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新潮电子》有关数字化产业的10大猜想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1-27 09:39
  展望新的一年整个世界的趋势,我们感觉用猜想来描述未来的形式更加大胆且有挑战性。因为展望仅仅是对过去一年历史的唯唯诺诺,往往要对未来有所期待并负以责任;而猜想则可以直接描绘出未来一年的实际场景,虽然未必能实现但却畅快淋漓。

  猜想是不知其真假的一种叙述,它被建议为真,并将最终得到证明或反证,但同时,猜想也并不是无责任的猜测。它必须建立在足够的论据之上并让人信服。本篇中我们总结了对2010年整个产业发展的典型大事件,并以猜想的名义发布开来,目的正是于此,我们且当它们都能成真,而且我们又能足够的理由来证明它变为事实的趋势。

  未来的十年,IT产业发展的头绪依然成千上万,但每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正是把最先看到的那些节点整理出来,因为同是未来,但这10点却最有可能出现在2010年之中。

  非智能手机终结年——适者为世道

  不可否认,这样的题目是吸引眼球的好办法。在2009年最后一期的年度回顾专题里,《新潮电子》已明白无误地告诉了大众,“2009年,得智能手机者得天下”。而此刻,我们所提出的“终结之路”,并不是非智能手机“犯了错”,只是因为它们触及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若换一个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表达——从现在起,移动互联的高速发展将逐步促成手机智能化平台的迅速普及,或者,称之为“全面覆盖”。

  趋势,无法逆转

  在全球消费市场受经济低迷影响的情势下,普通手机销量在下滑。然而智能手机销售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这可以称之为“奇迹”。2009年9月底的数据表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排名前五位的厂商分别是诺基亚、RIM、苹果、宏达电(HTC)和三星,其市场份额总和高达86.9%。传统手机巨头诺基亚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仍居榜首,但其市场份额正在被对手所蚕食,从去年同期的42.3%下滑到39.3%。这样的结果,与消费者习惯的转变,运营商的推动以及厂商的加大投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智能手机对于普通手机替代性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能否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也显得至关重要。诺基亚的遭遇就是很好的证明,今年第三季度诺基亚出现10年来首次亏损,业界认为其在智能手机领域受到的冲击是重要原因。而苹果、黑莓、谷歌等产品与平台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则对传统市场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只能手机多样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购买个性化的智能移动设备,并愿意为此支付相应的网络应用服务费。

  惠普早在2008年9月就推出采用WindowsMobile系统的商用智能手机,而戴尔的mini3系列智能手机也赢得了开门红。同时,由于各大厂商和谷歌都致力于在低端机型上植入Android,2010年智能手机价格将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将刺激智能手机销量进一步继续增长。可以说,随着智能手机在手机市场中比例逐渐增高,高中低端智能手机的不断丰富,智能手机越发在手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消费需求是首要推动力

  随着3G时代的高速发展,运营商的注意力早已从传统的话费领域挪开,转向各类增值业务。移动音乐、移动视频播放、移动邮箱等多种功能,将成为国内各大运营商的主要赢利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智能手机凭借其可扩展性优势无疑会成为运营商的首要选择。与非智能手机相比,智能手机的最大优势便在于其可扩展性,它只需进行相关手机应用软件的安装或升级,便可随时搭载运营商新推出的增值应用——智能手机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

  据市场研究机构BIA/Kelsey和ConStat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通过移动设备进行非语音服务的比例明显增加,诸如电子邮件和互联网接入,这种趋势要归功于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此外,移动视频、在线游戏等典型的3G应用,都需要智能手机的支持来实现。智能手机与3G的结合可谓强强联手,具有先天的发展优势。智能手机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程序下载实现对手机功能的扩充,具有强大的网络接入功能;3G网络高速率、高宽带,能够承载更丰富的业务。因此,智能手机借助3G网络才能更好地实现多功能,3G需要智能手机终端的支持将更丰富的业务带给客户。二者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智能手机在3G时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显然,大众需要丰富软件应用以享用3G时代的高带宽,而智能手机自然会成为运营商眼中最大的市场蛋糕。

  手机SNS取代短信社交——比邻万千居

  回顾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最早是通过信件来进行沟通和传递。数字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交流的工具换成了BP机、手机、电话、短信业务成为用户交流的重要手段,后者更是备受“含蓄的”中国人所推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飞信、QQ、旺旺等即时通讯工具又成为了人与人之间另一类交流的工具。而如今最流行的开心网、人人网、TlWitter、“围脖”(微博)等交友模式则昭示着下一代的主流社交方式将是手机结合SNS的天下。

  立体化交流模式

  SNS这样全新的社交模式与普通的网络交友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它是建立在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JeyMilgram创立的“六度分隔理论”(SixDegreesofSeparation)之上,这个理论的精髓就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将每个个体的社交圈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用户可以在里面通过认识甲来结识乙,通过和乙的交往又能和乙的朋友丙交上朋友。

  同时,这种社交模式经过扩展,交友的数量级也进行N次放大并凝聚,例如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如贴吧)、根据学习生活经历进行凝聚(如Facebook)、根据周末出游的相同地点进行凝聚(如豆瓣)……而且通过互联网平台,交友的成本几乎可以不计。这种模式打破了旧有的点对点交友模式,呈“传染性”的扩张方式。

  SNS账户成为个人的识别ID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将手机与SNS网站进行绑定成为了现在的主要趋势,像诺基亚的Ovi社区、索尼爱立信手机绑定开心网、iPhone上的Twitter、新浪微博与手机互联互通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借助移动终端实现随时随地地登录SNS社区,与朋友进行信息交流,满足用户交友的需求:同时,手机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将用户的心情感言、拍到的相片、遇到的新鲜事以最快的速度与圈内朋友分享,这符合互联网一贯的即时风格,也是SNS交友能快速发展的促进因素。

  最重要的方面,将SNS账号与手机号码进行绑定,将原来虚幻的网络身份与现实认证身份账号进行结合,使之成为第三类认证身份标识。中国人有两大重要的身份标识,一个是代表户籍的身份证号,上学、工作、办社保、买房子、交保险都少不了它:另一个则是电话号码,特别是手机号码,这是人与人之间非面对面沟通联系的重要工具。而手机与SNS账号的绑定,使之可能成为第三类的认证身份,就算你的手机号丢失,朋友们也能通过SNS社区找到你,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可能永远失去与朋友的联系。

  Android和MID互补发展——朝朝暮暮时

  在传统的MID市场,Windows操作系统的嵌入伴随着MID产品的不温不火应该在2010年告一个段落了。至少在MID的操作平台这一块,市场将会因为Android的低调奔袭而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软件免费、服务免费、开源、可定制、与互联网结合紧密、云计算等等一系列的优势让越来越多的MID厂商开始抛弃WinCE,转而投向Android的怀抱。

  真正的“上网系统”

  从2009年初开始,Androld似乎开始一步步侵蚀WinCE的地盘。在此之前,作为微软为掌上设备和智能手机提供的嵌入式平台,微软对于使用WinCE的设备收取一定的授权费用,这也和微软一贯的做法完全一样,同时,WinCE的开发包提供120天免费试用,之后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这正是Android切入的关键点之一:免费,不但软件免费,服务也免费,借助Google的背景,Android几乎可以免费提供目前所有的互联网应用,而且功能基本上都强于同类服务。而WinCE不仅软件使用需要收费,与互联网的结合也远逊色于Android。关键是,Android可以让低价位设备获得更大的价格优势。以一个WinCE授权10美元计算,MID的价格可以因此降低5%左右,这对于很多生产中低端MID的厂商获益匪浅。

  不过,尽管Android本身是免费的,但是进行前期开发的成本还是少不掉的。类似于Android手机,MID厂商也需要对Android这个全新的MID操作系统进行开发,因此在前期会需要投入一笔费用,当生产规模扩大之后,这笔成本将会被逐步摊薄。

  开放成就Android辉煌

  开放源代码及简单的二次开发是Android对WinCE产生威胁的另一个法宝。根据Google的介绍,在Android平台上,除了极少数Google自有的闭源应用之外,所有参与Android开放手机联盟的合作者都能自由免费地在Android平台上进行开发,而且可以使,用Google云计算中的大量数据资源,厂商也可以基于Android平台进行自己的二次开发,这一点在手机市场已经有所体现,中国移动iPhone就是在Android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的成果,虽然WinCE也已经开放源代码给合作伙伴,但是它的开发依然十分繁琐。

  同时,由于Android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网络的应用,这一设计思想对于MID来说非常实用,MID的诉求点就是无时无刻都在互联网上,而Android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也都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机制使得MID的硬件可以更加精简,但是功能却不会因此而下降。

  反观WinCE,其内核依然还是单机时代的设计思想,虽然对于娱乐应用比较重视,也可以和PC机无缝交换数据,但是对于网络的应用却几乎没有,这毫无疑问并不适合MID的设计思想,同时,基于WinCE研发的大部分MID操作系统在扩展性方面也远远不及Android。

  传统上网本萎缩——白头搔更短

  即使在上网本一片繁荣的2008~2009年,这一产品也存有不少隐忧:利润较薄且不稳定,把握不住市场与技术核心的话语权,2009年涉足上网本市场的山寨厂商几乎全军覆没,从某种意义而言,它们的失败阻碍了上网本总量的持续增长,整个市场显得后劲乏力。另外,微软在Windows7的策略上并未刻意偏向上网本,我们不妨大胆预言,整个上网本市场将在2010年的前景并不乐观。

  上下堵截的尴尬

  上网本平台的始作俑者、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的核心厂商英特尔,在整个2009年中对上网本的态度可以用又爱又恨来形容。英特尔的上网本业务收入从2008年春季的8.45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春季的30.7亿美元,但是笔记本芯片的同期损失却达到了37.4亿美元,实为近年来最大的赔本买卖。所以在后来英特尔的整体策略中,扶助除了上网本产品之外的MID产品与ULV产品的势头日益彰显。

  近期热炒的ULV平台产品无疑为终端厂商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率。由于同样具有低功耗与低发热量的特点,ULV产品多被塑造成为大屏超薄型,无论在时尚领域或商务领域,均备受关注。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Canalys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只有15%的受访者是因为便宜才购买上网本,更多的用户选择上网本是因为其轻巧便携。而这一特性很容易被特点类似的ULV平台产品所替代,之所以目前替代性不大,是因为英特尔在ULV平台的使用上限制终端厂商,不允许其涉足小屏产品市场。从另一方面来看,也阻断了上网本更换平台向上游发展的念头。

  由于便携性更佳、应用方式更加灵活,MID市场在2009年末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针对多媒体娱乐的1080p全高清产品、针对移动互联市场的多用途上网产品,以及针对专业领域的企业订制化产品相继出现。同时,手机智能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加上ChromeOS、Android等开放式的第三方系统操作系统的普及,高性能运算核心的相继出现,使智能手机、MID的扩展性大为增加,应用也朝着多远化发展……这些优势使这类产品不满足于原有的市场份额,向上发展抢夺上网本市场是必然趋势。IDC在对2010年IT及通信市场的预测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移动设备将抢食PC份额,将有超过10亿部移动设备加入互联网访问功能,受影响最大的则是尺寸与其接壤的上网本。

  上网本和主流笔记本性能差距将更大

  然而,不好的消息并未终止。据披露,英特尔将在2010年1月份预先推出过渡Atom平台“Pineview”:2011年发布全新的Atom平台,支持32nm制程与DirectX10.1技术:远景预期将在2013年推出22nm制程的Atom处理器。细心的朋友也会发现,即使32nm制程Atom推出,也与现有的主流平台差距甚远,何况一年时间,IT界的发展则是天地之别。即将推出的“Pineview”平台也仅是将能耗降低一半,主频与此前的平台相差无几。我们一眼就可看出,聪明的英特尔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Atom平台的运算能力必须要与主流平台拉出明显的距离,而这正符合产品小型化发展的趋势,未来英特尔通过Atom平台全力推动的将是MID等掌持设备。

  从终端厂商的态度来看,上网本的市场也是非常有限的,除了华硕、Acer两家上网本的即得利益者之外,其他IT巨头则纷纷将重心转向于ULV平台、主流全功能平台的产品上。特别是在经济复苏的2010年中,人们更乐于选择价格更高的主流平台产品,所以在IDC对IT行业3.2%的小幅增长预测中,落入上网本口袋的份额预计将不增反降。从这一角度来看,与经济形势相悖离的上网本市场无疑是畸形的。

  GPS手机吞噬手持——侧首听谷歌

  “这是最坏的年代”,把这句话送给2009年的GPS厂商,想必是再贴切不过的。从2009年全面来看,GPS市场的整体情况都不容乐观,不光是国内厂商不好过,受到全球的经济危机影响,国外厂商也是一样。一直以“高科技产物”自诩的GPS,其本源却受到软件的制约,单纯的硬件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加上盗版软件的层出不穷,更让本想从售后软件的升级以及维护上获利的GPS厂商深受其害。而此时,Google推出的针对智能手机系统的GoogleMaps免费服务,更是让这场灾难“雪上加霜”。

  GoogleMaps让手机大变身

  GoogleMaps中文名叫“谷歌地图”,这是Google公司提供的地图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卫星照片。2005年6月20日,GoogleMaps的覆盖范围从原先的美国、英国及加拿大扩大为全球。它能提供两种图:一是矢量地图:二是不同分辨率的卫星照片。相信许多朋友都用过谷歌的GoogleMaps和GoogleEarth服务,而当Google开始杀人移动领域之后,先后推出了支持定位服务的GoogleMap及高空看地球的GoogleEarth手机版本,更是让相当多的用户体验到了移动版的方便和快捷。

  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经过了手机地图GoogleMaps的若干版本更新完善之后,它就等于已经具有了定位、导航、搜索、实时路况、公交换乘、驾车路线、周边信息等等实用功能。也就是说,你只要从网上轻松下载,并将之安装在智能手机中,你的手机间接等同于有了以上种种功能。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所提供的全部功能部是免费的。这直接对本已经营惨淡的GPS厂商产生直接影响。

  随着近日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无线和手机厂商摩托罗拉联合发布智能手机Droid,GoogleMaps将真正发挥其“导航”功效,与传统GPS地图相比,它的功能一点也不差,3D地图、语音导航等都可以做到,还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使用语音搜索(英语)进行导航,提供实况交通状况更新,以及允许用户沿途搜索加油站和饭店等。由于跟移动手机相结合,使得人人皆可用,而且方便快捷,即使以步行模式也可以轻松使用,无怪乎有人惊呼,这对传统GPS厂商来说,“绝对是个灾难”。

  GPS市场令人堪忧

  反观GPS市场,一直都是企业在唱独角戏,前期高昂的开发成本,使GPS车载系统的价格居高不下,上万元钱的东西,要物有所值才会卖得好,但是就现有前产品和服务来看,既缺乏对消费者有效指导,又缺乏实际应用的更多功能,生产及开发产品的企业一厢情愿,因此,消费者冷眼旁观的现象还将持续。

  不仅如此,电子地图的开发度还有待提高。众所周知,在GPS导航系统中,最重要的就要算产品所提供的电子地图了。据了解,电子城市地图资源一直为国家严格控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普通老百姓所用,应该说是GPS面对的最大难题:从现状看,目前国内所开放的电子地图还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全部需求。

  至于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GPS综合管理系统一直迟迟未见上台,不同公司的GPS产品及运营系统不能通用、兼容、联网、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及质量标准方面存在着问题。此外,涉足该领域企业的实力、水平和信誉参差不齐,服务质量上存在不足,收费标准尚待市场统一规范,这些问题妨碍了该产品的推广应用。

  “温水煮青蛙”还是“大刀砍上来”?

  就目前来看,虽然GoogleMaps只在Android2.0系统支持实时导航,可谁也不知道,Google会不会在其他系统上进一步完善GoogleMaps的导航功能,而且依靠Google之前积累下的各项功能,想在GPS地图以及兴趣点上创造利润也并非不可能。对比传统的GPS手持设备和目前方兴未艾的手机导航,无论是从费用还是更新的速度上来说,后者的优势部非常明显。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危机,法国地图公司BottinCartoqraphies才会以不公平竞争为由起诉Google,该公司认为Google的做法是为了扼杀收费地图市场令竞争对手消失,并最终吞噬整个网络地图广告市场。“免费”动了“收费”的蛋糕,这是收费厂商所不能忍受的。何况加上Google的品牌效应,传统的GPS厂商或许只剩下了专业领域或硬件的优势。

  一体式电脑的崛起——一体风满城

  毫无疑问,笔记本电脑替代台式电脑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早已不可逆转,但问题是,2010年,一体式电脑将会和笔记本电脑一起来分享传统台式个人电脑的市场。这种流行时尚,如同病毒一般,将从此开始从城市到乡村,从富裕阶层到工薪阶层,一步步蔓延开来。

  一体式电脑的高价格也未必是坏事。对于最新的Windows7以及目前厂商广泛推广的触摸式应用来说,大屏幕的一体式电脑确实能获得远远超过传统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应用感受——屏幕大意昧着价格也自然更高,大屏幕又要求有足够的硬件配置来支撑其娱乐应用,这又进一步提升了价格,但说到底,也是为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作出的考量。至于低端一体式电脑,则主攻体积优势-通过低廉的平台配置来实现低廉价格,从而获得入门级市场的青睐。一体机取代传统台式机,不是因为价格,而是因为如同消费奢侈品一般迎合了中产阶层的面子。

  一体式电脑的检讨

  俗称的一体机,本文中的“一体式电脑”,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CRT显示器的时代-苹果推出的iMac便已经是一台极具设计创意和战略眼光的CRT体式电脑。没有哪个厂商刻意为它设置一个标准或者定义——从概念上来说一一体式电脑就是显示器和主机合二为一的台式电脑一一般是主机中的部件通过精心安排被放人了显示器的内部,甚至键盘也被设计为和显示器一体,正是这种高度集成的精心设计一所以一体式电脑的价格高于同配置水平的台式电脑。

  苹果的iMac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从那以后,也有不少电脑厂商进入这一设计思路并推出类似的产品:这种电脑抛弃了笨重的电脑主机,外形时尚简约,减少了复杂的线缆更适于家居应用,也更加节省空间占据,从一开始就给了消费者一个美好的承诺。但技术美好但没落于市场的事情在电脑产业中已经屡见不鲜:经历了10年发展,一体式电脑并没有如同纸面上形容的那般蓬勃发展开来,而是成为一种特殊电脑形式而尴尬存在。

  原因是多样的,但最根本的问题却是价格。一直以来一体式电脑的价格远远高于普通的台式机,直到最近的两年这种价格差距才逐渐拉近。但即便是当前,一台设计出色的一体式电脑,价格也大多超过7000元,而一台台式电脑的主流价格则是5000元以内,更不用说工薪和学生阶层-他们更愿意接受价格不超过三四千元的组装电脑。就像“首先追求吃饱才能再考虑吃好”的过程一样,在中国(以及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认为台式电脑还需要最好的性能和最大的扩展性,而外形设计和对于空间的占用则不是优先考虑的范畴,根本上也是一种对高价无奈的心理反应。

  2010年,不是发芽而是开花

  归根到底,消费者对一体式电脑的选择与否,在于他们对一体式电脑的优点(时尚外观)和缺点(性能价格)进行衡量之后的取舍。此外,这还要建立在消费者对一体式电脑的足够了解之上。所以越是在发达国家和高收入人群之中,一体式电脑的市场接受度越大。在美国和日本,一体式电脑的销售明显胜过传统台式电脑,经历了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之后,各大电脑厂商都将目光放在了中国市场,所以在2010年,一体式电脑也许就会有一次翻身的机会。

  所以我们认为,2010年一体式电脑的发展至少将抛弃之前在市场作为一种特殊电脑的销售形态,成为一种为中国消费者消费观念所能接受的大众化电脑类型,最终将占据1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2010年,一体fb电脑的发展将显示出一些不同以往的趋势:首先是市场接受度,一线城市和中上层收入消费者中一体式电脑将实现前所未有的流行化;其次是产品定位,一体式电脑将成为仅次于笔记本电脑,成为家庭用户第二台电脑最有可能的目标选择:最后是厂商的推广,各大品牌尤其是高端主流品牌,将竭尽全力推广一体式电脑的家居概念,并推出各自涵盖高中低端不同定位的机型。

  从上到下,从高端到低端,从家庭到商用……这是一体式电脑接下来的发展轨迹。但我们认为这一普及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应当是对消费者的概念普及。厂商和销售商应当吸取此前的教训——广大消费者未必了解一体式电脑的全部,便直接将其排除在采购名单之外。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一体式电脑和普通台式电脑相比只有价格定位稍高,而诸如性能、扩展等方面则几乎没有弱势——前者甚至还拥有品牌的服务和一体式电脑固有的外形亲和优势。如何让用户了解到这些,说服他们选择根据优势的产品,并籍此形成一种流行浪潮,才是明年一体式电脑最大的契机所在。

  相机成高清拍摄主流——荡胸生高清

  很显然,在2010年之前,“取代”这种说法仍旧只是作为一个噱头而存在。但这并不是说.“取代”永远都不可能。种种迹象表明,在2010年,高清视频功能将是数码相机发展的亮点,很多相关的技术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从而使数码相机在很大程度上取代DV,成为大众高清视频拍摄的得力工具。

  当然,这仅仅是第一步。或许数码相机在握持手感上还达不到DV的人性化,在操作性能上还不能满足行业人士的要求……但我们仍大胆预测,数码相机的高清视频拍摄性能会在2010年得到根大完善,取代DV将指日可待。

  手机可以侵蚀入门级拍照的相机,相机自然也可以侵蚀入门级摄影的DV。简单应用,有何不可?

  都是缺技术的错

  自从数码相机普遍将视频拍摄作为一个辅助功能之后,很多人就开始叫嚷:数码相机将取代DV!但说实话-这种论调并没有多大意义一因为看待数码相机高清视频功能的成功与否我们不应该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分辨率的高低上-不应该看到有多少相机配置了相应的功能而应该让用户在使用相机拍视频时一能够像使用DV一样自如——在拍摄过程中,至少能够实现灵活的自动对焦、变焦操作-而且在记录下的同期声里一没有通常数码相机在自动对焦、变焦时的明显噪音。或许,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说,数码相机的确能够取代DV。

  现在让我们回头去看看数码相机在此方面所走过的路大家或许就能彻底明白。就技术突破而言-数码相机在高清视频拍摄方面少有像样的产品。在2004年,佳能PowerShotSlIS堪称经典,不管是成像效果还是拍摄性能一度很接近DV。但是,随着DV的高清化,数码相机随即被拉开距离。至于其他相机,要么不支持光学变焦或者会有变焦声音被记录,要么焦点转换很慢,有的甚至不支持焦点转换……

  即便在720p以上高清视频普及的2009年,数码单反、可换镜头式相机纷纷抢滩此领域,但它们基本上还停留在“手动”年代,大都只能手动对焦一从而将大众拒之门外。仅有松下GH1结合LUMI×6VARIOHD14-140mm/F4.0-5.8ASPH/MEGAQ.I.S.镜头能够解决摄像性能向DV靠拢甚至超越的问题,但孤掌难鸣,价格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它的民用化进程。

  万事俱备,东风也至

  数码相机视频化发展到现在,已经积累了相当高的人气。再加上高清电视在较大程度上普及,也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数码相机高清视频化的期待。事实上,在2009年,720D高清视频拍摄功能得到了广泛配置,佳能已开始在其中高端DSLR上将这一应用提升至1080p,取消反光板的专业入门相机的涌现也为高清视频化的扩展应用带来了机遇……

  而在技术上,应用的难题正逐渐得到解决。日本NEC公司宣称已开发出数码相机在摄像时除去变焦、对焦时马达驱动等产生的噪音的新技术,它以数码处理的形式进行,而不是通过采用静音马达,这对于小DC来说是个福音。松下则于日前宣布,将为其推出的一系列Micro4/3系统镜头提供固件升级,加入支持自动对焦,并改善镜头在高清视频拍摄中的自动对焦表现和光圈控制。佳能也准备为其中高端EOS相机提供固件升级,让用户在1920×1080像素的最高分辨率视频拍摄下保持24fps/25fps的帧率,以满足制作的广告在电视台播放以及电影胶片拷贝的期望……

  可换镜头相机风靡——袋中有专攻

  没错,从2010年开始,配备APS-C尺寸感光元件的DC.以及Micro4/3、混合摄影系统等可换镜头DC将展开它们的反光板革命,而首先被这群新生力量所入侵的则将会是低端入门单反相机。

  可以预见.新的十年伊始,数码影像的新形态将走向生长期,性能、需求和价格上与低端入门级单反的重合使其成为入门消费者的又一选择。曾经,入门单反以其低廉的价格和高性能将高端DC踩在脚下:在不久的将来,可换镜头DC与大尺寸感光元件DC又以其小巧的机身、丰富而强大的功能,和同样亲民的价格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低端入门单反相机的反光板必将被这新生力量的逆袭彻底改变!低端入门单反相机的反光板必将被这新生力量的逆袭彻底改变,这是主题。

  Micro4/3,革命的导火线

  随着电子巨头索尼的加入,入门级数码单反迅速进入了多方混战,产品线显得更加丰富,各个厂商对此类产品的细分市场也做得更加深入。入门级同样被分为不同的层次以佳能EOS500D、尼康D5000、索尼a550为代表的高端入门单反在性能上直逼中端机型,性价比极高,适合对单反有一定了解,并想利用单反尝试摄影创作的初级摄影爱好者;而佳能EOS1000D、尼康D3000、索尼a230/330则是彻底面向想体验单反乐趣,而基础为“零”的更加低端的用户。这部分对于单反相机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画质、机身小巧轻便,以及时下流行的视频拍摄功能上。除此之外,这部分人群对于更换镜头的需求也并不迫切。所以,这部分由DC过渡到单反的零起点用户将最先接受取消反光板的新型产品。

  2009年Micro4/3系统的始作俑者——奥林巴斯,所推出的第一款革命性产品——“E-P1”真正掀起了去反光板的热潮。而松下LUMIXGFl,以及奥林巴斯小改款E-P2在随后的极速跟进,更是让Micro4/3成为2009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接下来,三星也会正式将它们的混合摄影系统——NX公布于众。可以说,可换镜头DC的概念在2009年已经获得了非常高的接受度和期望值。此外佳能P0wershotG11与理光GRDⅢ依然是大家所推崇的产品。虽然不能更换镜头,但是更加小巧的机身和强劲的性能使摄影爱好者对其配备更大感光元件的需求愈发强烈。

  毫无疑问,数码影像产业在2010年将迎来可换镜头DC以及大尺寸感光元件DC的集体爆发。

  口袋专业机的呼声高涨

  对于奥林巴斯、松下来说,2010年意味着Micro4/3系统的进一步深入和丰富,而一直蓄势待发的4/3系统元老级盟友富士也可能借助其感光元件的优势真正加盟Micro4/3阵营。同时,产品的丰富也会带来市场的细分和价格的下降。价格区间在600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主要面向想拥有“单反副机”的摄影发烧友,而低端产品的价格则会在3000~4000元的区间,甚至更低,这类产品则能够满足入门级用户的需求。

  面对这一新开辟的市场,大家一直关注的三巨头——佳能、尼康、索尼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对于已拥有着十分庞大而成熟镜头群的它们来说,重新开发新镜头卡和规格似乎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但制造ApS-C尺寸感光元件的紧凑型DC则并不是难事。将佳能G系列、居康P系列打造成适马DP系列一样拥有大尺寸感光元件的“口袋专业机的需求声已是一浪高过一浪。”甚至随着工艺技术的大幅提升,成本的下降一索尼再将曾经的怪兽级产品——R1小型化推出,也不无可能。不仅仅是专业用户-不可更换镜头的集成式设计带来的小巧机身和一镜走天下的便利,同样可以满足起点较低的用户的需求。

  不管是可换镜头类DC还是重新安装大尺寸感光元件的传统DC,它们同样拥有比单反更加轻便小巧的机身、更加接近DC的持握和操作方式、单反一样的高画质、实时取景更强大、更适合高清视频拍摄以及在拍摄过程中实现连续自动对焦……

  LED投影技术迁移——剑气不在剑

  沉浸在2009年金融危机凄风苦雨中的投影机市场如同美国大片老套的情节一样,期盼一位旷世英雄来拯救世界。在众多新技术中,LED适逢其时的诞生则被视为这个英雄的化身.无论从使用寿命还是节能性上来看.被绿色环保花冠包围着的LED技术均优于此前其他光源的任何产品.可是.它真能成为2010年中改变投影机命运的“绿巨人”吗?

  理性看待即将到来的2010年,技术成熟的LED投影辅助型产品或将迎来成长的黄金时期,不过时间问题与核心技术厂商的推动息息相关。但是,来自于消费者的呼声与技术的日益成熟却不会被极为敏锐的终端厂商忽视.LED投影机将在完成一次完美的漂移,在与手机这样数码产品上成功嫁接。2010年,LED投影机将会墙内开花墙外香。

  我们不是在讨论投影机,而是讨论投影技术的寂寞,所以就有了转化寂寞为兴趣的过程。

  单纯的投影机前途未卜

  2008年6月19日,德州仪器在美国InfoComm展会上推出业内首款LED家用DLP投影机,这一解决方案支持1080p全高清分辨率;在2009年2月的CES2009展会上,德州仪器再次推出名为Pico的LED微型投影机解决方案.它包含低发热量的_ED光源与DLP微型芯片。但时至今日,采用Pico微型投影机解决方案的投影机并不多,而采用LED的全高清投影方案的产品更是凤毛麟角,虽然我们暂时未能统计到每款产品的销售,但显然.它们在2009年都未能成为销售量的翘楚。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中还有多少人还会坚信_ED投影机成为中流砥柱,甚至一飞冲天呢?

  显然.作为DLP技术的核心厂商——德州仪器是不相信的,否则它就不会在LED光源的基础上再加上3D技术与短焦技术的砝码了。我们不再讨论3D技术在DLP芯片上的优势-这一技术《新潮电子》早已2008年12期的3D专题中详细阐述过:它并非是一个全新的技术真正的3D只能在全息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实现完美的体验-我们有理由相信-“LED+3D“应该只是2~3年内的过渡技术。而短焦技术-解决的仅是一个使用场景的问题,归根结底仅是一个补充手段。

  我们再从普通消费者角度来看这个问题。LED光源解除了投影机后期使用成本巨大的桎梏,同时购买成本也在沿着产品成熟曲线缓慢降低,但它真能带动投影机在消费市场上急速成长吗?从当下采用LED光源的万元级投影机的表现上,我们似乎看不到这个结果,它们的增速仅仅略高于同级普通光源的消费级投影机而已。LED投影技术似乎在2010年初陷入了一个困境。

  LED投影技术,嫁接开新花

  经济复苏期来临,人们对娱乐产品的购买将成为消费市场的硬性需求,投影机难道不能搭上这班顺风车吗?我们是否忽略掉什么能够真正改变LED处境的东西?

  是的.回头审视之下,答案似乎迫不急待地等待我们去掀开面纱。按德州仪器2009年初对Pico微型投影机的规划,微型投影机被规划为5类:个人投影机、掌上型投影机、手机投影机、笔记本电脑伴侣与多媒体的口袋投影机。在我们看来,它们的类别不妨粗放地划分为投影机与投影辅助型产品两类。在微型投影机还未放量增长之时,LED微型投影技术却在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上相继落户。尼康COOLPIXS1000pj是首款集成了LED投影装置的数码相机;具有LED投影功能的手机也层出不穷:内置LED投影装置的笔记本电脑颇有呼之欲出之感……虽然这类产品仍处于启蒙阶段,但我们仍对其寄予厚望。

  令产业走向柳暗花明的地方就在于两个字——数量。投影机与其他各类产品相比远不在同一个量级上,特别是被称为“数码黑洞”的手机,它对LED投影装置具有更强的包容性,与大容量电池配合,投影手机在技术与成本上部是根易实现的。纵观此前的摄像、GPS、多媒体欣赏等功能,如今无一不成为了手机内置功能的标配,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推波助澜之下,手机正急需一个更大的扩展交互界面,LED投影装置的落户无疑解决了这个应用瓶颈。

  蓝光爆发或死掉

  人类从来都没有放弃用更清晰的方法记录和展现这个世界.从唱片到录音机,从相机到摄像机,从磁带到光盘,技术的进步亦为我们带来更为丰富的记录方式.特别是步入21世纪后,高清设备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清平板电视和数字高清电视的迅速普及,为人们提供切实展现高清魅力的舞台,这也为高清录制、存储和播放设备的大规模上市铺平了道路。

  种种迹象表明,2010,将是蓝光迈向普及之路的关键年。蓝光也将走出培育期,而走向成熟期和收获期。尽管第二代互联网的兴起,基于超高速下载的高清点播服务将很可能成为光存储媒体的掘墓人,但在此之前,还是让我们尽情享受蓝光为我们开后的美丽高清新世界吧!

  消费者的驱赶,既得利益者和下游业者的相持,驱赶蓝光技术走到了悬崖边。

  蓝光,为大容量存储而生,为高清电影而生

  Blu-ray所面对的市场是广阔的,但要做到如DVD般普及还需要有太多的路要走!高清平板电视的风暴已经席卷全球,为蓝光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蓝光碟片的价格、蓝光影片的数量、蓝光碟机的价格和蓝光技术的授权费将是困扰蓝光普及的关键因素。Blu-ray的生命是短暂的,网络将是总结一切实质性存储介质的终结者。IPV6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将是终结蓝光的最终秘密武器。2010年,随着高速网络的入户,广电及网络运营商的高清在线点播将成为可能。介时,网络付费点播将会采用看一部电影只用付出一次的费用,而无须买断大大节省用户消费成本。在数据保存方面.TB级数的硬盘普及也将对蓝光形成直接的威胁。更高的读取速度、更大的容量和更有效的保存手段也将随着高速网络一起给蓝光带来致命的伤害。

  谁能成为市场的行业标准谁就掌握了行业的命脉一也就等同于拥有了一棵摇钱树。任何想生产蓝光设备的厂商-都必须得到蓝光光盘协会的正式授权.授权便意味着支付大量的金钱,但为了不在即将到来的蓝光大战中丢失市场份额,众多的国内外厂商部纷纷向持有蓝光核心技术的大佬们伸去了橄榄枝……但实际上,2009年前的蓝光专利授权却并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简单。

  蓝光的最后努力

  Blu-ray光盘协会中的技术专利持有者为避免这种情况,提出建立“蓝光专利池”的构想.希望能藉此降低蓝光设备生产厂商所付出的专利费用.尽快促进蓝光设备的普及。蓝光专利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目前蓝光专利池中的大部分部是基础和通用技术,而蓝光的核心技术持有者们并不想轻易地将这块蛋糕授予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众多跃跃欲试者,单独收费依然是他们所坚持的模式,他们亦希望藉此控制廉价蓝光设备的大量普及,以利于牟取更大的利益。时至2009年末,包括步步高、TCL、德赛、万利达等中国企业已开始批量生产蓝光播放设备。中国企业的介入,将会使高高在上的蓝光播放机设备价格逐渐走入普通DVD碟机的价格。

  当然,蓝光碟片的价格普及也是制约蓝光成熟的重要环节。从2009年的蓝光碟片发展我们可以看出,蓝光碟片已经进入一个高速普及的年头。普通的蓝光空白碟片目前最低已经跌至10元,而蓝光电影最便宜售价已经接近60元,而且这一减价的幅度还在进一步增加。就影片资源而言,蓝光空白碟片已经能够在全国各大电脑城轻松买到;而蓝光电影碟片的售卖渠道在2009年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包括泰盛文化、华录等公司的经销渠道已经普及到影像专卖店、网络和超市零售渠道,索尼、时代华纳、派拉蒙和迪斯尼等好莱坞电影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国内购买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