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一个高尚而正直的灵魂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刘复之,公安部
  • 发布时间:2013-10-09 15:37

  【√】我们辞别了一个高尚而正直的灵魂,但他君子般光明磊落的品格却继续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刘老逝世的消息,我是8月25日当天在《新闻联播》上看到的。噩耗传来,心中沉沉的,说不清是种什么感觉。刘老不是我的亲人,但老人慈祥、和蔼的神情,像亲人的模样一样,刻在我的心上。

  结缘于编撰回忆录

  2007年底,我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有幸参与了《刘复之回忆录》的编撰工作。刘老自1993年4月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岗位上离休后,就开始着手回忆录的撰写工作,从那时起,他断断续续写了十多年,形成的文字有几十万之多,但当时没有拿去出版。了解刘老的人知道,他为文比较严谨,初稿虽然写出来了,但文中所涉及的一些人名、地名、时间、史实等,他还要进行核对,不搞准确他不会轻易拿去出版,所以,出书的事放了一段时间。

  2007年八九月间,刘老决定把过去写的这些回忆性文字重新进行梳理,出版回忆录。这样,我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参与到了刘老回忆录的编撰工作当中。说是参与编撰,实际上主要是刘老本人在写,在改,我要做的,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协助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辅助性工作,如文稿打印、有关史实的核对、样书制作、联系出版社等等。

  在将近三年时间里,我亲身体会了刘老对回忆录的重视和认真程度。每一章节,每段文字,他都抠得非常细致,有的段落,有的表述,他反复推敲,有时甚至为一个字也要斟酌半天,直到搞准并符合历史原意为止。

  工作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刘老写出一部分,我们拿来打印一部分,然后再给他送去进行修改。前前后后,刘老对回忆录的修改不下十遍。大到一个史实,小到一个标点,他都反复核对,认真校改,有时退回来的稿件,通篇都改得密密麻麻,有的甚至已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一方面,我们感叹刘老在撰写回忆性文字上这种严肃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心疼他,毕竟他是九十大几的人了,几十万字的文稿一遍一遍地修改,多大的工作量,要耗费多少心血体力?不要说上了年纪的人吃不消,就是年轻人恐怕也受不了。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刘老确实不是一般人,他的精力、记忆非常好,看稿、改稿这些事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在做,没有人给他代劳。至今,我还保存着一部分刘老当年的改稿原样,上面一处一处清晰的笔迹,见证了老人在回忆录撰写和修改过程中付出了多少辛劳。

  和刘老的一次会面

  2008年国庆前的一天上午,因为再次给刘老送书稿的原因,我有机会第一次面对面见到刘老并和他说话。之前,虽也多次到过公安部家属院刘老家中送过稿子,但主要是同刘老的秘书张立刚打交道。

  但这次不同,我后来听张秘书说,刘老知道我要来,事前特意嘱咐,我来了后让我进去坐坐,说要见见我。这让我受宠若惊。有时我觉得,老一辈这些人确实了不起,他们身上有许多过人的地方,大事上,叱咤风云,建立了那么多的丰功伟绩,小事上,谦虚平易,周到体贴,连细枝末节的事也能记住,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在刘老家中一间陈设简朴但比较干净的屋子里,我见到了刘老。他穿一件白色衬衣,站起来笑着和我握握手,说“欢迎你来”。我第一个感觉是,当时已经91岁的老人,看上去非常健康,一头银发,脸色红润,耳不聋,眼不花,思路清晰,行动自如。

  我向刘老表达了问候和祝愿,随后把修改及核阅文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向老人作了简要汇报,请他定夺。刘老认真地听着,并不时在稿子上作些标记。

  接下来,刘老和我聊了一些稿子以外的事。他问我是哪里人、原来做什么的、什么时候到检察日报社的等等。当得知我是山西人时,刘老似乎眼睛一亮,追问:你是山西人?什么地方的?我说,我是山西怀仁人,过去归过大同和雁北,现在归朔州,地理上属于晋西北。刘老高兴地说,山西我熟悉,过去就在那边打仗,生活过好多年,你们那个地方我也很熟悉,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悬空寺。他还饶有兴趣地和我说起山西的风土人情、特产、气候等等,有些是我这个山西人都不知道的。

  刘老又问了报社的情况,我都尽我所知道的一一如实作答。刘老听后很高兴,连说不容易,报纸办得不错,现在发展壮大了,有影响力了,非常好,他天天都看等等,话语间充满了老人对这张他亲手创办的报纸的一种特别的感情。

  整个见面过程刘老都很亲切和蔼,像平常聊天、拉家常一样,让人感觉轻松没有负担。我要走了,老人还站起来把我送到门口,说欢迎我常来,一个小小的动作,让我特别感动。与刘老这次相见,大约四十多分钟,不算长,但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特别是聆听到他的教诲,让我受益很多。

  2009年9月,因为送样书的原因,我又见过一次刘老,那时他身体还是挺好的,我暗想,照这个身体,老人活一百岁没问题。

  与刘老辞别

  2011年元旦刚过不久,偶然听人说刘老感冒住院了,几天后,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到北京医院看望刘老,我当时作为报社记者跟随领导一起去的。在医院见到刘老时,感觉他身体有些不好,看上去比较虚,但老人还是坐起来和人说话,看到五六个人中有我,刘老说,你也来了。老人还记得我,而我却鼻子酸酸的,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只冲老人笑笑,点点头。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刘老,等我再次听到老人的消息时,老人已经去了。

  中央给刘老的评价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政法战线杰出的领导人”,我觉得,这评价非常准确,再恰当不过,是他光辉、战斗的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正像他的一位老友所说的:刘复之是华侨家庭走出的革命者,一生的心血和智慧都献给党和国家的政法事业。他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不信邪,不怕压,虽经历磨难,仍矢志不渝,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时,他一次次挑起工作重担——中央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司法部部长、公安部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几乎所有的政法职务集于一身,显示了他的非凡与传奇。

  9月1日上午,是刘老遗体告别的日子,恰巧这天上午十一点半我要去江苏出差,已买好机票,但是,我仍然决定参加刘老的遗体告别仪式,哪怕就看他一眼,我也一定要去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送一送老人。

  不到八点,公墓大礼堂外面就聚满了人群,长长的队伍,黑压压一片,人们静静地列队等候,想最后再看一眼刘老,最后再送一程刘老。9时许,哀乐响起,许多人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想,我们辞别了一个高尚而正直的灵魂,但他君子般光明磊落的品格却继续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方圆》记者 郭洪平/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