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一知二之间:卢甫圣艺术展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卢甫圣艺术展
  • 发布时间:2013-09-18 10:30

  2013年9月20日~28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馆等单位协办的《知一知二之间:卢甫圣艺术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开展当天还将举办艺术论坛,第一场论坛由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主持,主题为:中国绘画的主观性空间。第二场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小彦主持,主题为:数字时代的绘画可能性。

  策展人吴洪亮介绍,本次展览将展出卢甫圣先生新近代表作130幅,其中37.5米红色山水长卷《知一知二之间》首次问世,以奇特的想象力与撼人的表现张力,充分展示出当代中国文化关于美的创造。

  存在与空间

  著名艺术家、文化学者、出版家卢甫圣,用其坚持不懈的艺术实践与独具风格的水墨作品,试图探讨当下中国文化情境中的核心问题,在传统与现代、手绘与科技、冥想与观看、哲思与感性之间,从容地进行着独自的艺术实践。同时,他的这一实践,又无一例外地与时代精神、文化传承和哲学沉思有着紧密的联系,发人深省,撩人心绪。

  这种实践与思考正是当前中国艺术发展的关键性命题。艺术论坛将不再探讨艺术家个案,而是围绕着水墨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样式,以及其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存在与空间”,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将能成为一场文化界有价值的思辨与共识。

  中国绘画的主观性空间

  这一问题涉及到中国绘画与存在的精神联系,在多元甚至混乱的后现代语境中,中国绘画所代表的一种延续远古情怀的哲学理念,一种沉思与冥想的主观性空间,面对存在时所引发的独语,能否有效地撩拨起人们的情思,在哲学思考层面,对存在作出本质性的判断,同时,这一本质判断又通过充满画意的独特的主观性空间,而返回到艺术之中,让中国绘画有效地成为精神理念的载体。在这一题目之下,我们将围绕着以下命题进行讨论:

  a. 中国绘画在当代的可能性;

  b. 主观性空间与形式构成的内在联系;

  c. 哲学思考与艺术逻辑的本质关联;

  d. 作为物理性质的手工绘制与作为理念思维的精神活动的互动与勾连。

  从某种意义看,这些问题都可归结为对中国绘画主观性空间对应现代性的探讨上,从而廓清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及其代价,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与哲学的重合路径的依赖与对峙的真实状况。

  数字时代的绘画可能性

  与之相关的研讨的第二个问题是数字时代,当图片成像越来越被高科技所取代,形象获取手段成为一种机器的便捷方式以后,手工绘制还有没有发展的空间,绘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能否在这样一个图像科技时代,继续维持其原有的地位,甚至发展其原来的优势,并成为人们审美与冥想的有效载体?这无疑是一个来自高科技领域的严峻挑战,这一挑战无疑迫使人们重新思考艺术存在的价值,手工绘制的意义,以及绘画存在的合理性。

  这一问题同样由以下若干题目组成:

  a. 数码成像打破制像神秘性的过程中,绘画意义何在?

  b. 当表达物象质感与形式的目的已经被数码取代之后,绘画的手工性还有存在价值吗?如果有,这一价值如何呈现?

  c. 关键是,互联网时代,信息视觉化成为时代潮流,人们的视觉接受习惯了数字时代的方式之后,传统绘画是否仍然能够承载对时代与存在的思考?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形象的意义何在?机器产生的仿真效果与手工绘制的表现倾向之间,还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吗?还是彼此对立?其中所揭示的意义又何在?

  绘画之所以存在,并非为了把可见的东西重复一遍,而是为了把看不见却又应该看见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可见物。

  在这个不断创造新的可见物的过程中,人们充分运用感性、知性和理性,运用想象、意趣,或切入或游离或超越于历史发展脉络,为视觉形态的日益丰富带来了无尽可能。

  时至今日,一种更加偏重知性的艺术选择渐渐崛起,它往往将具象与抽象、本体与跨界、存在与虚拟、哲思与观能糅合起来,从中西古今相交错的时代语境中捕捉亦此亦彼的灵感,使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尽可能趋向于知一知二之间。

  绘画是每个人的奢侈

  在卢甫圣个人看来,“绘画是一种奢侈,而且是一种人人都能享受的奢侈。无论对于画家还是观者,它都用最简便的方式,把看不见但又应该看见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可见物,从而弥补造物主给人类留下的缺憾。

  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前所未有的文化生产规模和文化消费能力,带给了人们太多的奢侈,能享受绘画之奢侈的人反而少了。对于绘画来说,这未始不是件好事,因为只有排除喧嚣与浮华,而植根于真正需要绘画之奢侈的人,它才会将视觉符号升华为活生生的生命状态,才能载负形形色色的心绪、欲念和人生经验,才有希望切入那条确实指向当代、指向此刻因而必然引向未来的历史发展长链。

  “作为继续享受着绘画奢侈的一员,我是珍惜这份奢侈的。每当抚纸弄笔,披轴展卷之际,那种沉静而肃穆的审美感受,那种通向尘世之外、历史之外、时间与空间之外的超越意识,便油然而生。尽管古人的曲肱饮水或陋巷箪瓢之乐已经一去不返,但在强调反身而诚的中国文化传统尚能依稀回味的今天,保持对绘画的静观通达态度,仍然不算太难。正是基于此,我愿意将自己的奢侈公之于众,与同好们交流共享,并借以享受更多的奢侈。”

  知行合一

  卢甫圣是一位新时代中国画界首屈一指的“知行合一”的艺术家。他不仅在艺术创作与史学理论两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而且还创造性地将两者相结合,一超直入,以小见大,实践着对于中国文化本体与思想精髓的当代探索,可以说是以画入道。

  他的史学与理论,以古开今,而他的创作实践,以今化古。一方面,从中国文化本体与东方思维方式的独特视角把握了中国绘画的本质;另一方面,用其具有鲜明辨识度与东方性的视觉结构阐释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画与中国同运。如果说,在过去百年里中国画的发展是在徘徊抗争中前行,核心命题即通过横向比较与“中西融合”来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的话,那么,进入新时代,中国画的发展则需要通过纵向打通,立足当下,接引传统,在自我重构的过程中重建中国文化主体!

  此时此刻,恰恰需要中国文化土壤中培养出来的,既有扎实的跨文化背景与开放的心态视野,又有着坚定的文化自信与深刻的本土认知的艺术家。卢甫圣正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既能立足传统,又能超越传统;既能扎根中国画,又能超越中国画;他既在文化形态上深刻把握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又在艺术形态上把握有节制的文化自由与想象。

  他的“话”,是对中国文化主体价值与东方思维特质的探索和发掘。他的“画”,化繁为简,虚实并行,以精神体验取代感官刺激,为全球化文化注入一种有意义的中国范式。■

  施珺/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