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蛋的完美世界

  拙政园旁的苏州博物馆,是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收官之作,博物馆灵动之处,在于借景。明亮的玻璃窗外是拙政园的白墙青瓦印着碧水,玻璃窗内的展品凸显在这自然的环境之中,显得有了根和魂。

  试想这完美的背景不是白墙,而是最近十分出名的苏州东方之门(秋裤楼),效果会是怎样?

  正如星星在青海湖上空能展现银河的面貌,而在大都市的强光中,甚至最亮的那颗也黯然失色一般,在不同的环境中,无论是文物还是自然天体都会呈现不同的状态,传达不同的意义,艺术品也不例外。

  OVO是一个蛋形灯光建筑艺术品,8月的北京地坛公园内,OVO在钟楼旁自顾转换着蓝、红、白的色彩,地坛内几百年的古树郁郁葱葱,红墙黄瓦的中式建筑林立四方,现代高大建筑的身影隐在远处,坐在一旁的设计团队相当热爱这个“展地”。这里透着文化的气息,分外安静,也能让人陷入真正的思考当中。

  蛋形矗立在一个方形的水台上面,参观者可以通过水台上浮起的道路进入OVO。整个OVO的色彩缓慢变换,同时含混着声响,在蛋形的下半部分慢慢透出水雾,向外铺展,模糊了和周围环境的界限,同时也在蛋形和外界之间建立了隔离带,蛋形里的人也好像被从现实世界抽离一般。

  虽然从设计团队到制作方,OVO都与中国没有什么关联。但这个作品却与中国文化意外地产生了联系。OVO的主体蛋形,和下面方形的水台也正对应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巧合的是,它的展出地——地坛公园内的方泽坛就是中国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表现。

  除了北京,在此之前耶路撒冷哭墙前的展览,也让创作团队格外兴奋。

  哭墙又名叹息之壁,是全世界犹太人的圣地,古老泛黄的墙壁前,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的注视下,现代文明的OVO显得有些突兀,然而这强烈的对比后,却是同一的景象。OVO前是排队整齐进入蛋形的参观者,不远处的哭墙前,是来自世界各地虔诚的信徒。虽然心态不同,但是两个地方都是让人们释放心情之所。

  蛋形寓意为新生物的起源,乃重生和平静的象征,而在耶路撒冷这个饱受战乱之地,无论是哭墙的慰藉,还是这重生的象征都是那里最为需要的。事实上, OVO的一个复制品已经永远留在了哭墙前。

  无独有偶,远处的阿克萨清真寺的半圆形金顶,与OVO的蛋形也有着相似之处,而OVO创作灵感的来源正是一座被遗弃的教堂屋顶。OVO的二人建筑师团队ODEAUBOIS一直在寻求他们心目中的完美形状。直到有一次,团队成员MostafaHadi到访比利时,他发现了一座上世纪30年代就被遗弃的教堂,教堂的屋顶是半圆形,内部结构是十字交叉形。Hadi希望把这个圆形闭合,于是形成了目前的蛋形,但闭合圆形则十字交叉结构必须改变,原本硬朗的十字交叉有了个漂亮的曲线,变成了双螺旋交叉结构,然而最被世人了解的双螺旋交叉结构,就是深深印在生物发展中的DNA模型。

  就蛋形来说,在许多古文明中都代表着世界的起源,而OVO这只蛋却在世界旅行中寻找它最美的形态。北京是OVO全球巡展的第5站,第6站确定为鄂尔多斯,第7站会在哪里呢?旅行还将继续。

  现代城市内,人们与自然割裂太久,千城一面变得越发普遍,在OVO世界之旅中,也正是到了北京和耶路撒冷最具特色的地方,才呈现出它最完美的形态。不过,OVO在设计之初并未被设计者赋予过多的含义,这个五人设计团队只是想与参观者分享,并碰撞出更多的思想,也许从一个松鼠的眼光出发,OVO真的就是一只大型的松果。(文/何衡柯 龚瀛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