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道场
- 来源:人力资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船长,职场,学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2-25 17:01
前:做自己的船长(外两篇)
文/老范行军
职场上——
看到利益,可以慢伸手。
看到好处,可以不伸手。
但,有的时候,该往前站,就不能退缩,而且要举手示意。
例如:有个艰巨的任务,需要有人去完成;或者,有个棘手的活儿,需要有人去解决;或者,众人都不愿上前的事情,需要有人抛头露面……
往前站,大家才能看到你。老实说吧,职场上给人脱颖而出的机会,微乎其微,而当可以“混个脸熟”的时候,再做缩头乌龟,那就真的没有出头之日了。
福布斯在《缔造帝国经济的50位巨人》导言中有一句话,非常棒!他说:“名誉、责任、财富(非继承性)总是寻找足够宽阔的肩膀来承担重任。”
敢于承担,站在前面,才有机会做旗手。当然,走在前面尝过的苦水,后面的人是尝不到的,但在前方看到的风光,领略的险境,也是比后面的人提前“笑纳”了——这就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机遇从来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反倒是常常与挑战并存。而大凡好事,一开始都是“疑无路”,“柳暗花明”自然是后来努力的结果。
往前站,不是出风头、穷显摆,而是认定机会的存在。正如稻盛和夫极为推崇的维新勇士——西乡隆盛所言:“真正之机会,在尽理而行、审势以动。”
总而言之,没有人敢于站出来的时刻,一定意味着危险和困境的来临,也是机会的垂青。如果我们能够往前站,在问题的初期,抓住可以探求的机遇,尽早下手,成功的几率,就比后面的人要多。即使失败了——记住——失败,也不是什么人都配承受的。
其实,先民造“前”字的时候,就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态度。金文之“前”,上边是一个脚趾,下面是一条舟状的船,这意味着脚站在船上了,表示着前进。
不错,脚踏船上表示向前——不是惊心动魄地顺流而下,就是挥桨击水地逆流上行。
尽管,船停泊在港湾里非常安全,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
向“前”——做你自己的船长。
光:照亮别人就是照亮自己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如今,职场上不大提倡“蜡烛精神”了。
这,难道是大学时期熄灯之后握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独享阅读的光明——养成的只给自己照亮的习惯?
这种对“光”明的吝啬与不善分享,久而久之,谁也不给谁照亮,大家的前面都是一片漆黑。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光源,都能发出灿烂的光芒。
来吧,回到“光”字的最初——
甲骨文的“光”,是一个虔诚的人,面向右跪着,双手把火捧在头顶,让光芒照亮四方。
小篆时期的“光”,“人”的头顶上依然是“火”苗闪耀。
原来,这“光”在人的头上,是如此的慷慨,大放光芒,为他人照亮,带来温暖。可以想象,如果人人都闪闪发光,毫不吝惜,那必是一个光明通透的世界,也必是一个肝胆相照、同舟共济的和谐氛围。
所以,职场之上——
不要关闭我们的光源,把体会、经验,哪怕是失败和教训……与他人分享。这是一种知识的传递,让大家共同汲取,携手进步;
不要遮挡我们的光芒,将爱心、热情、友善、帮助……慷慨相赠,在伸出援手的同时,也会收获更多的支持与呵护;
不要吝啬我们的光热,只要给予了、付出了、传播了,就是一种奉献,就是一种人格的自我完善,让他人感到温暖同时,自己的心灵也获得了宁静和慰藉。
我们是光,有的时候,哪怕只有灯捻那么小——那又怎样?
清代的袁枚在咏《苔》中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历:曾经的盛放
从大学校门步入职场门槛,风来雨去的,就会有人张罗一次次的聚会,将五湖四海的散兵游勇,纠集到一起,天南海北,神侃海聊,胡吃海喝。高潮十分,难免要煮酒论英雄的,不经意间,也会有人显摆一下大学的校园生活与趣味,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常常口若悬河,忘形与得意溢于言表。例如:北大的说北大的人文环境多么得好,自己再是个榆木疙瘩,也被熏陶出来了;清华的说清华的治学如何的严谨,自己的心再散漫无际,也终要归于内敛了;南开的、复旦的……等等。当然,也会有人站出来反唇相讥:“都是‘名牌’害了你呀!”。言外之意,一纸文凭,说明不了太多的问题。
不错,文凭一旦到手,说明过去的一段生活无论如何精彩,都已经谢幕了。
其实,学历的“历”字在遥远的古时,已经昭示了“历”的经过与短暂。
甲骨文之“历”形态清爽:上面是两棵“禾”,意思是多棵,一行行的庄稼;下面是一只脚的造型——向着庄稼地走过去了。
“历”到了金文、小篆,依然保持了甲骨文的初始之义,也即:经过。
所以说,就读某某大学也好,深造于某某学院也罢,不过是一次“经历”而已。那个过程表明的只是当时的一个状态,终归是“曾经”。老话就是:老本不能总吃。何况今天的信息时代,昨天学了十分东西,今天能用上七分就不错了。
许多时候的许多事情,“昨天对,今天就不对了”。下面禅宗的一个公案可以给我们启示:
和州开圣觉初禅师遍游丛林,一日来到五祖法演禅师处,法演问他:“释迦和弥勒还是他的奴仆,你且说说看这个‘他’到底是谁?”
觉初想了想,回答:“是胡子张三,黑脸李四。”
法演很满意他的回答。
第二天,法演又问他相同的问题。
觉初说:“昨天已经回答您了。”
法演问:“你说了什么?”
觉初说:“我回答胡子张三,黑脸李四。”
法演说:“这个答案不对。”
觉初不解:“那您昨天为什么说我回答得很对?”
法演说:“昨天对,今天就不对了!”
顿时,觉初大悟。
可见,不能死死抱着过去的认知。如果不能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那只能像蒙着黑布的驴子,原地里拉磨。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头驴,拉了一辈子磨,主人怜悯它,就让它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吃草。可是,驴对广阔的世界视而不见,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绕着一棵树打转。原来,这头驴拉了一辈子磨,除了转圈已经不知道别的方向和道路——我们切忌像这头驴,被拴在自己的心智模式上打转。所以说,成就与学历无关。
得到=知道+做到。
脚步,毕竟还是要往前走,构想如何再一次“经过”,而且是“精彩”的、“辉煌”的,哪怕是平安抵达,才是有意义的。
青青的庄稼已经长高了——是不是再走过去,经历一次?
别忘了,经过庄稼地的时候,要带把镰刀:一来可以割草;二来可以防蛇;三来就是庄稼成熟了,可以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