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五千孤独老人:孝行协会在行动
-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老人,亲情,孝行协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4-17 10:22
体验“一个老人的一天”:行孝不是施舍
2010年暑假前的一天下午,36名湘潭大学的学生兴高采烈地回到学校。上午,他们去了霞城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包粽子。回到学校,大家没有立即解散,而是做活动总结。
大家都表达着自己能够服务他人的开心,可是,邓榕的总结发言却让大家傻了眼。他说:“我觉得,我们这一行,不像是去关爱老人,更像是一次春游。在敬老院,从来不缺少这样走马观花似的拜访,有时这种拜访甚至是对老人的一种打扰。大家也许没有注意到,费爷爷由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活动现场,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发呆。我找到他,跟他聊天,才知道由于行动不便,他已经5年没有出敬老院的大院了。回来的路上,我一直觉得惭愧,这种到此一游,甚至是带着优越感的拜访与探望,对这些老人来说,他们真的需要吗?倘若如此,我们何必叫孝行协会,不如叫观光协会更贴切一些。”
邓榕所说的湘潭大学孝行协会,是全国首个大学生孝行志愿者组织,成立于2010年5月21日。邓榕与孝行协会之间的相遇可算是机缘巧合。2009年秋天,这名出生在岳阳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考入湖南湘潭大学,成为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的一名新生。然而,由于母亲确诊患乳腺癌,邓榕“金榜题名”的喜悦被冲得烟消云散。医生说邓榕的母亲最多只能活5年。带着对母亲深深的牵挂,邓榕走进了大学。彼时,由师兄杨怀保策划、筹备的湘潭大学孝行协会正在招募会员,邓榕第一时间报名,这样他就可以将对母亲的关心与爱献给天下更多的父母。
本来是一场庆功会,就这样变成了“自我反省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大家心情沉重地回了宿舍。邓榕一个人坐在会议室里静静地思索。他觉得,孝行协会最先要解决的,应该不是怎样走下去,而是如何培养会员的爱心。一个点子,在邓榕心中萌芽了。
一个周日,邓榕把大家叫到会议室,做了一场现场模拟。有的同学被蒙上双眼,有的同学两条腿被绑在一起,有的被要求一天不要说话,有的则被要求由别人来喂饭——整整一天,大家就这样很现实地“体验”老人的一天。到了晚上,当大家被“释放”时,有好几个同学掉眼泪了。这一天,他们真实地体验了“一个老人的一天”,他们的心情都很沉重。可是,自己能做些什么呢?
当天,邓榕统计了每个人的特长,那些从小就学的“童子功”——钢琴、舞蹈、笛子等等,很多都已闲置。邓榕说:“把这些特长捡起来吧,排练一些拿手的节目,随时随地为老人表演。”同学们一下子变得雀跃起来,纷纷表示一定完成任务。
第二天晚上,大家在会议室集合时,一个叫付岩的男生嗓子失声了。邓榕这才得知,这个认为自己几乎没有特长的男生,昨天在练歌房苦练了一天……
虽然孝行协会还没做出什么值得歌颂的贡献,但同学们已学会站在老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这就是迈出了第一步。
又一个星期天,他们再次出发,再次去了霞城敬老院。这一次,他们随身携带的不再是各种小食品,而是自己的特长。他们精心排练的节目,赢得了老人一阵又一阵掌声。不仅如此,他们还特意安排了让老人登台的环节。那些散发着时代记忆的歌声和着琴声,飞得很高、很远。
那一天,他们很忙碌:有的用轮椅推着多年不出门的老人去了集市,有的给性格孤僻、古怪的老人讲笑话,有的拿出自己的手机,一边放老电影,一边给眼睛看不见的老人讲解……有一个男生觉得自己没有特长,干脆给一位爷爷表演倒立。
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夜幕降临,当他们离开时,很多老人落泪了。这36名志愿者含泪相约,以后要经常来这里,就像回家看望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样。
会员黄敏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在孝行协会的这些日子,是我们飞速成熟的日子。爸、妈,对不起,请原谅女儿曾经的不懂事。”电话两端,眼泪流淌。
孝行协会不单让这些独生子女迈出了行孝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匡正了他们曾经的“唯我独尊”。行孝,不是施舍。
亲和、拼命和有创意,是会员们给邓榕的评价。2011年5月,邓榕以其优秀的组织能力成为协会会长。
万封家书飞向大江南北,那些日子属于亲情
2011年3月6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大二女生杨琴赶回家里时,眼前的景象让她惊呆了——开学走时,体重还有130斤的爸爸如今瘦得让她几乎认不出来。直到这时,杨琴才知道父亲已是肺癌晚期。就在她努力地在孝行协会行孝,给别人带去关爱时,她的爸爸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内疚、无助、悲伤深深地攫住了杨琴。就在这时,孝行协会的成员赶到了,有邓榕、潘阿丹等11个人……他们拉住杨爸爸的手说:“我们都是您的儿女,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会是杨琴最亲的兄弟姐妹。”
他们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们给杨爸爸端屎接尿、洗澡,背着杨爸爸去做日光浴,为他表演自编自导的节目,给他讲湘潭校园里的事情,他们还跟杨妈妈一起下农田,提前备足了两年都用不完的柴火。好几个人的手,新伤覆盖着旧伤……
半个月后,杨爸爸走了,他们共同给杨爸爸穿上了“新衣”。12个孩子跪在杨爸爸的坟前,他们手掌叠着手掌,流着眼泪对杨爸爸说:“爸爸,你安息吧!未来的日子,我们会和杨琴、杨妈妈一起,共渡难关。”
告别杨妈妈时,他们将兜里的钱悄悄留在枕头下面。尽管杯水车薪,但他们觉得,唯有如此,才能心中稍安。
回到校园,他们把杨爸爸生命最后一程的视频上传到校园网,让无数人泪奔。邓榕趁热打铁地发起了“万封家书”活动。在电子通信已然取代传统书信的今天,他觉得书信的意义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交换,而是可以捧在手上时时回味的一份情。
“春天到了,挺担心爸妈会为今年的生计而上火。别心急、别吵架,丫头心疼你们,想念你们……”湘潭大学孝行协会骨干成员、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学生黄敏在信中写道。
“爸爸妈妈,从小到大,我写过无数篇与感恩有关的作文,可是,每一次都并非自己的真情实感。在陪伴着杨琴的爸爸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那些日子里,我长大了。我知道,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你们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也许终我一生都难以报答。而我,却从不曾体谅你们,居然会为买一个iPhone4而跟你们大吵大闹。现在想想,我依然脸红。对不起,爸爸妈妈,我深深地向你们道歉。我是那么地深爱你们,只是,我曾经不知道而已。还好,我们还有那么那么多的以后……”这是潘阿丹写给爸爸妈妈的信。信未写完,信纸已经被眼泪打湿。
一个月时间,11635人参与该活动,万封家书飞向大江南北,然后又像燕子一样飞回。湘潭大学的校园广播与校园论坛上,每天,都有这样的信件与大家共享。大家分享着感动,也体验着超速成长的滋味。用一名湘潭大学学生的话说:“那些日子,整个校园是属于亲情的,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感动与感恩。”
而邓榕则在活动结束后,写下这样一篇日志。他说:“活动结束了,但感动还在继续。我想说的是,我们虽是独生子女,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是同窗,我们是手足兄弟,让我们的心、我们的手始终在一起,唯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是孤独无助的一代人。而今天,当我们深爱着别人的爸爸妈妈时,将来的某一天,就会有整个社会来关爱我们的爸爸妈妈。”
别人的生命里,我来过
2011年的寒暑假,由孝行协会发起了“心怀天下·孝心行——空巢老人关爱工程”行动。260多名志愿者的足迹遍布岳阳县、祁阳县等10个县(市),他们走访了5000余名空巢老人。重要的是,他们的行动不是简单的到此一游,他们就吃住在老人的家里。邓榕要求:“除了要完成调查问卷和体验的任务,希望每个人都能帮助老人解决一个非常实际的困难。”——他们是带着任务去的。
王争在张家界的梁爷爷家住了一个星期,教会梁爷爷使用电脑,让他与外面的世界有了沟通;回到学校后,每天视频半个小时,教梁爷爷学拼音。半个月后,梁爷爷已经可以跟网友进行简单的聊天了。“孩子,你为爷爷的心开了一扇窗啊!”王争的手机QQ上,至今保留着与梁爷爷的这条聊天记录。不管多忙,和梁爷爷聊天成了王争现在的生活内容之一。
“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这首《因为爱情》由75岁的谭亿飞老人唱出,是那么的沧桑,也是那么的别有韵味。老人唱哭了,而他的“老师”尹清——孝行协会的志愿者——也在擦眼泪。在这次空巢老人调查行动中,尹清教会了谭亿飞爷爷唱歌。她说:“我走后,爷爷就可以用唱歌来打发孤独了。”谭爷爷听见邻居家天天在放这首《因为爱情》,就要求尹清教他唱。
……
每天晚上,邓榕都会收到志愿者发给他的短信,他们向他汇报工作的进展。那时,他的心正受到另外一件事的冲击。一个有5个子女的老人,却无人赡养,志愿者去老人家里时,发现严重的褥疮和营养不良已让老人奄奄一息。当邓榕给老人洗澡、清创时,眼泪从老人那枯井般的眼睛里流了出来。当邓榕在与其子女沟通时,却遭遇了闭门羹。无眠的夜里,看着老人在吃饱之后,睡在洗得干干净净、被太阳晒得松松软软的被子里,邓榕困意全无。他觉得,孝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有限的志愿者走访活动,还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孝文化如亲情一般,伴随人的一生。
他们边走边录,记下了那些真实的晚年,也记下了“我们的未来”。
随后,邓榕带着他的孝行团队走进中小学。他们精心制作了很多真实的敬老视频,再结合志愿者的讲述,将一个又一个感动,也将一个又一个思索送进了校园。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原以为会冷场的报告会上,孩子们由始至终都十分安静,报告结束后,没有掌声,只有啜泣声。很多学校的领导争相让邓榕带着团队去学校作报告。他们说:“没有什么比这真实的影像更能打动孩子们的心灵。”很多孩子回到家里,主动对爸爸妈妈说:“我再也不跟你们顶嘴了。”
这些反馈,让邓榕和他的同学颇为激动。邓榕说:“我们高估了自己的成熟,低估了孩子们的天真、善良。他们,必将比我们更有爱心,更有能力温暖这个社会。”
这些80后、90后志愿者,在“爱人”的过程里,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对“吾老”的忽略。一颗颗孝心在成长,在回归。
2012年“五一”,学校放了3天假,邓榕提前一天回到了家。正是农忙季节,他想早些回家帮爸爸干活,早些见到妈妈。妈妈瘦了,但是精神状态很好。听儿子讲学校里的事情,妈妈开心地笑着。第二天上午11点钟左右,邓榕正在村口的河边洗衣服,妈妈坐在河堤上陪着他。这时,村口来了一群学生,远远地呼喊着:“邓妈妈……”邓榕这时才看清,是黄敏、潘阿丹、赵飞宇等一行9人。
9个人,在那3天里似乎要把邓榕家一年的活儿都干完,他们忙个不停。而邓妈妈身边,每时每刻都有人围着。他们为邓妈妈讲笑话、唱歌,帮邓妈妈梳各种发型。就连邓榕都有几分嫉妒地说:“让我跟妈妈亲热一会儿,行不?”
3天的时间太短。为了不让邓妈妈面对分离的失落,离开的前一夜,他们将邓妈妈送回她的娘家。生病后,邓妈妈去一次娘家很费劲。临别时,邓妈妈对邓榕说:“儿子,在这些孩子里,你最大,你要照顾好他们,他们都是好孩子。”邓榕说:“妈,放心吧,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
3年来,孝行协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孝文化更成为湘潭大学的特色之一。采访中,笔者问邓榕:“可曾想过,你毕业后,孝行协会何去何从?”
“孝行协会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开而解体,它已经成为湘潭大学的一个传统。而我,也不会因为毕业而停止孝行活动。《亮剑》里的李云龙有军魂,而我则会终生拥有孝魂。为生命永远留下让自己感动的日子,唯有如此,才不枉活过,才可以在很老的时候,对自己说:我来过,对别人的生命产生过正能量。”
说这话时,邓榕语气坚定,目光深邃,像一个从容而智慧的老者。
文/蔡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