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推动城镇化创造市场空间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1-25 10:30
未来最稀缺市场空间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个国家的政府通力合作,实施了非常有力的政策,全球经济已经企稳回升,并走向复苏的轨道。但是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这个复苏将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情况都比较复杂。
在短期前景不明朗的时候,更应该重视中长期的战略,但我们认为引导中长期全球经济的趋势应该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一些国家政府、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需要时间,全球增速可能会相对减缓,这会促使一些政府的财政产生比较大的波动,而流动性过剩则加剧了一些地区资产泡沫的出现。另外实体经济投资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都是我们短期乃至中长期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二,人口老龄化比重提高也是长期的问题,这种状况可能会影响市场本身的活力和内在动力。
和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不同,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最主要背景之一即是人口老龄化。其爆发点或许在很远的以后,但是伏笔却在当今就已埋下。再者,如今创造需求的难度相对有所下降,因为中青年时代和中老年时代的创造需求很不一样。
第三,从中长期发展的趋势来看,总需求增速趋于减缓是一个既定的、不可回避的现象。谁都知道国际保护主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面的,可是有些国家还是选择了保护主义,这非常让人为难。
因此,全球在未来五年会出现需求不足的情况,最稀缺的不是要素资源,而是市场空间,所以说,未来五年,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许并不是资产泡沫,而是市场需求的短缺。此时,对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就不能仅仅站在战略层次上解读,其战术运用也拥有了更多方向。
城镇化是最大内需市场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年的主要手段,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的战略支点,13亿的人口规模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来源。
中国要创造一个内需市场,城镇化建设是最大的内需市场。
可以想象,如果未来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将约有3亿农民逐步转化为市民。假使到2040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到75%,人口为16亿人,即4亿人留在农村,12亿人在城市,那么城市要盖多少住房、修多少马路?全世界都没有这么大的市场和建设工程。
这显然是以万亿美元为单位测算的市场,他们将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包括消费需求和融资需求,也包括农民收入增加所带来的巨大需求。
但也需要看到,特大的城市有比较多的就业机会,但是生活成本、进入门槛相对较高。中小城镇生活费用比较低,但就业市场前景相对较弱。所以现实情况是,大城市户口落不下,中小城镇相对机会少,我们究竟怎么选择?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中央政府“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今年的会议明确提出要解决农民工在中小城镇落户的问题,所以在这些政策导向下,怎么理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推动城市群建设
通过现代化的交通区域体系把一个城市和中小城镇比较有效地结合起来,建设城市群,而且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更多地提供就业机会,在中小城市侧重提高医疗、教育的补助。
目前,在日本东京、韩国首尔和我国香港地区都出现了这种趋势,另外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也出现了城市群的发展迹象,我们认为要积极加以引导。
因此,我个人有一个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在“十二五”规划中引导实施:第一,推动城市化和相应的工程建设;第二,要认真研究新一代农民工怎么落户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这非常重要;第三,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第四,中国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要和建立环境资源友好型社会理念有效结合;第五,地方政府融资制度要做好。
同样,还可从4个方面增加内需,包括节省可用的土地;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自有自住房的建设,由此带动对家电、家具的需求,带动建材工业和供应日常生活用品的中小企业发展;此外,高科技领域也会有更大的发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