椋鸟家族故事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椋鸟,捕虫,蝗虫,狮豹
  • 发布时间:2013-04-11 13:36

  捕虫高手;灭蝗铁甲兵;和大型猛兽共生

  椋鸟是一种鸟类的总称,它们都非常善于捕食各种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

  椋鸟喜欢集体活动,甚至有上百万只椋鸟在空中飞舞的壮观景象;

  意大利首都罗马,会在冬季迎来约500万只椋鸟,不过雨点般的鸟粪令居民“谈鸟色变”--鸟粪从天而降,无论是行人、雕像,还是地面上的车辆都无一幸免。

  椋鸟是一种鸟类的总称,广义上的椋鸟包括椋鸟科的上百种鸟类,人们熟知的鹩哥、八哥也都在其中;狭义上的椋鸟仅仅是指椋鸟科里椋鸟属的鸟类,一共有16种。

  椋鸟分布广泛,在北半球,除了寒冷的北极圈与炎热干旱的沙漠,几乎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椋鸟通常体长为20~40厘米,虽然在雀类里属于“大块头”,但也只能算是小型鸟类。它们翅膀又长又尖,尾巴短而扁平,腿和脚粗壮,能够在很湿滑的地方站稳。它们性格活泼好动,喜欢在地面活动,非常擅长捕食各种昆虫--大部分都是对农作物有害的。因此,很多国家都会在树上挂出人工制作的鸟巢,以吸引椋鸟前来安家,帮助人们消灭害虫。

  椋鸟喜欢集体活动,在苏格兰小镇葛特纳·格林,常常能见到上百万只椋鸟在空中飞舞的壮观景象;意大利首都罗马,也会在冬季迎来约500万只椋鸟,不过雨点般的鸟粪让居民“谈鸟色变”;在我国海南省海口市也上演过这样的奇观,遮天蔽日的丝光椋鸟盘旋在城市上空,震耳的鸟鸣淹没了汽车喇叭声,引得市民纷纷驻足观望……

  椋鸟空中包围猛禽

  大量粪便令人头痛

  椋鸟是高度社会化的鸟类,它们通常都过着集体生活,这在鸟类中十分常见,只是椋鸟的种群数量十分惊人,常常能达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只。一大群椋鸟在夕阳下集结飞翔,舞动天际,景象颇为壮观。

  苏格兰边境小镇葛特纳·格林不仅是英国闻名的“私奔者的天堂”,也是著名的椋鸟观赏地。每年冬季,整个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星椋鸟都会飞来,聚集在这个小镇附近。它们早出晚归,极有规律,因此在栖息地与觅食地之间飞行时,就能看见壮观的一幕。

  上百万只星椋鸟的飞行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在天空中集结,并一直保持旋动的状态、不断变换着队形:时而像鲸鱼,时而又成了企鹅……长期拍摄星椋鸟的摄影师吉尔·约翰逊表示,星椋鸟的队形不断变化,充满奇幻色彩,单单一张照片是无法展现出这种惊人美丽的。

  科学家认为,椋鸟的这种行为主要是为了安全,它们在飞行中不断变化阵形,以迷惑那些虎视眈眈的捕食者。曾有科学家观察到一只孤独的猛禽冲进椋鸟群中,想捕捉一只落单的椋鸟当做美餐。但是很快,椋鸟群立即组成了一个非常紧凑的队形,并且不停地旋转与收缩,将敌人包围了起来。这时,“猎人”反而成为了“猎物”,不得不放弃捕猎,只能努力左冲右突,狼狈逃走。

  那么,上百万只椋鸟为什么能在飞行时做出整齐划一的动作?根据科学家们最新的研究,椋鸟在飞行时,行为与身边的同伴相互影响,如果一只鸟变速或者转向,其他的鸟也都会效仿。只是,椋鸟是如何在极短时间里传递和处理信号的,至今仍然是个谜。

  成群飞舞的椋鸟固然壮观,但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烦恼,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人人都“谈鸟色变”。

  每年冬季,去罗马过冬的椋鸟超过500万只。这些鸟白天在罗马郊外觅食,晚上返回城里过夜。城里不仅温暖,而且少有椋鸟天敌,使它们能放心地在树上栖息。因此,在罗马常常都能看见一大群黑压压的椋鸟铺天盖地在城市上空飞行,像蝗虫一样密集。最令人头痛的是,雨点般的鸟粪会从天而降,无论是行人、雕像,还是地面上的车辆都无一幸免。

  罗马市政府每年都会花费约12万欧元来专门治理椋鸟的问题。工作人员会从头到脚用防护服严密裹紧,防止鸟粪的恶臭熏人,脸上戴着面具,手持扩音器--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让椋鸟误认为处于危险之中。不过,罗马政府的治理行动收效甚微,虽然噪音能赶走部分椋鸟,但它们实在太多,大部分仍然留在城市。

  捕虫能手灰椋鸟

  森林卫士紫翅椋鸟

  尽管罗马的椋鸟已经泛滥成灾,但绝大多数时间里,椋鸟都受到人们的欢迎,例如灰椋鸟和紫翅椋鸟。它们是我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椋鸟,拥有卓越的捕虫能力,是人类的好朋友。

  灰椋鸟个头大小比家鸽稍小,体长约19~24厘米,重量一般不超过100克。灰椋鸟有点“名不副实”:身体大部分地方是黑色的,只有背面为灰褐色,喙和脚爪呈鲜艳的橙红色,在野外很好辨认。

  灰椋鸟主要栖息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开阔的平原地带,主要栖息在农田、小树林甚至城市的绿化林里。除了繁殖的时候成对活动之外,灰椋鸟总是成群地栖息在树上,或飞翔在空中。与其他“能言善辩”的椋鸟相比,灰椋鸟的鸣叫声低微而单调。

  外表低调的灰椋鸟是椋鸟家族中最善于捕虫的成员。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例如螟蛾的幼虫、蚂蚁、虻、胡蜂、蝗虫、金龟子、象鼻虫等,其中大多数都是常见的害虫。据统计,一对正在喂养雏鸟的灰椋鸟夫妇,每天捕捉的害虫超过400克。可见,灰椋鸟在抑制害虫发生、保护植物方面具有很显著的作用。因此,很多国家都把人工制作的巢箱挂在树上,以便灰椋鸟前来安家,帮助人们消灭害虫。

  如果说灰椋鸟是保护农作物的卫士,那么紫翅椋鸟就是森林卫士。紫翅椋鸟俗名为亚洲椋鸟,和灰椋鸟大小相仿,但通体黑色,有着紫铜色和暗绿色的金属光泽。

  紫翅椋鸟通常栖息在树梢或较高的树枝上,以尺蠖、柳毒蛾、红松叶蜂等森林害虫为食,不过,在秋季食物匮乏的时候,它们也会聚集在果园中偷食果实。不过,与它消灭的大量害虫和保护森林的贡献相比较,这点小小的“偷吃”实在不算什么,果树主人通常也不会干涉,就当做是给它们的酬劳。

  由于保护森林的效果明显,原产亚洲和非洲的紫翅椋鸟被引进到了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

  粉红椋鸟:“灭蝗铁甲兵”

  与灰椋鸟和紫翅椋鸟的杂食性不同,粉红椋鸟对食物相当专一,它们对蝗虫情有独钟,而且食量惊人。

  粉红椋鸟的长相与八哥有几分类似,但背部、胸部、两肋及腹部的羽毛为粉红色,鲜艳可爱。我国的新疆是粉红椋鸟的主要繁殖地,每年5月,粉红椋鸟就从冬季栖息地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先在食物丰富的山地落脚,然后集群占据石头堆、崖壁缝隙等处选择筑巢。为争夺有利地势,雄鸟之间时常发生激战,这时,雄鸟头顶上部的羽毛蓬展,用以恐吓其他雄鸟并吸引雌鸟。经过数日的争夺、追求之后,粉红椋鸟最终组建成一夫一妻制的临时家庭,共同筑巢,繁殖后代。

  粉红椋鸟每年繁殖一次,每窝产卵3~8枚,成活率较高。它们以蝗虫为主食,并且食量惊人。每只成年粉红椋鸟每天捕食蝗虫120~170只,这些蝗虫的总重量甚至超过了它们本身的体重。雏鸟在成长过程中食量剧增,有时对食物的需求甚至超过成鸟。好胃口、大食量以及对蝗虫的偏爱,使粉红椋鸟成为生物灭蝗的的主力军。

  在新疆,当地人民亲切地称粉红椋鸟为“灭蝗铁甲兵”。以前,伊犁河谷有300万亩以上的草场经常遭受蝗灾,粉红椋鸟“入住”以后,有205万亩草场的蝗灾得到控制。每年7月,都有大量雏鸟在新疆草原上的人工鸟巢中孵化。粉红椋鸟在草原上常常跟随牲畜群活动,捕食被牲畜惊起的蝗虫,或是成群聚集觅食,将蝗虫从草丛中惊吓出来,然后进行捕食。

  与犀牛共生的牛椋鸟

  能在狮豹的身上觅食

  牛椋鸟分布于非洲,体长约20厘米,体羽为黄褐色,腹部奶油色,长着一对红色的眼睛和黄色的眼圈,嘴巴大而扁平,尾巴坚挺,脚爪锐利,可以在任何光滑的体表站稳。

  牛椋鸟还有个名字叫做啄牛鸟,从名字就能看出这种鸟儿和牛的共生关系。在非洲,几乎每只犀牛的身边都有牛椋鸟的身影。除了犀牛,牛椋鸟还喜欢在野牛、斑马、长颈鹿等动物身上觅食,甚至有时候还会在狮子、豹子等猛兽身上讨食。食物则是对方皮毛间的蜱、蛆、虱子和皮屑。一只牛椋鸟每天可以吃掉100只吸饱了血的虱子,或是1.3万只虱子的幼虫。

  除了产卵繁殖,牛椋鸟一生都在宿主身边度过,通常是好几只牛椋鸟“共享”一只犀牛,分散在犀牛身体的各个部位,从头、眼、耳、鼻、嘴到皮毛逐一清理,除了体表的各种寄生虫,连皮屑、眼屎、耳屎也不放过。如果宿主身上有伤口,它们还会啄食腐肉,帮助保持伤口清洁。牛椋鸟还是一位出色的哨兵,当有危险靠近时,它们会发出嘶嘶的叫声,提醒宿主。

  牛椋鸟不但依赖宿主觅食,就连求偶交配也多在宿主身上进行,即使短暂地飞往别处建巢产卵,繁殖下一代,也要拔下一些宿主的毛发来筑巢。让人惊奇的是,牛椋鸟与它所有的宿主都配合默契,宿主在享受牛椋鸟服务的时候,也都一动不动地任小鸟啄食,场面十分和谐,即使狮、豹等大型猛兽也与牛椋鸟相处愉快,不会出现相互倾轧和争斗的情形。

  不过在南非,牛椋鸟与宿主们这种完美和谐的共生关系险些走到了尽头。由于农牧民们经常使用杀虫剂给牲畜和草地除虫,造成牛椋鸟在吃了杀虫剂杀死的虫子后中毒身亡的现象。为保护牛椋鸟,环保主义者劝说当地人停止使用杀虫剂,把消灭害虫的工作留给牛椋鸟来完成。这样不仅能节省购买杀虫剂的钱,也保护了生态,可谓一举两得。

  文 蓉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