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阿边境神秘“禁区”瓦罕走廊(上)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中阿边境,瓦罕走廊
  • 发布时间:2012-11-01 16:56

  当46岁的塔吉克牧民布达奇赶着自己200多只羊走下山坡的时候,他的妻子正在他们位于中阿边境15公里的夏季牧场小屋内准备一家人的晚饭。

  天上,阳光在云层中时隐时现,微风不时吹拂着草地,瓦罕走廊峡谷内的气温也渐渐地降低了,距离10月结束夏季牧场放牧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布达奇抬眼望了一眼远处的雪山说:“该准备下山回家过冬了。”

  布达奇一家只是众多在瓦罕走廊夏季牧场内放牧的牧民中的一员。由于不对外界开放,这里的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水草丰美,适合牛羊的生息繁衍。

  瓦罕走廊(英语:Wakhan Corridor)又称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尔,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下同)境内呈东西向的一条狭长的峡谷,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是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交接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瓦罕走廊长约400公里,东西走向,在中国境内长约90公里,南北宽约3至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其余31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最宽处约75公里。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

  9月的一个清晨,我们一行7人驱车从塔县县城出发,沿着314国道的中巴友谊公路一路向西,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行车之后,指示着卡拉其古方向的路牌就将车辆引上了通往瓦罕走廊的沙石路面岔道。

  车行不多时,我们就到达了瓦罕走廊入口处的第一道关口—— 排依克公安边防派出所。这个边防派出所主要负责瓦罕走廊中国境内2500平方公里的治安、刑事案件、农牧民户籍和外来人口管理以及协助驻扎在峡谷内的新疆军区卡拉其古边防营打击边境地区的走私、偷渡和恐怖主义等工作。

  该所塔吉克族的副所长阿米兹介绍,瓦罕走廊内中阿边境两侧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中方以塔吉克族为主,阿方主要为吉尔吉斯族。

  中阿接壤的边境地区基本上都是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地势复杂,气候恶劣。中国境内每年除6至10月的5个月外,均为大雪封山期。辖区内定居的人家只有不到80户300多人,基本上平均每8平方公里才有1个人,每30多平方公里只有1户人家。

  在夏季,瓦罕走廊是塔县好几个乡的夏季牧场,会有1000多人赶着自己牲畜转场进入瓦罕走廊,绝大多数都是熟面孔。在他们中间,大部分牧民都“兼职”做起了“护边员”,只要见到陌生人,就会设法告知边防派出所或边防部队。而阿富汗境内一侧,100多公里都是无人区。

  布达奇一家的夏季牧场小屋离中阿边境比较近,所以他也是一名护边员。他告诉记者,每个月边防部队给他200元的护边补贴,还有一部中国电信的手机(这里其他电信公司的信号不通),方便他发现情况及时报告。他说,以前在边境上发现情况,到最近的边防前哨班汇报,至少也要半天时间。现在有了电话,很快边防部队就能掌握情况。

  据阿米兹副所长介绍,由于有牧民和边防部队的密切配合,近20年来从阿富汗方向越界进入中国境内的事情一次都没有发生过,有“三股势力”分子企图从瓦罕走廊逃出国境,也被抓获了。

  文|赵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