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从前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惠普,惠特曼
  • 发布时间:2013-02-06 14:43

  如果卡莉·菲奥莉娜没有闪电辞职,她一定会带着惠普继续追求“大”战略,让惠普把PC做到极致。可惜,她和董事会的摩擦,最终让选择了离开。

  如果马克·赫德没有被爆出性丑闻,作为难得被董事会看好的CEO,他应该会凭借节省策略和对员工的影响力,把惠普变成一家更有活力的公司。可惜,他也辞职了。

  如果李艾科不是那么“无厘头”,又或者他稍微了解一点硬件,也许他就不会如此“激进”地想要把惠普变成另一家IBM,也就不会被董事会扫地出门。可惜,他的眼里只有软件。

  如果PC产业没有受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的巨大冲击,惠普也不会下滑得如此之快。

  ……

  但是,没有如果。

  现在的惠普和信任CEO梅格·惠特曼面临的,是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比如,最近几年惠普也大手笔地收购了一系列公司,每一次都是信心十足地为战略转型而来,但原本如日中天的EDS变得业务停滞不前,本来在移动互联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Palm及Web OS被彻底毁灭,而最近一次收购的Autonomy让惠普陷入了交易欺诈,不得不一次性减记88亿美元。几乎没有一次收购可以被成为成功。

  再比如,当竞争对手已经在软件和服务业务上快速转型,惠普1200亿年营收仍然主要仰仗硬件部门,而这是一个利润快速下滑的领域。惠普的董事会急切地希望转型,并获得不菲利润。为此,他们不惜在两年内更换了4任CEO,而且一旦不满,对不起,请你走人。方式简单粗暴到不可思议。可惜他们忘记了,对一家公司而言,炒掉一名高管,也许是为了战略,但走马灯般地“抛弃”CEO,最终换来的,也只能是被投资者抛弃的命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惠普内部,员工们已经因为频繁的战略和组织架构调整变得士气低落,“不变应万变”成了他们的职场之道。而与此同时,惠普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加上长期的研发投入不足,让惠普的产品也变没什么吸引力。

  现在,在原本伟大、创新、硅谷发源地等一系列标签之外,惠普的描述中又被加入了迷茫、情绪化、悲剧等字眼。

  为了改变这个巨慢,惠特曼提出了“五年复兴计划”,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稳定压倒一切”。

  一切不可能重来。而惠普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忘记从前,再出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