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高端人才在线招聘的路径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网络招聘,人才
  • 发布时间:2013-06-26 14:09

  从2002年开始中国网络招聘就进入快速成长期,网站数量不断增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使用网络招聘的雇主数量达到81万家,较前一年增长了35.0%,占中国企业总数的8.3%。预计到2013年,中国网络招聘雇主数量将超过200万家,网络招聘雇主渗透率将接近25%。

  目前,国内的招聘网站已经从传统的“三大网”发展为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商务社交、人脉网站已经初见端倪,中高端人才在线招聘也迅速崛起。虽然线上线下招聘的渠道多种多样,但不得不承认很多中高端人才依然苦于找不到心仪的工作,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创业公司很难招到合适的中高端人才。

  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传统的招聘网站是基于广告的形式,即企业付费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信息,而招聘网站并不负责职位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这种模式比较适合职场新人,却会严重挫伤中高端人才的热情;其二,比较适合中高端人才求职的传统猎头模式在中国发展尚不成熟。与国外成熟的猎头行业相比,没有资深的猎头顾问,缺乏对行业人才的深入了解,发展比较混乱,难以高效地为企业推荐合适的人才。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可以看得出中高端人才占据了年度招聘数量的35%,比网络广告招聘仅仅低十个百分点。如果从产值上比较,中高端招聘的市场规模远大于网络招聘(40至50亿元),超过了220亿元。未来五年之内,中高端在线招聘领域必然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

  对于HR来说,中高端招聘最难的就是手头没有合适的人才储备。虽然每天HR都会收到几百封简历,但是传统招聘网站并没有对求职者的条件做限制,所以HR选择符合条件的求职者更像是“海选”,更严重的是,还要面对简历造假的情况,所以效率非常低。

  例如应届毕业生投公司的总监职位,这是让HR有些哭笑不得的事情。因此,很多网站也开始尝试用技术手段解决此类问题。“只有很少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判断,比如年龄、性别、专业等。”人力资源专家、举贤网创始人王尚峰向记者表示。

  王尚峰指出,中高端招聘在国内应该是O2O模式,在线上寻找合适的候选人,核心的问题还需要线下约谈。“简历有很多种写法,汉语又如此丰富、复杂,所以计算机很难判断。有关职位的要求都是没有标准答案,例如我看到求职者很优秀,工作几年就是其次的了;但在没见面的时候,这就是硬性条件。” 企业对招聘职位的条件限制就是为了找到更合适的人才,然而往往越是优秀的人才越不一定能满足所有的条件,这是使用人工智能必须要做出的牺牲。

  正因为如此,中高端在线招聘更倾向于熟人推荐,专注于中高端人才招聘的举贤网采取了“悬赏+推荐”的模式。王尚峰认为,人脉推荐招聘模式相比传统招聘网站纯粹‘卖广告’式的职位发布模式,前者无疑可以更充分的保证用人企业的招聘效果。并且,人脉推荐利用了SNS模式的精准定位以及’人际互动’和’关系传导’的潜力特性,通过各行业人脉的有效联动,就能最大地缩短人才和企业相匹配的周期,这也是人脉推荐能够创造出网络招聘新价值的关键所在。

  对于悬赏模式,外界也有一些质疑声。人人猎头副总裁BOB Wang指出,悬赏模式和传统上像猎头付费招人的方式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众包化了,这些都是方法而已。也许不被主流市场的领先者所看好,但一定能打动用户。

  人才、企业、职业顾问的有效互动是未来网络招聘的趋势。中高端人才找工作专门职业顾问帮其打理、服务,企业能看到的候选人资料要足够详细、见的都是靠谱的求职者,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市场。

  多媒体创新只是手段

  今年4月,Wowzer发布了一款全新的求职App——Ovia,主打异步视频面试,具体过程就是求职者根据列出的求职问题,录制一段视频回答,在这之前无需安排电话面试,HR也无需浪费大部分时间来见那些并不匹配的应聘者。而且Wowzer还准备研发一个算法,可以根据视屏回答的内容来提高匹配度。

  这种创新让招聘更简单、更有效、更智能,让每名人才都能得到猎头级的服务。但王尚峰却并不认为技术的进步就会成为主流,“这种异步视频面试的实质就是多媒体简历,简历中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相结合可以让企业能够更全方位地了解求职者,但这些只是招聘的一种手段,找到对企业最合适的人才是根本。”

  事实上,多媒体简历也并不是对所有求职者都合适的:对于设计、创意策划方面的人才来说,这样能够更好地展现自身的能力;但对于很多传统行业年薪已经达到四五十万的高端人才来说,一份逻辑清晰信息翔实的简历已经足矣。

  移动互联网才是未来

  这个世界早已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大招聘网站也都推出了自己的App。人人猎头创始人王雨豪表示,这个世界并不存在两个互联网——之前的那个互联网相当于一个十岁的孩子,现在长到十五岁了,名字也从PC互联网改名为移动互联网。从这个意义上讲,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本质上都是互联网,未来更会趋向一致。

  但相比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在线求职更加私密化、便捷化。但究竟怎么用?重点运用在哪个环节?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

  人人猎头的团队在去年的9月成立就开始主打移动端,是国内首个完全独立的移动招聘应用,团队成员全部来自于移动互联网。该应用结合了移动互联网中的LBS元素,至于原因:“很简单——有谁希望每天花三个小时在上班或者下班的路上?所以求职有天然的Location Based的倾向性。从后台数据上看,用户点击附近的职位模块的频率极高,这说明用户是很在意这一块的。”

  而在王尚峰看来,招聘类APP应该考虑用户使用的便捷性。日前举贤网推出的APP“我的猎头”正在添加“摇一摇”功能,用户一摇即表示处于求职状况,APP则会自动推送与用户职业资料关联度高的职位供用户选择。王尚峰预测,未来找工作可以在线上模拟招聘会,“如同斗地主游戏,有不同的房间,求职者选择合适的房间进去,直接和HR进行虚拟面试。”也许那时,中高端人才的职业转换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本刊记者 肖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