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了吧 后PC时代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后PC时代,英特尔,超极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11-13 13:41
认了吧 后PC 时代“后PC时代”是个热门词,但不见得受欢迎。因为这是苹果的人搞出来的。
引以为傲的Macintosh曾被微软和英特尔主导的PC彻底击败过,iPhone、iPad刚发布时也受到外界的冷嘲热讽。因此2011年初发布iPad 2时,你就可以理解行将卸任的乔布斯,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宣扬“后PC时代”——能让苹果满足的已经不仅是“用户的认可”了,还有竞争对手的臣服。
“PC已经过时了。”乔布斯从不避讳挑衅竞争对手,甚至羞辱,尤其是那些曾经让他们焦头烂额的公司。
“我们正在谈论的世界里,个人电脑不再是数字世界的中心了。”接替乔布斯的库克是一位个性温和得多的CEO,但他也迫不及待地宣判了PC的“死刑”。
作为苹果的对手们,这是一个必须反击的关头,即使只在口头上。“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微软企业高级副总裁弗兰克·肖说,“所谓的‘后PC设备’只是PC的补充,不可能替代PC。”
但在背后,这些公司的布局却跟苹果没什么两样: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大数据、云计算??除了承认“后PC时代”这种说法(但他们认可“PC+时代”)。
事实是不会说谎的。近一个月内,全球主要IT企业陆续发布了最新的季度财报。从商业利益角度看,数据汇总后呈现的结果违背了多数传统PC企业的意愿。
焦躁的老牌劲旅
对于最新一季度的财报,英特尔CEO欧德宁没有任何理由会觉得高兴。他们第三季度的净利润是29.7亿美元,同比下滑了14.4%。最大的困惑来自于中国市场,“这让人感到意外,中国市场的表现一向非常强劲。”欧德宁承认目前英特尔在这个全球PC第一大市场表现疲软,OEM厂商普遍反映当前需求下滑。“货物架上看不到产品囤放。”
由于库存积压,英特尔还宣布将采取措施并控制产能,这也将进一步导致企业的毛利率下滑。“客户现在对于批量下单非常谨慎。”英特尔CFO史密斯无奈地表示。
很显然,英特尔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他们决不想坐以待毙。2006年出售XScale之后再次介入智能手机芯片领域,以及近两年对于超极本产业链近乎疯狂的投入,表明了英特尔再次成为“成长性公司”的决心。
但“残酷”的现实是,2012年上半年,超极本的第一仗仅仅取得了50万台的销量;“Intel Inside”的智能手机也远没有形成规模。
事情当然不会就这样结束,除了将糟糕的财报归咎于整体经济下滑,欧德宁仍然对未来信心十足。“Windows 8的发布将拉动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摩尔定律的缔造者和执行者不会轻易认输的理由就是微软。昔日“Wintel”联盟攻无不克的景象已经成为过去,但同样背水一战的境遇也让双方有足够的理由互相信任。
人人都在期待着Windows 8的发布,包括微软自己,因为这代表着历史悠久的Windows正在脱离传统意义上的桌面系统,延展到PC以外的平台。在先行公布的201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微软仍然具有强劲的盈利能力,净利润达到44.7亿美元,但相比去年同期的57.4亿美元却有显著的下降,直接导致其盘后股价下挫了2%。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总体营收也出现了下滑,环比跌幅为7.9%,总计160亿美元,不及分析师预期的164亿美元。Fort Pitt资本集团的分析师金·福勒斯特表示:“如果注意到PC市场的持续下降,这一结果并不太令人意外。”
他指的是最接近消费者的终端销量大幅下跌。而这一点也已经在各种数据报告中被反复强调。尤其是在最近的2012年第三季度中,根据IDC和Gartner的统计,PC的出货量都出现了大幅萎缩,同比下滑8%以上。
惠普跌落榜首(Gartner的报告)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家硅谷最老牌的科技企业已经成为了近两年中最“纠结”的公司——PC业务被放弃后又重拾归队,进而与打印机业务合并;重金收购的webOS被弃用又再次收回,然后贡献给开源社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开发不断被提及,但产品迟迟不见踪影。
在8月份公布的最新财报中,惠普的业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巨额净亏损88.57亿美元(记入108亿美元收购EDS的相关费用),6个事业部门中有4个出现了营收下滑。前任CEO李艾科备受指责,但在惠特曼上台以后,惠普的股价下跌其实也已经累计到了15%以上。
从芯片提供商英特尔、操作系统巨头微软,到PC航母惠普,再到AMD、戴尔、Acer、Nvidia等公司,这是一条正处于焦虑转型期的传统PC产业链。
新锐突击
单从市值上看,目前核心芯片领域的最强者仍然是英特尔,总计1000亿美元。曾经最常与其相提并论的是AMD,经过一连串的裁员等动荡,市值始终在15亿美元左右徘徊。
现在,最让英特尔头疼的对手并非来自于PC领域,而是移动领域规模庞大的“ARM系”军团。这其中体量最庞大的是高通(约为1000亿美元)。
高通公司27年的历史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新锐,但其从幕后进入台前,也就在几年之间——高通的主要营收来源从庞大的CDMA专利池,正向智能终端芯片转移。名为Snapdragon的系统芯片虽然在2008年才发布,但却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全球第一,使高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芯片供应商。
高通CEO雅各布的野心显然不只如此,他甚至已经在去年制定出了进军PC领域、正面挑战英特尔的规划,并且借扩增实境(Augment Reality)向应用平台领域扩张,推出了SDK工具包。“我们要做一个软件应用平台,建立整个扩增实境生态系统。”
很显然,高通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谷歌的协助,因为Android是高通系智能终端的重量级合作伙伴。
谷歌的恐怖之处在于,即使最新的季度财报表现不佳(受累于摩托罗拉巨额亏损,净利润同比下滑20%),也没有人会怀疑其在“后PC时代”的重要地位,因为Android的存在已经成为了“最大的安全感来源”。
免费的授权方式和移动搜索的营收困境,使得Android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变现能力。但谷歌“超现实主义”的布局(云计算、移动广告,甚至眼镜、汽车)已经让商业模式的想象空间扩展为无限,因为无孔不入的操作系统已经成为了数据的天然整合入口。而掌握数据就掌握了现金流,这在互联网商业世界里是几乎不可动摇的规律。
但Android毕竟只是操作系统,谷歌显然也无意效仿苹果,自我造就移动生态系统的闭环。对于一家以数据产生利润的公司来说,OEM厂商的加入才能最大限度增加终端覆盖面,让“Android数据搜集器”的效率达到最高。
三星无疑是Android产业链中最重要的OEM厂商。如果说苹果iPhone是传统手机产业衰败的开始,那么三星就是彻底打垮诺基亚等老牌手机企业的绝对主力。
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利润率第二的地位,让三星在全球的曝光度前所未有地增高。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对智能终端的全产业链控制,从芯片到存储,一直到成本最高的触摸屏,甚至操作系统和云端服务。即使是苹果也没有这样周全的布局,这也使得三星在“后PC时代”的地位不仅仅是一家终端企业,而是几乎成为了所有终端企业的上游。某种程度上说,三星能根据供货周期任意“泄洪节流”,决定这些企业的命运。
从最大的移动芯片提供商、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提供商到最大的智能终端提供商,这是“后PC时代”占据产业强势地位的供应链。上面还有苹果、德州仪器、ARM……这些并非是刚成立不久的小公司,但相对Wintel主导的PC时代,它们就是代表着“后PC时代”的新锐。
本报记者 王哲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