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下一个Facebook Home?

  Facebook开启的Home方式会成为主流吗?但可以肯定,这种深度集成的应用开发思路会受到开发者们的青睐,首屏争夺战注定会愈演愈烈。

  不知道是否因为扎克伯格曾在Facebook的移动互联网之路上判断错误,许多人对Facebook Home(以下简称Home)的前景持谨慎的态度。Home在Google Play应用商店上架后获得超过半数一星评价成为其失败的佐证之一。

  “转型移动为公司带来的影响,比上市对公司的影响要大10倍”,扎克伯格称。Home发布后,Facebook连发三支广告,且不论这些广告成功与否,但从扎克伯格亲自出演甚至还拿自己开涮,可见Home对于Facebook这个坐拥10亿用户的年轻公司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21CBR》记者在Google Play的Home应用主页看到,截至4月17日16:00时,Home共获得8087份评价,平均得分仅为2.2分,其中一星评价占了51.3%,五星评价占了15.9%。乍一看,这个成绩确实很不好,比Google Play应用的平均成绩还要低。但若仔细浏览一下便会发现,许多给一星评价的用户抱怨的都是什么:4.0系统不支持,说好的手机型号也不支持……当然,也有不少用户抱怨其用户界面设计有问题,比如看不到未接来电、不能过滤不想看的照片或文字。但从Home暴涨的安装用户来看(Google Play给出的数据是10万到50万之间,数据图则显示呈直线上升),许多不适合用Home的用户都迫不及待地去尝试,或者通过黑客破解的版本来体验,都证明了大多数用户是期待Home的。Home也于上架后4天作出了第一次更新。

  安卓改造者

  若安卓系统与我们所倡导的理念相融合,现有的系统如何能够变得更好?

  直观看,Home锁定了用户的锁屏页面及启动页面,用户启动手机后进入的第一个界面不再是操作系统安卓的Home,而是Facebook的Home。有人将Home定义为Launcher(桌面启动器),还有人将其称为壳应用。但“Home并不是一款普通的App应用”这样的称呼实在是有些低估了Home,就如同有人将其与老罗的锤子OS(操作系统)、小米桌面视为同类一样矫枉过正。《连线》给Home下的定义是“Appeating System”,可以翻译为App操作系统,介于OS与App之间的系统。

  从这个定义来看,Home改变了原来的操作系统(包括iOS)的逻辑:操作系统的Home界面就像一个客厅(home)一样。“如果你想要进入卧室、厨房、卫生间(App),那你就必须要经过客厅”,天下网商主编许维解释道。在这种逻辑下,每一个App的地位是平等的。但Facebook就是要颠覆这个逻辑,与乔布斯的Home概念“对着干”。

  《财富》在近日对扎克伯格的专访中写道,“扎克伯格这一次所压的赌注是,优秀的代码和应用将使得Facebook不需要开发自家的设备或移动平台”。尽管在Home发布之前,Facebook在移动方面的表现已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其iPhone应用在App Store中获得了4至5星的评级。但扎克伯格并没有仅仅将目光放在一款普通的应用上,他坚信用户需要在手机上享受更加深度的Facebook体验。在美国地区,Facebook用户将五分之一的手机使用时间分配给了Facebook。因此,扎克伯格开始探索将Facebook与iOS和Android进行深度融合的可能性。

  由于iOS被苹果牢牢控制,外部开发者在苹果平台上的施展空间非常有限,因此,扎克伯格将注意力转移至Android平台,后者拥有比iOS深度得多的定制机会。在Android上,所有的功能都只是一款应用,即使是短信提醒功能也可以被有创意的软件开发者定制。去年秋天,扎克伯格召集了一个由设计师和工程师组成的小型团队,以探索Facebook与Android手机深度融合的可能性,“我们希望重新思考一些核心的问题,比如,如果Android系统与Facebook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的理念相融合,现有的系统如何能够变得更好?”

  “我认为Home对于Android来说是一件好事,”扎克伯格在Home的发布会上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太多的应用开发者将精力投注在苹果系统上了。”

  在扎克伯格看来,Home对于Android的拥有者谷歌也有利,“我认为谷歌在未来一到两年拥有巨大的机遇,它将开始发挥出Android平台开放性的优势,从而提供比iPhone强大得多的功能”,他预计,Facebook Home的优雅设计将导致许多Facebook深度用户抛弃iPhone,转而投入Android设备阵营。

  重新定义手机

  Home 把人和人的关系摆在最上层,让“关系”成为手机屏幕的主宰者。

  Home使得Facebook的身影在操作系统中几乎无所不在,甚至在解锁手机之前,首先进入用户眼帘的就是Facebook状态更新、Newsfeed和聊天内容。

  Home拥有的主要功能之一Cover feed,即用户可以在主屏幕上浏览Facebook最新消息、图片和好友评论。其口号“一眼扫过,朋友动态全掌握(Just glance at your phone for the latest posts from friends)”,一语道破利用碎片时间来查看好友的更新的理念。这不仅提升了用户的活跃度,增加了广告植入的可能,且丰富了枯燥的锁屏画面,比某些Launcher单纯地变换锁屏画面“内涵”更为丰富。但对于非重度Facebook社交控来说,这或许会带来干扰。

  在第二个功能Chatheads中,扎克伯格试图将信息围绕人进行重建。不管用户收到Facebook信息还是普通短信,信息都会出现在屏幕上方,并在旁边展示发送人的头像。用户可以在不离开当前应用的情况下阅读并回复短信。这对于一边聊天,一边使用应用的用户来说,是极大的解放,要知道在移动设备上不断切换应用是不便的,是非常糟糕的体验。Chatheads的头像可以被放置在屏幕的任何一个角落,当聊天结束时你把头像扔到屏幕底部就可以了。

  从上述两个Home的主要功能可以看出,Home把人和人的关系摆在最上层,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手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Facebook的理解是:沟通、联系。从这个逻辑出发,Home让“关系”成为手机屏幕的主宰者,从而颠覆传统意义上使用手机的方式。Home的试用者如是说:“我每次打开手机时都在与各种‘关系’打交道,既有老朋友的状态更新(强关系),也有新朋友的位置签到(相对弱的关系),还有诸如经济学人或BBC的实时播报(最弱的关系)。刚开始时,的确很不适应,但不到一个小时,我就逐渐进入了寻找‘关系’的轨道。因为寻找‘关系’是不需要学习的人类本能,人类需要的是与不同圈子的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而绝非每次打开手机,冷冰冰地滑动launcher,寻找App。”

  从关系的角度出发,Home的出现其实为许多应用以及公司带来了无限可能性。网易某产品经理告诉《21CBR》记者,当Home发布后,业内便开始思考,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中,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Facebook Home。如同上述试用者所言,对于用户来说,以寻找关系为核心的社交、聊天、沟通是所谓的强需求,而购物、阅读、看新闻等可以划归为“尾需求”。“我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腾讯是最有可能做Home类应用系统的,如微信、QQ的产品,囊括了许多人的‘强关系’,再加上它旗下的阅读、视频、新闻、购物等产品,腾讯做Home的空间比Facebook要大得多。”上述产品经理告诉《21CBR》记者。

  但开发深度集成的“应用操作系统”需要很高的开发与设计门槛和成本,并非所有应用都具备这种能力。尽管如此,受到启发的社交类应用开发者们已经按捺不住了:4月11日,Home正式发布的前一天,来自韩国的免费聊天软件KakaoTalk宣布计划在几周内推出一款Android Launcher,加入首屏争夺战。

  据ReadWrite网站对用户们期待的下一款类Home应用或手机的调查显示,Twitter成为榜首,得到了37%的网民的支持,有趣的是,次之的便是苹果的iOS系统(iOS是不开源的)。Facebook开启的Home方式会成为主流吗?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这种深度集成的应用开发思路会受到开发者们的青睐,首屏争夺战注定会愈演愈烈。

  文/本刊记者 邱月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