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准 不创新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万维网,标准化
  • 发布时间:2012-11-13 13:35

  10月14日,星期天,世界标准日。虽然没有人会举办一个周末派对来庆祝这个“节日”,但这仍然是值得关注的——“正是由于缺乏标准,整整一座城市,大半被夷为平地。”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标准协会办公室主任Mary Saunders所说的,是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一场灾难。

  1904年,一场大火席卷了巴尔的摩市,吞噬了140英亩土地上的建筑物,造成了逾1亿美元的损失,就差那么一点点,这座城市就被这场大火彻底抹灭。当时,纽约、费城、华盛顿等其他城市的消防员从四处赶来,帮助灭火。可是他们的设备却派不上多大用场,因为消防栓阀门的大小没有标准,许多软管都无法配套使用。

  这足以说明标准的重要性,所以在世界标准日这一天,很值得我们思考一下标准对于世界和IT行业起到的重要性。

  标准也要“国际范”

  据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e Bhatia透露,每年有13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与标准有关,约占全球贸易的80%。

  “标准有助于建立并非一家公司独大的市场。”Saunders说,更大的市场意味着每家公司可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哪怕每家公司在整个市场中只占较少的份额,但标准提供了一个平台,大家可以通过平台来开发垂直应用。

  但IT公司在制造新产品时,却历来不太愿意接受标准。他们总是希望以只有自己才能提供的专有技术霸占整个市场。标准倡导者们认为,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鼠目寸光。

  以万维网来为例,上世纪9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项面向消费者的商业服务开始流行起来,由Prodigy、CompuServe和Delphi等公司提供。鼎盛时期,这些服务商当中最大的美国在线(AOL)拥有多达3000万的用户群。

  然而,AOL采取了“用围墙将花园围起来”的做法,跟不上万维网方面的创新,以及谁都可以用来发布或浏览网页的开放标准。今天,万维网包含至少84亿个网页,拥有约34亿用户,可是AOL却每况愈下。

  对此,万维网联盟(W3C)首席执行官Jeff Jaffe说:“商务、娱乐和教育都出现在了万维网上,就是因为我们保持了万维网的开放性。互联网已给人类和商业带来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因标准而不断发展和改进。”

  如今技术以越来越快的步伐发展,同时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导致标准制定机构面临着极为艰巨的挑战。

  “在10年前,标准化方面主要涉及产品如何符合性能要求或服务,而如今互操作性是个强大的推动因素。这是一个比较新的特点。”Saunders表示。目前,为了建立“系统中的系统”,越来越多的标准被制定出来,比如云计算,就是建立在多层标准上的典型例子,还有医疗IT、智能电网和纳米技术的一些领域也是如此。

  此外,推动标准制定机构的另一个新因素是全球化。

  现在,许多公司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销往世界各地,于是它们需要国际化标准。一个明显的例子可能是Unicode字符集如何慢慢取代较小的、以英文为中心的ANSI集。Bhatia说:“大多数行业的公司期望构建一套面向多个市场的解决方案。”

  Jaffe也表示:“公司在觉得能给自己带来差异价值的领域展开竞争,在觉得大家都得益于合作的领域进行合作,这是天性。就万维网平台而言,一个很显然的结论是,合作能大获成功。”目前,W3C正在丰富和完善网页渲染标准,如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那样万维网可以承载全部的万维网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跨多个计算平台来运行。

  开放才能赢

  关于标准有一则老笑话是,标准肯定很好,因为现在有太多标准。但要说过去和现在有什么区别的话,就是许多技术更多地运用标准。Bhatia特别指出,比如说,要是汽车充电设备有一套标准,新兴的电动汽车行业将受益匪浅,那样充电设备就能像现在所有使用燃油的汽车所用的气泵那样实现标准化。

  回到IT领域,Facebook也在领导一个名为“开放计算项目”(Open Compute Project)的计划,旨在让数据中心硬件(如主板和服务器机架)实现标准化,那样它们就可以互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Facebook硬件设计副总裁兼开放计算项目创始董事会成员Frank Frankovsky说:“如果在一些基本构建模块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供应商就可以将时间用在设计更创新的产品上。”

  在今年夏天于波特兰召开的O‘Reilly开源大会上,Frankosvky表示,数据中心的现状就好比19世纪的铁路系统。

  19世纪中叶,美国发展迅猛的铁路系统没有就铁轨应做多宽而达成共识,结果,美国当时出现了七种不同轨距的轨道。由于没有标准轨距,铁路车辆无法行驶在不同的铁路线上。因此,每天为了在不同铁路公司的铁轨之间切换,大量精力被白白耗费在将乘客和货物从一辆列车转运到另一辆列车上。

  这种丝毫无法增添价值的做法很可笑,也毫无道理。消费者开始为这种不必要的差异化而感到反感,当时工程师们曾花了很多的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当所有铁路都确定使用某一个轨道宽度,它们才得以加快运输、削减成本。

  “正是由于采用了单一标准的轨道,创新步伐才得以急剧加快。” Frankosvky说,美国大陆的轨道数量在大多数铁路选定标准轨距后的几十年间几乎翻了一番,运送材料的成本从每英里每吨70美分骤降至每英里每吨2美分。

  “开放总是最后的赢家。”Frankovsky说。

  沈建苗 编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