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情遭遇信仰---寻找仓央嘉措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达赖,仓央嘉措,拉萨
  • 发布时间:2012-09-20 17:40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仓央嘉措情歌

  拉萨街头的新华书店,有整整一个书架,都是有关仓央嘉措的各种书籍,买书的则是各地游客。这几年,仓央嘉措情诗炙手可热,但他的故事并不十分清楚。来到拉萨,我也想一寻他的踪迹。

  旅游旺季的拉萨热闹非常,大昭寺周围的八廓街是热闹的中心。2012年8月的一个傍晚,我在小雨中来到八廓街拐角处的玛吉阿米 ---一家藏式餐厅。

  传说,这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私会情人的地方,当年他钟爱的藏族少女玛吉阿米就在这里开了一家小酒馆。入夜,布达拉宫的仓央嘉措就会换上俗家服装,带上长长的假发和精美的首饰,化身英俊风流的宕桑旺波,来到这里,与情人幽会。

  眼前,这里吸引的是八方食客,餐桌已满,楼梯旁还有一排人坐在矮凳上等座位,有人因为等得饥饿难耐,开始大嚼饼干。他们为那个美丽的传说慕名而来,却把仰慕之情换做一餐饕餮。餐厅服务员说,玛吉阿米几乎每天都人满为患,以致门口的地板都带着几分油腻。看着每一位食客脸上和眼中的烟火色,我悄悄离开。

  别后行踪费我猜

  次日,参观布达拉宫。当走到一处宫殿“其美德丹基”时,导游提醒,这里原为六世达赖喇嘛之寝宫,后来在第八世达赖喇嘛时期将此寝宫改为佛殿。仓央嘉措生前的法座仍然保留在最重要的位置,导游们都不忘讲述他传奇的身世。

  1682年2月,五世达赖在刚刚重建好的布达拉宫圆寂,他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决定秘不发丧,并隐瞒了15年之久。同时,在五世圆寂之后,仓央嘉措已被找到,并确定为转世灵童。此时的西藏与蒙古对峙,政治矛盾极其尖锐。

  1705年,西藏与蒙古拉藏汗矛盾激化,桑结嘉措兵败而死。事后,拉藏汗向康熙帝告发,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生活放荡,不守清规,乃假达赖。康熙下令将仓央嘉措解到北京予以废黜。

  清史记载,1706年,押解途中,当仓央嘉措行至青海湖滨时,染病去世,年仅23岁。民间有另一种说法,仓央嘉措行至青海湖畔失踪,之后,曾到印度、尼泊尔和甘、青、内蒙古等地周游。

  现在,布达拉宫的红宫里,安放着的五世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中,独缺仓央嘉措。他所终何处,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谜。

  “其美德丹基”比布达拉宫的其他宫殿明亮许多,游人更喜欢在此停留。作为第一位搬进布达拉宫的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选择了最宽敞采光最好的一间宫殿作为他的寝宫。此处的房顶设有一圈采光用的透明窗,阳光通过窗子照进来。在窗前有一位借着阳光读经书的红衣喇嘛,我走过去,攀谈起来。

  仓央嘉措并没有死在青海湖边,而是逃走了。他后半生游历弘法,63岁时才在阿拉善(今内蒙古境内)圆寂,现在阿拉善还有他的灵塔。红衣喇嘛这样告诉我。

  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推理,清政府在押解途中放走仓央嘉措,也算是解决矛盾的一种选择。如果把他押解至京,就会很棘手。严处,则伤害了西藏信众;善待他,又会得罪了蒙古的拉藏汗。假托他病死而放走他,则双方都无话可说。

  历史总是为人们留下想象空间。仓央嘉措在青海湖畔的一个风雪夜逃走,之后四处游历,终于阿拉善。这是藏区最普遍的说法。走遍藏区,我感受到的是,藏人相信仓央嘉措没死在青海湖边,与其说是历史的疑案,不如说是藏人的愿望。

  不负如来不负卿

  按照格鲁派教规,僧人不可亲近女性,活佛更不能例外。那么,“行为放荡不羁,写下大量情诗的仓央嘉措,还能得到你们的尊敬吗?你们怎么理解他的行为呢?”我问红衣喇嘛。

  他汉语讲得不太好,解释了半天,我都没有听明白。之后,他从经书中拿出一本很薄的小书,说,这本书里面对我的问题写得很清楚。翻开小书,里面都是藏文。于是,他说,以后找一本汉语版的送给我。我们彼此留下电话,道别。

  就在那个周日,我接到红衣喇嘛的电话,他亲自来到大昭寺旁,告诉我他没有找到那本书的中文版,但是他把自己的那本藏文书送给了我。他很认真地把书中哪一页至哪一页是有关的文章,都指给我看。出于感激,我掏出钱,想作为供养给他,他很坚决地拒绝,然后转身离开。

  接下来的工作是找人翻译。通过朋友介绍,我找到西藏社科院的藏文编辑边巴,一位藏族小伙,他逐句地翻译给我听。

  这是一篇关于仓央嘉措诗歌的研究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者。文章写道:“仓央嘉措大量诗歌表达男女爱情,在历代达赖喇嘛中很少见的。但他的‘情诗’表达的不仅仅是爱情,也有政治和宗教的因素。”比如,当时蒙古拉藏汗势力很大,仓央嘉措作为政教合一的统治者,手中并无实权,内心的压抑,也导致他的放荡不羁。

  文章最后一句话写道:“在布达拉宫,他是活佛,在拉萨街头,他是个浪荡子。但不管在哪里,他都是仓央嘉措!”

  我听了不解,问边巴。他解释道:“不管他外表上做什么,内心都没有变化。就像你们汉族的济公活佛一样。”

  在汉族地区,仓央嘉措被人们记住名字,皆因他的情诗。而在西藏历代达赖喇嘛中,公认成就最高的一位却是五世达赖。

  “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戒律,你们还会像尊敬五世达赖一样尊敬他吗?”

  “当然,五世、六世在藏民心中都是一个人,没有区别。五世成就大,六世更世俗,就像一个人有不同的侧面……”

  在信仰与人性之间,他们如此宽容与圆融。我恍然大悟。

  宁可信其有

  那一日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这首广为流传的“仓央嘉措情歌”,其实并非出自仓央嘉措之手,它最早出现在朱哲琴的一首名为《信徒》的歌词中,后来被修改加工,又张冠李戴,被当做仓央嘉措情歌广泛传唱。

  真正的“仓央嘉措情歌”,最早出版于1930年,藏学藏语研究者于道泉先生翻译,共有62节,以后的版本基本上是在他的基础上润色出来的。后来出现的100多首甚至1000多首的所谓仓央嘉措情诗,一般研究者认为多系伪作,可能在后世流传过程中掺杂了内容相似、风格相近的民歌。

  于道泉最早翻译的62节是否可靠呢?他自己在《译者小引》中写道:“下面这六十二节歌,据西藏的朋友说是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所作。是否这位喇嘛教皇所作,或者到底有几节是他所作,我们现在都无从考证。”

  这些“无从考证”的情诗,为什么让那么多人为其感动?

  在一个信仰和爱情都缺失的年代,仓央嘉措成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当明星嫁富豪被渲染成爱情童话的样本,人们习惯于在财与色的权衡中谈论情爱,真正的爱情已经变得稀薄。此时,人们发现了仓央嘉措。当爱情遭遇信仰,世俗的负累统统脱落,人们发现爱情原来是一场心灵之旅。而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像信仰一样虔诚的爱情!

  文|兰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