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式计算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谷歌眼镜,智能手表
  • 发布时间:2013-06-26 14:05

  近期,随着谷歌眼镜、智能手表等智能消费终端的推出,又有人说,一股由可穿戴设备掀起的科技浪潮正试图开启时代的大门。其实不然,没有一家公司不是服务消费的,消费没有变,消费是永恒的。所以,也没有什么时代的大门需要开启。

  伴随谷歌公司发布的智能眼镜Google glass,由苹果和三星研发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也应声而起。微软要求供应商提供配置触控屏的手表设备,以试水可穿戴设备市场。百度则正在开发一款与谷歌眼镜类似的产品,提高百度在图片搜索和面部识别的能力,百度内部将之称为“百度眼”。手表式技术或可穿戴技术,其目的主要或是通过“内在连通性”实现快速的数据获取,通过更快的分享内容能力保持社交联系,摆脱之前更传统的手持设备局限,获得更好的网络访问体验。

  根据IMS研究公司的报告,到2016年,全球可穿戴计算设备市场的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为了能够较早开始服务这一市场,占据有利的领先地位,Evernote等公司已率先有所行动。在Redwood总部,这家云笔记应用公司中,有二十多名工程师正着手研发无线手表、心率监测仪以及谷歌智能眼镜的应用。Evernote CEO菲尔·利宾认为,可穿戴设备将会复制智能手机的成功,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上演小众市场的一次长线投资,最终为该领域创造一笔不菲的财富。

  Gartner咨询副总裁史蒂夫·普伦蒂斯认为,“把计算机穿在身体上的‘可穿戴计算’今后还将不断发展”。普伦蒂斯分析说,对于内容的消费方——用户而言,产品的形态和用户接口的形态并不重要,只要能方便地选择内容并且使用就行。这与个人电脑领域经常拿来讨论的比物理键盘输入更方便等话题几乎毫无关系。“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现在的主流——触摸输入今后估计会被手势输入取代。在不能触摸仪器的医疗现场,手势输入已经受到了强烈关注”。而且,顺应“消费者导向”的潮流,产品的这些变化也会逐渐融入企业系统。可穿戴计算的最终形态,是把计算机嵌入人体。普伦蒂斯举例说,“如果能够利用嵌入皮肤的芯片定期获取体温等数据,说不定有助于增进健康”。但在目前,估计有很多人对于这样的动向都感到抵触,不过,按照普伦蒂斯的分析,“随着技术确立,必要性、便利性得到理解后,这样的技术就有可能被广泛接受”。 Gartner预测,“在2020年之前,将有1%的员工和客户借助数字技术拓展了身体的功能”。

  或许,消费者将不满足于将计算机、机械设备置于桌面上或室内的人机分离状态,所以有人开始思考如何使人机结合得更为紧密。未来,这类可穿戴机可能形成诸如此类的场景:孩子背着书包出门,父母通过其随身佩戴的可穿戴机看见他所处的环境,随时与他面对面通话;商店里,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知所措的老公经由老婆的“远程”参考后买回商品;年迈的父母无法亲自纵情山水,却可以通过在旅游胜地的儿女的眼睛“看旅游”等等。

  独立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Research指出,下一次计算革命将来自“穿戴式设备”,而非智能手机和电脑。比技术前景更诱人的是可穿戴设备的商业市场。同样,相比手表式计算,人们更感兴趣的是手表。

  高邦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