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冲击波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友谊医院,医改
  • 发布时间:2012-11-13 14:44

  2011年的春天,友谊医院作为北京医改的第一所综合性三甲试点医院,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增收医事服务费、推行支付方式改革,这一系列改革给友谊医院的信息化工作带来了哪些挑战,友谊医院又取得了哪些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带着这些备受医疗界关注的问题,记者走进了友谊医院。

  新医改 新变化

  2012年新医改政策推行前,在友谊医院,为了挂到一个号,很多病人拿着小板凳,天没亮就到医院门口等着。大门一打开,便往里冲,甚至给前来挂号的老人带来危险。新医改后,友谊医院推出了“24小时不间断挂号”、“多种途径预约挂号”,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友谊医院计算机室主任刘伟说:“24小时不间断挂号,相当于医院的大门永远是开着的,即使病人夜里来挂号,挂完号还可以回去睡一个踏实觉,不用再等到天亮。一位医护人员的辛苦换来一大批病人的满意。”为缓解挂号难的问题,友谊医院还采取了另外一项改进措施——收费挂号通柜服务。“通柜服务只有在信息系统的辅助下才能完成。原来我们的门诊收费大厅,中午11点、12点前后会有很多人排长队交费,现在增加了十几个挂号窗口收费,对病人进行分流,挂号大厅的秩序大为改善。”刘伟说。

  2012年4月,根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的要求,友谊医院与北京银行合作建立了门诊预付费系统,成为第一家开通“京医通”卡的医院。京医通卡是主要针对北京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病人、北京非医保的病人和到北京来看病的患者这三类人群,所推出的实名制电子卡片。

  2011年,共计5000万人次外地患者在北京就诊,而京医通卡的实施意味着外地患者在北京看病将不再使用医院各自发行的诊疗卡,在北京市属医院之间看病都可以用这张“一卡通”。2012年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同仁医院、儿童医院、天坛医院4家试点推广医院会开始进行“京医通”系统连调测试工作,并将于12月初步实现“京医通”跨院服务功能。

  如何使京医通顺畅使用?刘伟解释道:“在技术处理方法上,我们基本参照医保卡,例如各医院就诊卡不推翻,但是为患者建立惟一的对照关系,这样京医通卡就能替代就诊卡,在医院读取京医通卡就能实现交费、挂号、看病。”

  不过刘伟坦言,京医通卡也有局限:“目前,该卡基本只适用于非医保病人。因为只有二代医保卡才具备金融功能,但持有二代医保卡的医保病人并不多,因此接待病人的数量比较少,但医保卡与非医保卡的结算方式不同,加之医保卡的更新换代尚需时日,惟有把所有医保病人的金融功能打通,使用起来才会更便捷。”

  新医改政策的顺利推行让友谊医院备受瞩目,但在其背后友谊医院也走过弯路。

  “作为第一家调整的医院,我们曾经走过一点弯路。”刘伟说。在医改的前一周,医院信息部发现,如果按照预先设计的流程,每收一笔医事服务费的时候,都要给病人打一张北京市医院正式票据,时间在19秒左右,与原来的时间相比,增加了3~4倍。每人挂一个科,加之早上病人挂号时间都比较集中,一旦挂号时间延长,门诊大厅的拥堵将不可想象。为此,在各方领导的支持下,有关部门采纳了医院的建议:将医事服务费收据由机打改为手撕定额票据,刘伟介绍:“采取固定额度的手撕票,5秒钟左右就能把一个号挂完,速度能够恢复到以前的挂号速度。42元、60元、80元、100元的票据,病人挂哪个号,就对应的撕一张,取代打印的步骤。”

  信息化,意义几何?

  其实友谊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三甲医院的列队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很早就开展了信息化项目。2003年,友谊医院在大型医院当中率先使用就诊卡;2004年,开始在门诊大规模使用医生站。信息化解放了患者的时间,改善了预约、取号、分诊等每一个步骤。医生轻轻一点鼠标,医嘱就开出来了,患者得到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在社区转诊上,友谊医院与天桥社区、大栏栅社区等实现了网上转诊,当病人在社区被确诊需要到三甲医院进一步治疗时,社区医院根据其病情安排好相应的大夫。病人来到友谊医院后,按预约时间就诊,改善了门诊的就诊秩序。

  信息化也使 “大处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医生工作站对慢性病药量进行规定,一次最多只能开一个月的药,达到了开药量,系统就禁止继续开药。病人的药还没有吃完,系统会提示病人尚未到开药期。刘伟总结信息化最大的作用就是“控制了人为错误,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又保证了医疗质量”。

  新医改给友谊医院信息化带来了很多变化,刘伟认为,这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对数据分析的要求。“医管局、卫生局、卫生部委乃至医院会要求上报很多原来没有的统计分析。例如人员费用的对比、各种费用的对比、人员情况的对比,包括同期比或环比等,医改初期,每天都要日报,有时临时要求上报,第二天必须完。你必须提供准确的数据,统计分析速度也要快。”

  从管理角度而言,信息系统实现了检索功能和数据分析。整个医院的系统数据通过计算机呈现出来,管理者通过不同的权限去审核指标、督促指标。2012年年初,友谊医院开始思考总额预付制的推广措施,信息系统对此提供了支持。刘伟坦言:“随着领导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更多财力、人员和物力上的支持。医改是一个方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要根据医院的情况、需求、财力、物力及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没有止境。”

  2012年,友谊医院信息化建设根据年度计划、运算,逐项落实了许多新医改的要求,对于不同的项目,信息化团队正依据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刘伟充满希望:“今年我们申请了经费,打算开展电子病历的相关工作,如果项目能够落实,我们今年就会有大举措。”W

  采访手记

  采访间隙,刘伟接到了一个电话,“手提式的、无线的、充电的,你们需要摆放在门诊的哪个位置?”原来,食堂卖饭要增加两个刷卡点。刘伟觉得做信息化最难的就是什么都要管。

  作为大型三甲医院,友谊医院也在参加医院等级复审,刘伟将厚厚的评审资料拿在手中:“这个评审搞了好多年了,今年跟往年有很大不同。以前信息化是一篇篇、一项项列出的。现在,信息化的部分描述得不太多,却被分散在各个其他部门,比如说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管理等章节。当然,信息化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密切关系也体现出来了。”

  刘伟已经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20余年,如今面对这些变化,他很坦然。“信息化的重要性在提升,但信息化也只是医疗环节中的一部分,不能将所有的一切都依赖于此,医疗质量的提高更多的还是依靠医护人员的主动意识。”

  本报记者 张宇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