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金简于石匮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1-27 10:25
  作为拜亚DT231的升级版,DT235备受玩家好评,它被称为“Hi-Fi”,级耳机中最有性价比的产品,因此,EF编辑部也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当我们将DT235拿到手中的时候,感到了一些失望——它的外壳采用全塑料设计,机身上几乎没有任何装饰,仅在它头带上印着“beyerdynamic”的标志,这样的简陋外表,很难让我们接受它是一款“Hi-Fi”,级定位的耳机。但考虑到它此前的种种好评,我们还是决定将它带入试音室,在试听测验完全后再做定论。

  “三频”带来的惊喜

  音质是我们判定一款耳机是否达到“Hi-Fi”级的第一标准,因此也成了我们的首测目标。首先测试的是DT235的低频能力,选用的曲目为极具气势的鼓乐——《鼓诗》。在前半段,大鼓的表现不多,但有小鼓的“脆”以及排鼓的独有音质·都被很好地描绘了出来-而大鼓每次敲击后,鼓皮震动的余响也历历再现。在演奏的第二阶段,大鼓急奏,随着高潮的推进,小鼓、排鼓也相继加入其中,13个鼓齐鸣,其中还间插着双槌的互击声·而在这一段中,DT235所解析出的声音坚固紧密,把音量再大也没有“松散、走样”的迹象。

  曲目跳转至另一首鼓乐曲目——《夜深沉》。在这一曲目中,不但器乐繁多,并且节奏转换非常快-特别其中穿插着鼓与二胡的混奏,非常考验耳机的高低音频切换能力。本以为DT235会在这里露出一些瑕疵,但它却表现得非常自如,声音流畅、干净,没有杂音或毛刺感,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在对DT235的中频测试时,我们选择了人声表现力极强的《渡口》。在试听中发现蔡琴的嗓音虽被原还得非常真实,但中频向高频换化时却显得不够平滑,让人感到有几分遗憾。而在另一首以表现高频能力为主的《0neILove》中,我们发现了DT235另一个缺陷,就是它的高频伸展性不是很足,致使有几个高音无法得到很好还原。好在它的其他高频部分处理表现得非常细致、圆润,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虽然DT325中、高频有各有一点缺陷,但是它的整合配合非常好-同时各频段的音高都具有相应的强度,变化幅度非常均匀、均衡、饱满、能忠实地体现音源频率原来面目·这些优势足以弥补它的不足之处,因此,它在“三频”的处理上确实具备了“Hi-Fi”级耳机的实力。

  亲临现场的感受

  当然,耳机听音效果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三频”的表现-其解析度和场景表现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对象。虽然在之前的试听中,DT235已显现出不凡的场景表现能力,特别在《鼓诗》中、大鼓、小鼓之间的位置感极为明显,但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加以评定,我们还是选择了专门的曲目进行独立测试。

  《加州旅馆》现场版不但有乐器、人声,还有来自观众席的掌声,音源范围宽,非常适合用来感受耳机的空间感。经过试听,我们感觉DT235在这种小场景的现场表现力上,几乎与拜亚的其他高端耳机一致——在《加州旅馆》中,整个听觉空间呈一个伸展开来的矩形,而主唱在偏左边一点的位置,空间表现很到位。同时,它像手术刀般的精准,将每一种乐器,和它们所在位置都——分解出来,不但手鼓与沙槌、主唱间有明显的距离感,而且主唱与伴奏吉他之间-也有着细微的位置差异,而在交响乐《拉德斯基进行曲》中,演奏环境中宽大与空旷感,都被很好的体现出来,众多乐器所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震撼感,各种乐器所发出的颤音,都让人感觉近在咫尺,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其中。

  应该说,DT235无论在解析度还在大小场景的表现上-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在小制编演奏中,对乐器的定位准确,声音分析细腻,而在大场景中能如实反映出现场的氛围,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佩戴感略显不足

  由于DT235在外观设计上比较粗糙,因此佩戴感成了这款耳机最弱的一环。DT235采用双头带设计,上层的硬塑料起着支撑作用,下侧的人造皮质材料内有一条弹力带-以方便不同头型的用户进行佩感,不过由于结构简单,耳机对于头部造成的压力并不均匀。虽然机身仅只有130g,但久戴之后耳廓也会有不适感,特别是头型偏小的人,感觉更为明显。

  另外,DT235在耳罩的设计上也不是很好,它耳状的空间设计是一把双刃剑——对适合的用户而言,它能的贴合度好,并且耳朵不会被耳罩挤压:但耳朵稍大的用户在佩戴中会感到发音单元与耳朵之间的空间比较小,舒适性欠佳。不过由于耳罩采用了绒布材料包裹-透气性好-因此在使用中不会有闷热感,并且也有着不错的隔音效果。

  就整体而言,DT23S的佩戴感并不理想,虽然它本身重量较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设计缺陷造成的影响,但与其他Hi-Fi级耳机相比·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