不够,首先得有人,而且页岩气的监管相当专业,能力建设也是个问题。不过,目前页岩气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页岩气井较少,“监管到每口井”,还是可以努力做到的。
油气领域本身,监管是缺失的。现在我们想以页岩气为切入点,通过对页岩气的监管,把它的监管体系复制到常规油气的监管中。
(特约撰稿叶雨岑对本文亦有贡献)
《望东方周刊》记者李静|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