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南化公司的污染顽疾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南化,中石化,污染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7-31 09:36
2013年7月14日,星期天,南京的天气潮湿而闷热。下午4点左右,一股黄烟从长江北岸八卦洲西侧冒出,很快笼罩几平方公里的大厂工业区,并随风向北面及六合区扩散。
本刊记者20多分钟后赶到事发现场。在中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南化公司)的氮肥区门外,空气中依然弥漫着让人咽喉不适的烟尘和难闻的气味,南化及周边工厂的工人们已疏散到厂界外。许多人聚集在南化旁的南京帝斯曼东方化工有限公司门口,神情自若地等待警报解除。
戴着Sinopec标记安全帽的员工中,有些人拒绝回答本刊记者的提问。有的笑着说:“没事,我们这是在演习。”好几个人解释,这黄色的烟雾是无害的,至于气味,是化工厂固有的味道。“是在演习!”几个人都强调。
“什么无害,那是氧化氮,有毒的,你吸进去就是硝酸,吸多了要死人的!”帝斯曼东方的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当众表达了他的不满,并告诉本刊记者,这次是南化氮肥厂的硝酸装置因电路跳闸发生了泄漏。“他们每次泄漏,我们这边工人就受害,上次他们氨气泄露,放倒了我们200多号人??”
辉煌的历史与狼狈的现实
“放倒200多人”的那次事故发生在2008年8月。据当时媒体的报道,是由于稀硝酸装置在运行过程中连锁紧急停车,排空管内的含氨冷凝水瞬间带出,氨气挥发当即熏晕了很多工人,帝斯曼东方200人入院治疗。
历史上,南化不仅对地方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化学工业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被称为中国无机化工的鼻祖。2005年,中石化对原南化公司和原南京化工厂重组合并,成立了新的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这家有辉煌历史的企业,近年来却屡屡出现环境问题。
自2007年开始,南京市环保局因“长期违法超标排污”、“卫生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环评未验收就生产”等问题,每年“约谈”南化公司,2010年9月开始对其“限批”。
2011年6月,南化公司又发生一次气体泄漏事件,之后被南京市两位副市长“约谈”。
2011年7月14日,恰在这次污染事故的两年前,南化公司向南京市政府上报了环保整改的专题报告,承诺到2013年底投资3.5个亿,完成8个项目的环保治理,还清历史欠账。
2012年到2013年,在环保部门公布的企业环评等级上,南化公司一直挂着“红灯”。
2013年5月21日,南京市环保局向新闻媒体通报了2013年1到4月的环保工作,其中,南化因废水超标排放、水污染物偷排、废气超标排放、危险废物“三防”措施不落实、堆场粉尘污染等多项违法行为,受到立案调查。针对通报的问题,南化作出承诺,将严格遵照中石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认真研究、尽快解决。
6月21日,江苏省环保厅公布2012年度国控重点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结果,将南化公司列入“黑名单”。
“这个厂实在是太老了,历史欠账严重,‘跑冒滴漏’的环境问题比较多。”中石化系统一位管理人员告诉本刊记者,又因其位置处在长江黄金水道的敏感地带,距离主城区也近,所以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南化公司并入中石化旗下的时间比较短,这几年来虽然中石化也很重视,一直在投入整治,但比起集团旗下的其他企业仍有差距。
“高压管理”作用有限
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的队长周兵、科长李红卫告诉本刊记者,南化公司所在的大厂区是南京市的一个老化工区,聚集了诸多企业,同时周边居民也很多。因为化工厂的特性,时常会有异味散出,经常被群众举报。南化公司旁边就有长期打12369电话举报空气污染的居民。
硝酸装置泄露的氮氧化物是引发酸雨、破坏臭氧,并且损害呼吸道系统的污染气体。按照规定,突发环境事件,事故单位应该立即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但2013年7月14日这一次,南化公司未主动报告,而是在南京市环保局接到投诉并派出执法队员确定了位置以后,与南化公司核实才获得确认。
南京市环保局应急科的黄和平告诉本刊记者,当晚他到了南化公司现场之后,对“不主动上报”一事又提出了意见和批评,并且这次要对他们进行处罚。
实际上,这一次因电闸跳停而排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的不仅仅是硝酸装置,“未批先建”的环己酮装置内的有机气体也通过火炬排出,形成一股黑烟,只是不像明黄色的烟雾那样引人注目。
李红卫告诉本刊记者,南化的环境问题很复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回乡知青在南化周边建起了类似“棚户区”的居住区,后来这些房子大都成为南化的职工宿舍,分成好几个村,和生产区之间几乎是“零距离”。因为不符合卫生防护距离要求,近年来不论是国家还是省里批的新建设施、项目都无法进行环评验收。比如说2007年改建的70万吨/年稀硝酸装置,不仅没有验收,其有组织排放的排口,环保局都无法进行监测,却一直在运行。
2010年9月,前任环保局长韦昌明对南化实施“限批”“限产”,从环保上讲这已经算是最严厉的限制手段,但未能阻止南化公司按照自己的计划生产、发展。
“这些中石化旗下的企业,又是老厂,你对他限批,作用是有限的。”李红卫说,“我们这次梳理出来,南化有十几项违法行为。上半年我们对南化公司的行政处罚100多万元,包括未批先建的、超标排放的??统统给予行政处罚。”
客观地讲,相较于有些企业,南化对行政处罚及整改要求还算配合。而其他环境违法事件,比如中石化在八卦洲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水上加油站,自2010年8月接到行政处罚和整改通知起,3年来一直拒绝执行,依然在使用中。
周兵告诉本刊记者,近两年来,南化公司也下了大功夫整改,2011年承诺的8项措施有7项已经完成,实施了一些更严格的考评和管理政策。环保部门还要帮助他们提档升级,接下来要逐步梳理他们已经建成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就给补手续,“但如果不符合要求,一些污染严重的装置,该关的就关掉。”
“负面形象”之下的压力
就在发生气体事故泄漏的半个多月前,即2013年6月27日,南京市领导再次约谈了南化公司领导。
在当日会议上,南化公司领导不仅报告了对市政府承诺的环境治理项目完成的情况,也陈述了企业在“负面形象”之下的压力和苦衷,提出希望“肯定南化近几年环保治理的成效和变化”,妥善处理环保罚款,给予正在治理的项目和监测分析有异议的事项以解决时限,也恳请“帮助解决南化环评的遗留问题”。
南化公司的压力不仅来自政府部门和民众。因为环境事件屡发和负面的社会影响,公司的贷款也受到很大影响,反过来也影响其改进和发展。
“714”污染事件后,南化公司的安全环保处没有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称必须通过他们的政工处统一口径,而政工处及新闻发言人的座机、手机均无人接听。
一些南化公司的职工告诉本刊记者,他们也承受着“负面影响”带来的伤害和压力。环保部门罚企业的款,企业也通过罚部门奖金的方式进行环保考评。
2013年上半年环保局对南化罚款100多万元,同一时段,南化公司通过考核对下属部门扣罚了约100万元奖金。职工对此也有情绪,尤其是一些经历过南化荣耀的老员工,心理落差很大。这也是当本刊记者赶到气体泄漏现场时,南化公司的一些职工对事故轻描淡写的原因。
尽管如此,南化周边及六合区的很多居民仍不买账,他们甚至在网上的论坛里集中对南化进行举报和指责。本刊记者在南京期间还接到周边企业职工的举报线索,称南化的下属工厂迄今依然存在把化工废水通过暗渠偷排长江的行为。
对于这一举报,南京市环保局的相关官员表示,南化地下管网太多太复杂,确实有部分厂向外排水,有些是管网混在一起的,有些连南化自己都搞不清楚。环保部门已经对他们提出要求,所有管道必须可视化。南化公司也已经对排口进行了规范整治,封掉了很多排口,且还在继续整治中。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伊曼|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