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社血斑天牛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雾社血斑天牛,红缨树,种群灭绝
  • 发布时间:2012-11-07 09:36

  成年雾社血斑天牛体长可达6~7厘米,非常壮硕。雾社血斑天牛夜伏昼出,白天外出觅食,晚上则钻入红樱树干中栖息,从这个意义上说,雾社血斑天牛也是危害红缨树生长的“害虫”。

  随着由中国台湾著名导演魏德圣执导的电影《赛德克·巴莱》的热播,位于台湾中部南投县山区的雾社地区渐渐为外人所知。雾社地区是台湾原住民的传统聚居地,在电影中,当地的独特民俗、绚丽风光被展示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那漫山遍野开放的雾社红樱在浓雾中绰约隐现,让整个画面宛若仙境。

  但很少有人知道,正是在这片作为雾社象征的红樱林中,竟然还居住着另外一群神秘的“居民”:雾社血斑天牛。雾社血斑天牛被誉为“台湾珍宝”,它们主要生活在雾社高海拔山区,为我国台湾所独有,是一种“分布小、种群少”的珍贵昆虫品种。

  雾社血斑天牛的得名,是因其成虫背部长有很多不规则、殷红如血的斑块。这个独一无二的特征,也将它和其他同类区分开来。雾社血斑天牛的一生都与红樱林为伴,每年秋季,雌性成虫会将卵产在樱花树表皮上,幼虫孵出后就钻入树干内部啃食纤维质,并在树干中越冬,继续发育。次年春天,发育成熟的成虫从树干中挖掘通道钻出,在红樱林中摄食、求偶,开始新的生命轮回。

  由于分布地异常偏远,在台湾日据时代(指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到1945年台湾光复)之前,外界对雾社血斑天牛一无所知。20世纪初,日本人开始进入台湾中部山区采伐森林、掠夺矿产,雾社血斑天牛随之被发现。

  它们的劫难也从此开始。雾社血斑天牛体型硕大、样貌威武奇特,因此很受日本昆虫学界青睐,仅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雾社血斑天牛就被捕捉运往日本。为了捉到品相更好的成虫,日本人不惜将一株株红樱树砍倒劈开,从中寻找。雾社红樱林的面积因此锐减。

  栖息地被破坏,再加上大肆捕捉,使得雾社血斑天牛濒临绝种。尽管后来陆续有保护措施出台,但即使到了今天,雾社血斑天牛的种群仍未完全恢复,始终属于台湾“重点保育”生物之一。

  幸运的是,从2002年起,我国台湾林业部门开始尝试人工繁育、移植野生红樱树,计划每年种植1.5万~2万棵,以扩大雾社血斑天牛的天然栖息地。这一举措目前已取得了成效--最近两年,人们不时能在新闻上看到岛内某地发现雾社血斑天牛的报道。相信在人们不懈的关爱下,雾社血斑天牛终将远离种群灭绝的边缘。

  文/图/ 金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