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报告”的中国人

  对职场上的日本人来说,“报告、联络、商量”是最基本的礼仪。但是据我所知,中国却似乎不这么认为---“打不打报告我自己心里有数,怎么就成基本礼仪了呢?我自己认为有必要的时候,一定会‘报告、联络、商量’的。”

  于是我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第二天就是一个大报告的最后期限,办公室里杂乱不堪。我问一位员工:“你那部分没问题吧?拜托快一点!”“啊?我的数据还没有收集完呢,明天估计来不及。”“啊?!你怎么不早点说?”“今天我在忙别的事,准备等下班之后跟老板说的。”

  所谓的“报告、联络、商量”,在日本是默认的组织或团体在工作时必须遵守的规则,员工之间通过不断的信息共享以应对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几乎是一种义务---哪怕什么问题也没有,也要报告。但是中国员工经常会说:“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有必要那么担心吗?”

  很多中国员工都抱有这样的心理,所以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对于工作的进展情况,一般是亲自一一过问。因为只要是老板过问的事情,大家一般都不敢怠慢,会如实作答,如此一来我才可以对工作的风险性作出比较准确的预判。

  在处理重要工作时,看谁的进度没有赶上来、考虑发生意外如何应对等等,都是管理者的工作内容,但是又不能过于疑神疑鬼,需要有信赖下属的胸怀。如何把握这种微妙的平衡,是管理好中国员工的关键之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报告、联络、商量”的硬件条件已经达到了过去无法企及的程度。以前需要在公共电话前排长队才能和公司取得联系,现在则是一边走一边触摸手机就可以做到了。但即使有这么便利的联络条件,也没有见中国人增加了向公司“报告、联络、商量”的频率,反而是很多员工仍然不回复公司的联络信息。一天之中一直在把玩手机的员工,恰恰是最懒得向上司汇报工作的。

  缺乏“报告、联络、商量”的意识,从更大的方面来说,导致了中国人不擅长预测事态发展并预先采取措施。比如,在北京,有时会出现车走在路上时忽然出现交通管制、道路不能通行的情况。问交警发生了什么事,他也不回答。追问下去的话,他会说:“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接到指示要封锁道路,只是执行上面的命令。”

  当然,日本人过于拘谨于“报告、联络、商量”的工作方式也存在问题。有些员工凡事都要“报告、联络、商量”,让我常常想说:“这种事情你自己去想啊!”另外,一点小事情就开会讨论,有时也确实让人厌烦。我在中国工作已经超过8年,反过来又被中国人的工作影响,或许永远也回不去日本的工作方式了。

  文|松野丰(日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