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会一条道走到黑吗

  经过2012年底的日本众议院选举,自民党重新夺回执政权,并获众议院绝对多数议席。但是,由于其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并未在参议院享有多数议席,因此存在“扭曲国会”现象。即因参议院掌控权目前在在野党民主党手中,在法案通过、对外政策等方面会导致日本政治的混乱和冲突。

  7月21日举行的日本参议院选举,有可能终结这一情况。此前不管是媒体预测还是民意调查都显示,安倍内阁结束“扭曲国会”基本是板上钉钉,并且很有可能获得绝对多数,达到修宪门槛。至于安倍晋三本人,甚至可能因为成功掌控国会,而成为继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后,日本又一位职业寿命长一些的首相。

  这一结果,可能会给日本的内政外交带来影响。

  “扭曲国会”

  今年5月,由自民党主导,在众议院提出电气事业法修正案。该修正案目标在于打破大型电力公司的地区垄断,降低准入门槛,通过竞争降低电价以及提高服务质量。但一个月后,由在野党提出的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问责决议,在参议院全体会议上以多数赞成获得通过。受此影响,日本电气事业法修正案等重要法案都成为废案。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于日本政局的最深刻印象之一是首相的频繁更迭。事实上,“扭曲国会”现象正是频繁出现“短命首相”的原因之一,并同其一道成为了困扰日本政坛多年的“幽灵现象”。

  除了在国内政治生活中造成法案通过困难、首相更迭频繁之外,“扭曲国会”现象对日本的外交亦影响巨大:由于执政党或执政联盟长期与在野党在两院产生争斗,导致其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延续性、缺乏长远规划。在美军基地搬迁、对华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反反复复,甚至其盟友美国也有过不满。

  实际上,这一问题由来已久。二战后,日本在美国主导下进行民主化改造以来,依照新宪法类比美国政治体制塑造的日本新政体,已经不止一次陷入“扭曲国会”的境地。

  在1950年举行第二次大选中,绿风会占据了参议院的多数席位。在法案表决时,在野党为维护党派利益,仍不断提出反对意见。在1989年前后这一时期,选举的焦点集中在消费税改革的政治化问题上,执政党和在野党均陷入所提法案在对方占据多数席位的议院中审议中止的尴尬境地。这导致诸多议题搁置,多项政治议程受阻。在1998年7月第18次大选中,桥本内阁由于实行提高消费税来应对经济不景气的政策遭到惨败,自民党仅获得44个席位,日本国会再度陷入“扭曲”局面。

  “‘扭曲国会’不能简单地说是好还是坏。”日本问题专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吴寄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扭曲国会’的存在,对执政党可产生一定的制衡作用,使其在大政方针上能够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和措施。由民主党等在野党控制的参议院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对执政党产生掣肘作用。而就日本国内政治而言,则确实也存在消极影响。各政党常常不从国家利益出发而纠缠于党派斗争,以自身政党利益优先。”吴寄南说。

  十字路口

  在此次参议院选举中,日本各大党派主要就四大焦点展开辩论,包括经济刺激政策、是否加入《泛太平洋伙伴协定》(TPP)、核电政策以及修宪问题。

  从这四大议题看,日本政坛的政治立场呈现明显的对立趋势,其中自民党的右倾化趋向明显。

  比如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修宪问题。自民党主张将自卫队提升为国防军,修改宪法第96条,将修宪的条件由必须获得众参两院2/3议员赞成改为过半数赞成。公明党及包括民主党在内的6个在野党反对修改宪法第96条。其执政同盟公明党主张坚持和平宪法的理念。

  事实上,从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上的强硬表态,到日益频繁的日美军演;从日本高调介入南海事务,到其在东南亚大力推行安倍所推崇的“价值观外交”,再到近日推出的对华敌对色彩的《国防白皮书》,安倍晋三都毫不掩饰其保守倾向。

  “若能长期执政,我还是坚持实现第9条修正。”安倍晋三此前说,“如果我的政权能够修正第96条,那这已经是很伟大的业绩了。”安倍晋三的政治野心就此表露无疑。

  此次参议院选举,是否会使得安倍实现其“伟大业绩”?

  “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执政联盟获胜可能性较大。但就其影响来说,我们要分两种情况探讨。”吴寄南说。

  其一是安倍政权获得大胜,即自民党获得了超过参议院三分之二的议席,取得具有历史性的政策主导权。

  “其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与公明党的进一步合作,转而同维新会、大家的党等右翼政党结盟。同时,不排除安倍内阁得意忘形,推进自民党自创党以来宣称已久的修宪进程。” 吴寄南说。

  但也存在安倍政权获得小胜,却未能全面控制国会的可能。

  “这样的话,其必须继续与公明党保持合作以维持其在参议院的优势地位。而由于公明党主张改善同亚洲邻国尤其是与中韩的关系,反对自民党草率修改宪法,公明党的政治作用和影响力或有所增大。”吴寄南说。

  “从目前来看,执政党获胜几率大。但就日本国内具体情况来说,从民意调查看大多数民众是反对修改宪法第9条的。因此,安倍虽然在修宪问题上态度激进,但其具体行动也可能是渐进的,并不会马上把修宪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实质上,修改和平宪法至少在一两年内是不大可能的。而且,这个过程应该会经历漫长而反复的争斗。”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日本还将右倾多少

  冷战结束以后,日本社会思潮逐渐右转,不仅左派政党和左派人士在日本社会的政治影响力日趋下降,而且,有些左派政治党派和左派人士也追随日本社会右转的大潮而改变既有政策和主张。

  近年来,日本先是升格防卫厅为防卫省,借维和之名行自卫队迈出国门之实,再者是加紧武器研发、制造、采购、增兵,不断举行包括“夺岛”演习在内的各种军事演习和训练。而且,日本打破与各方长期达成的默契,在与韩国和中国的领土争端中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争夺姿态和政策。

  在长期困扰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历史问题上,日本国内各种不友好甚至敌对言论层出不穷,最突出的就是曾被视作日本政坛新星和风云政客的桥下彻。今年5月14日,桥下彻公然发表了“二战时日本随军慰安妇制度有必要”的发言,引发了来自中、韩等国的抗议浪潮。

  有学者认为,在4月下旬,日本副首相与内阁多名成员、大量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安倍在国会为参拜辩护,然后就“侵略定义”的发言等行动之后,本届安倍内阁已经成为1950年代以来“右翼指数”最高的内阁。

  “日本右翼势力的壮大,主要来源于日本近二十年来经济萧条和政治混乱的特殊背景。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经济形势不理想的情况下,民族主义思潮抬头。”吴寄南说,“安倍晋三再度当选首相以来,表现得较为张扬甚至狂妄,我们不能低估其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让中日关系进一步倒退的可能性。”

  不过,对于日本右倾化的趋势是否会进一步加剧,吴寄南表达了较为审慎乐观的态度。

  “所谓的安倍经济学近来表现不佳,招致了来自日本朝野内外的批评声浪。有一些日本政治家认为应当尽快改善中日关系,并对安倍错误的历史观进行了批判。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已经与整个世界高度融为一体,能长期被右翼势力所绑架,在右倾化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吗?日本在野政治势力和大多数民众仍然对右翼势力保持警惕,这将有力地牵制住日本右翼势力的未来走向。”

  “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着理性的声音,有学者认为日本不应当走安倍所谓的大国之路,而应该走高福利的和平之路,做亚洲的瑞士或者荷兰。在国际上,西方国家包括美国也不希望日本在右倾化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从而扰乱其对世界格局的构想。”高洪说,“实际上,有些学者认为以安倍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实际上采取的是先努力贴近美国再摆脱美国控制的自立道路。日美同盟并非铁板一块,也存在不小裂痕,双方在近期的紧密表现,只是一种短期的相互借重,私底下各有各的打算。”

  中日关系何去何从

  “此次参议院选举,日本社会普遍认为执政联盟将取得胜利,甚至达到三分之二多数,跨过修宪门槛。但此次选举后的中日关系走向,还要看安倍内阁制定的具体目标。”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刘江永认为,安倍内阁很可能在选举后进一步推动防务大纲乃至宪法的修改。而一个月后的8月15日,即日本战败日这一天,日本政界对靖国神社的参拜情况,可以作为参考今后中日关系走向的指标之一。

  “如果自民党获胜,不排除两种相反的可能性:一是安倍挟国内民意支持在钓鱼岛问题、参拜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二是由于执政基础巩固而不必利用强硬博取支持,也有可能在上述问题采取相对理性的态度。”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开盛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在日本国内政治中,一直存在一个潜规则:即媒体在社会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民众大多不愿意完全相信各政党,但倾向于信任各大媒体。不同于希望中日关系改善的企业界,专注于发行量和收视率的日本媒体,尤其是右翼媒体往往喜欢夸大日本与邻国,特别是与中国关系的紧张与恶化。政党在重要选举期间的有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迎合这些具有一定政治影响力的媒体,争夺选民眼球。此次选举之后,该因素的影响力会有所削弱,也不排除安倍内阁在中日关系相关问题上有所收敛的可能性。”高洪说。

  “从长远来看,日本的对华政策最终取决于执政者的对外战略思想、对当前世界格局的判断、中国未来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利弊分析等。日本执政当局固执地认为,西方仍主导着国际社会,美国能够成功地遏制中国的崛起。但实际上中国的和平发展将会造福于整个人类,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并非冲突与战争。日本基于对国际大势的错误判断所构建和推行的战略必然是错误的,其最终也逃脱不了失败的结果。”高洪说,“中日关系的皮球实际在日本一边,因为中方已经不止一次地指出中日双方应该相向而行,共同以和平对话的方式加强合作从而解决问题。”

  “虽然不排除中日关系改善的可能性,但是很多问题仍然有待观察。日本国内不管是民间还是政界要求改善中日关系的呼声较高,但安倍晋三否认中日间存在领土争议,并且不断放出挑衅言论,可以推测即使选后安倍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某些姿态,但是短期内产生实质进展的可能性不大。”吴寄南说。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姚亿博、记者芦垚|北京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