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如何铸造“仕高山”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官员,仕高山,腐败
  • 发布时间:2012-12-13 14:17

  县官杨洪将“石膏山”改名为“仕高山”,未料期待高升的他却因腐败被检察机关查办,他的“倒下”在于骨子里从来没有立起过根基牢固、山体正直、材料过硬、水土不失的“仕高山”

  即将过去的2012年定格了无数感人瞬间,也留下了不少雷人之言,而这些话语相当比例出自我们的官员之口。他们的所思、所言、所为不仅关乎着公务员形象,更牵连着执政党基础。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大新风扑面、亮点频闪,其中,十八大报告和中纪委报告中分别出现的“美丽中国”和“政治清明”提法令人心头一暖、精神一振,它们之间有着无法分割的逻辑关联,“美丽中国”的前提一定是也必须是“政治清明”,而保障它的历史责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公务员这支生力军的肩头。

  公生明,廉生威。越到反腐关键关头,越能体会到这句话的真理意味。全国各地的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拍摄了很多贪官忏悔录作为警示教材,面对镜头,贪官们的反思大同小异,大抵是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价值观出现了偏离,缺乏监督机制,权力过于集中,忽略了自我改造和提升等等,这些正确的套话由于千篇一律反而削弱了教育的作用。直到山西省灵石县县委书记杨洪东窗事发,才使得对于贪官现象的思考又迈上了新一级台阶。

  事情是这样的:灵石县有座石膏山,知名度始于汉唐,盛于明清。可能杨书记觉得“石膏山”之名土得掉渣且难讨口彩,硬将其改名“仕高山”,寓意“凡到仕高山者,无官者可以入仕,居位者可以升迁”。未料事与愿违,这位满心期待步步高升的县官在更改山名一个多月后就因腐败被检察机关查办,面临着“居位者将陷囹圄”的惩处。

  与这位杨书记做法相似的是河南淅川林业局原局长李三成,他有感于黄山迎客松的雄秀,不惜动用30多万元公款,在该局门口用钢筋水泥打造了两棵高达15米的山寨版“迎客松”,成为一道比真迎客松关注度还高的舆论风景。

  据媒体披露,落马之前,杨书记为让这座他心目中的“仕高山”名正言顺,竟杜撰了一个“仕高山宋太祖赐名”的典故,令赵匡胤穿越至今做了他的“帮凶”;而那位李局长更是背着近600万元的负债、顶着林业局带头种假树的舆论风暴长达两年之久。这两出堪称极品的现代版官场现形记折射着失控权力的傲慢与粗俗,如果他们仍是“居位者”,两棵假“迎客松”肯定不会被拆成一堆垃圾,耗费巨资宣传的“仕高山”也不回重回“石膏山”本名。他们追求和推崇的畸形雄伟诚如鲁迅先生所言,一下子就榨出了皮袍里的“小”来,这个小,是境界低、品位俗、贪欲高、野心大的合体。这株“迎客松”,实则一朵恶之花;这座“仕高山”,实则一块贪之石。

  杨洪的倒下,比较全面而准确地回答了党纪国法面前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前“腐”后继的官员这个问题。其因在于他们的骨子里从来没有立起过一座根基牢固、山体正直、材料过硬、水土不失的“仕高山”。在他们的眼中和手中,常常是情为女所系,权为我所用,利为家所谋。他们的所谓政绩不过是根据个人好恶和升迁需求为己铺路的石子,他们的所谓文化不过是一块为其庸行、丑行、霸行扯幌遮羞的布帘。在强调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大背景下,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当然无比重要,但是再完善的机制也会有瑕疵,再严密的监控也会有漏洞,只有每一位官员都能响应中央的号召,都能顺应时代的潮流,都能呼应民众的期待,都能回应良知的呼唤,才能站稳在为人民服务的“仕高山”上,否则,不论此前多么风光,终究将变成这座山下一块耻辱的墓碑。

  (链接)

  “美丽中国”和“政治清明”之间有着无法分割的逻辑关联,“美丽中国”的前提一定也必须是“政治清明”,而保障它的历史责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公务员这支生力军的肩头

  文|马宇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