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边境线最完全自驾 穿行在喜马拉雅和冈底斯之间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西藏边境,自驾,喜马拉雅,冈底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0-19 09:18
2013年7月底,本刊特约作者兼摄影师“幸福150”以西藏林芝为起点,驾车一路西行,过山南,经日喀则,最终抵达阿里,历经十数天,行程几千公里,沿着连绵的边境线做了一次全景式的漫游:从巍峨雄壮的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到喜马拉雅山,从圣洁宁静的拉姆拉措到班公措,从闪烁的卡若拉冰川到如画的吉隆沟,从暮鼓晨钟、青灯古卷的桑耶寺到原生态的陈塘镇……
我国西藏南部与缅甸、印度、不丹和尼泊尔等国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沿线有雄伟的雪山、美丽的湖泊、藏传佛教寺庙以及大小城镇数十座,近年来以迷人的藏地风情吸引着大批游人。
2013年7月底,我们从四川自驾西进,沿着风景如画的川藏南线进入西藏境内后,经芒康、左贡、波密,抵达林芝,踏上了西藏边境游的漫漫旅途。此次旅程,我们以林芝为起点,一路向西,经过山南、日喀则地区,最终抵达阿里地区日土县的班公措,几乎游完了西藏边境线。
在这条漫长的边境线上,从林芝经米林到拉萨的路段被称为“山南线”;从拉萨经江孜到狮泉河的路段,则被称为“阿里南线”。途中,我们尽量靠近边境线前行,深入探访沿途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用车辙将一处处美景串连起来。同时,由于西藏边境沿线的不少地方海拔相对较低,氧气充足,因此我们在饱览大美风光之余,还大大缓解了高原反应--沿线的林芝、亚东、吉隆和普兰等地,都是这样的“福地”。
林芝→米林→朗县→加查
沿着雅鲁藏布江前行,一面是峡壁,一面是江水。远处的山坡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江水在耳边时而呢喃,时而咆哮,凉风掠窗而入,吹得人神清气爽。
林芝地委、行署的所在地八一镇位于藏东南,是林芝地区的中心。海拔2900米,是青藏高原海拔最低的地区,素有“西藏江南”之美誉。
早晨,我们从八一镇驾车出发,经米林一直到朗县,都是较为平坦的山路。沿着雅鲁藏布江前行,一面是峡壁,一面是江水。远处的山坡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江水在耳边时而呢喃,时而咆哮,凉风掠窗而入,吹得人神清气爽。行车中,偶遇牛群在路上慵懒地漫步,对喇叭声充耳不闻。
中午,阳光明媚,前方不远处停着一辆越野车,车旁的人对我们招手,并指向我们的后方。迷惑中回头一看,一大片雪山跃入眼帘:山体的线条坚毅嶙峋,半山腰以上就是终年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佛祖浑身发出的金光,让人无法直视。大家赶忙下车,对着这意外的美景举起了相机……
继续行车,大家对周围的青山绿水渐渐产生视觉疲劳。恹恹欲睡之际,一条银白色的瀑布温柔地挂在山间,犹如在远处迎着微风轻轻摇曳的哈达。
离加查还有约80公里,路况开始糟糕起来,一路上布满大大小小的泥坑,随着车身摇摆、起伏、颠簸,车后座的几个姑娘脑袋不时撞到车顶上,发出“哎哟”声,为这段崎岖的旅程增添了不少乐趣。
驶往加查的后半段,路况更差,夜色渐浓,车速开始放慢。为了安全起见,只好开启导航,在夜色中往加查镇缓缓摸索。到达加查镇,已近晚上11点,伙伴们便分头行动,解决基础的“民生问题”--在羊杂店,热腾腾的羊杂汤让人忘记了旅途的劳顿,也让身体迅速温暖起来。不过,加查的住宿条件较为简陋,在招待所简单洗漱后,便伴随着街上细碎的嘈杂声,渐渐进入了梦乡。
加查→拉姆拉措→加查
在微风、白云的调和中,圣湖为每一颗虔诚朝拜的心灵呈现各自的何去何从。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天地间万籁俱寂,只剩下风声在吟诵那漫天的梵语。
在加查早餐之后,前往藏传佛教中的圣湖--拉姆拉措。
出加查,往北行驶53公里土路,前往崔久乡的琼果杰寺。沿途景色依然秀美,一片宽河滩扑面而来:浅绿和深绿交织的厚厚绿草甸上,牛羊三五成群,悠然自得;其间小河蜿蜒,鹅卵石把流水揉出一道道细腻、和缓的皱褶,发出“叮咚”声。蓝天、白云、草甸、牛羊、流水、卵石……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久久地牵扯着我们的脚步……
中午11点,到达琼果杰寺。再前行不远,就是收费点。每人买了50元门票后,再前行一小时就抵达拉姆拉措山脚,400多级石阶从山脚蜿蜒而上。在高原上攀登,会消耗大量体能,但我们一行人怀着尘世俗子的赤诚之心,轻装简行,朝山顶缓缓前进。
随着海拔逐步升高,体能逐渐下降。烈日炎炎,周围没有一棵能提供绿荫的树木,只有藏地特有的紫色小雏菊在风中轻轻摇摆。沿途的玛尼石堆,仿佛是一座座无字路标,指引着朝圣者向上。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艰难攀登,终于到达山顶。在厚厚的经幡覆盖下,山顶更显肃穆,乌鸦在山顶层层盘旋,发出特有的沙哑叫声……群山中的拉姆拉措,犹如一块蓝色的椭圆形宝石,镶嵌在静穆的山谷里。
拉姆拉措藏语意为“吉祥天姆湖”,历代达赖和班禅的转世灵童,都是根据圣湖所显现的影像来作为寻访方向和原则的,因此深受信徒的敬仰。
拉姆拉措不大,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群峰环峙之下,犹如莲花中心一颗圣洁的莲子。夏天,湖面时而风平浪静,水清如镜;时而无风起浪,彤云密布,不时发出奇特的声响,显现出各种奇妙的景象。据说,拉姆拉措还能对每一个虔诚的朝拜者显示其前生和来世,即使多人同观,仍能所见各异。
五彩经幡下,几个藏民趴着,默默注视着湖面。突然,一个藏民虔诚地站起来,她面向圣湖跪着,双手合十,拇指深扣着掌心。她黝黑的脸庞上,留着深深浅浅的岁月的痕迹。她双目紧闭,黑色浓密的睫毛微微颤动,呢喃的嘴唇似有佛经在轻轻流淌。那粗壮厚重的辫子,长长地垂在身后,末端的发梢在风中轻舞。
这个圣湖用最纯净的蓝,融合了金色的阳光,在微风、白云的调和中,为每一颗虔诚朝拜的心灵呈现各自的何去何从。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天地间万籁俱寂,只剩下风声在吟诵那漫天的梵语。
下午4点,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高处,返回加查县。
加查→桑日→桑耶寺
桑耶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青朴修行地久负盛名,相传寂护、莲花生等高僧大德曾在此修行,至今仍有大量信徒苦修。
一夜休整之后,我们从加查出发,往曲松方向前进。
从加查出发80公里,路况依旧糟糕,路上不是大大小小的泥坑,就是灰尘满地的“搓衣板”。到达桑日之前,偶遇一帮猴子拦路抢劫,我们不得不找出食物来安抚这帮“土匪”。接着又颠簸了近5个小时,才再次驶上平坦的水泥路。途中,我们避开了难行的翻山路,绕过曲松,沿雅鲁藏布江直接到达桑日。
一路上,渐渐可见过度放牧的草场,山坡上裸露出大片细细的黄土,感觉满目苍凉。过了桑日,雅鲁藏布江几乎断流,时时映入眼帘的,是被藏民废弃的房舍。昔日的墙面土胚还在,只是早已人去楼空,只有呼呼的风日复一日地吹过那斑驳的墙面。沿途经过几个小村,绿色植物更显匮乏,村庄里一片土黄色,只有孩子们的脸上还隐约地呈现出一抹生机盎然的殷红。
中午时分,我们抵达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的桑耶寺。
桑耶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来进行布局:中心大殿象征宇宙的中心须弥山;四个角上分别建有红、白、绿、黑4座佛塔,象征四大天王……但最令人称奇的是,中心大殿为3层,层层建筑风格不同,从低到高,分别为藏式、汉式和印度式。大殿内主要供奉着释迦牟尼、莲花生大师和吐蕃王朝执政者赤松德赞,还绘有“西藏史”和“莲花生传记”的壁画。殿内住着众多僧侣,暮鼓晨钟,青灯古卷,他们的岁月就像酥油的清香,日复一日缓缓流淌着。
两个小时后,我们从桑耶寺前往附近的青朴修行地。
青朴修行地位于大山深处,植被茂密、流水潺潺,常年气候温和。相传寂护、莲花生等高僧大德曾先后在这里修行,故久负盛名,至今仍有大量佛教信徒在此苦修,据说多达300余人。他们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每隔15天下山补给一次。他们从未间断的,是各式各样的修行功课。
下午4点,到达半山腰的“文则拉康”。这座寺庙是由喇嘛丹增和尼姑德钦修建的。他们曾四处流浪,最终选择青朴作为终点,经过苦心经营,终于建造了现在这座寺庙。
走进“文则拉康”,正值尼姑们在做暮间课诵,便立在一边静听良久。阳光透进诵经殿,被层层叠叠的唐卡分割成细碎的光斑,在毯子上微微摇曳,同时酥油的味道弥漫在大殿中。听着她们的诵经声,心里涌出久违的宁静、平和。
我们继续向山上进发,去寻找传说中的苦行僧。一路上泉水叮咚,清风徐徐,不时可见山羊和黄牛。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修行者,都对我们友好地说“扎西德勒”,并用最真诚的微笑,展示美好的祝愿。
经过艰苦的攀登,我们终于到达了第一个修行者的山洞。得到允许后,我们进去参观。借着昏暗的日光,我看见山洞里有床单、被褥、火炕等简易生活设施,还有发出轻微“吱呀”声的转经筒。由于我和修行者语言不通,我们唯一的交流便是相视而笑。
桑耶寺→泽当→贡嘎→夏珠林寺→羊卓雍措→浪卡子
夏珠林寺的肉身菩萨坐化于千年前,圆寂时只有12岁,传说是吉祥天母的真实化身。羊卓雍措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其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
从桑耶镇原路回到S101公路,再从泽当(乃东县)继续向西。好在这一路全是柏油路,只因限速而不能猛跑。我们前往下一个目的地贡嘎,是为了探访鲜为人知的夏珠林寺,因为那里供有一位千年少女的肉身。
夏珠林寺在S101公路K82-81公里处。2007年路过此处时,听同行的朋友谈到过它神奇之处。这次专程来访,只为一睹其真容。
驾车离开主公路,盘山而上至2.4公里处,见寺院大门敞开着,便驱车而入。这个寺院无需购买门票,来此参观者,全凭个人心意捐资。一位老僧人迎上前来,带领我们参观,并作讲解。
“夏珠林”是藏语的译音,意为“讲修洲”,属于格鲁派寺院,它于五世达赖时发展至巅峰,当时成立有显密二院,有500多僧人在此讲辩、修学,至今还保存有五世达赖的法座。经历了岁月的沧桑之后,色拉寺的钦则活佛重修了该寺,把原供于山下的“吉祥天母”肉身迎至山顶的寺中,供信众观瞻。
老僧推开殿门,我们终于站到了这位传奇少女的面前:她坐在神龛里,大小如五六岁的女孩,头戴宝冠,身披彩衣,面容沉静,脸部肌肤饱满,仿佛仍有弹性,据说其头发仍在生长。她坐化于1000年前,圆寂时只有12岁,圆寂后身体自然收缩,呈度母坐姿,传说是吉祥天母的真实化身。穿越了悠长的岁月,如今她依然静坐于谢珠林寺,默默地守护着这一方圣洁的土地。
离开夏珠林寺后,我们驶向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简称“羊湖”,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为“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其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虽然到羊湖要翻越海拔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但海拔高度无法阻止我们在此停留的脚步。
羊湖位于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和贡嘎县之间,面积638平方公里,湖岸线长250公里。其湖汊极多,形似珊瑚枝,景色秀美,集雪山、冰川、岛屿、牧场、农庄和温泉等景观为一体。羊湖还是西藏最大的水鸟栖息地,湖中有大小岛屿21个,为各种候鸟生息的天堂。
浪卡子→普姆雍措→推村→卡若拉冰川→江孜→康马→亚东
车子爬至垭口,眼前突然一亮:普姆雍措湖岸环绕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和连绵的雪山,置身其中,大有“人间天堂”之感。
早就听朋友说过:凡被称为“雍措”者,必为大美也。因此游赏西藏四大“雍措”成了我毕生的追求:羊卓雍措已看过多次,每次都有不同感悟;在玛旁雍措我也感受过无穷的变化;两次去当惹雍措,收获颇多;但不知普姆雍措会是啥样。
离开羊卓雍措,途经浪卡子县,直奔普姆雍措。在从浪卡子县往江孜方向约5公里处,我们离开主道,朝东南方驶上通往洛扎县(南邻不丹)的柏油路。行驶在崭新的公路上,望着路边的草地、村庄,心里向往着下一个未知的美景。
车子慢慢驶向高处。当路边里程碑显示为52公里时,车爬至垭口,眼前突然一亮:普姆雍措湖岸环绕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和连绵的雪山,大有“人间天堂”之感。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美丽湖泊。“普姆”--藏语为“姑娘”的意思,或有“男女”之意,故有“夫妻湖”之称。湖泊为东西走向,面积290平方公里。湖中南北排列着3个小岛,岛上怪石嶙峋,草木丛生,其中最小的岛是著名的鸟岛。
在传说中,普姆雍措是羊卓雍措的丈夫,藏历的每年三月十五日,湖水上涨,沿着峡谷流入羊卓雍措,两湖便连接在了一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普姆雍措与羊卓雍措的相会。
湖的北岸,坐落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村落--推村(海拔5070米)。驱车驶进推村,从村中再看雪山、湖景,可惜天不作美,但乌云压着雪山,让湖泊更显神秘,更让人期待……
回到S307公路,向卡若拉冰川驶去。卡若拉冰川离公路很近,可在公路旁近距离仰视其风貌。路过江孜县,可进城到白居寺参观,也可在公路旁远眺当年藏民们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英雄古堡。接着,我们一路南下,驶向亚东。
亚东→康布温泉→岗巴
康布温泉是亚东的旅游亮点。温泉有14个泉眼,各个泉眼的水温、疗效各不相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人前来沐浴、治疗。
这是我第二次游历亚东,可惜天公不作美,雾霭沉沉。
海拔仅为2300米的亚东,藏语意为“急流的深谷”,它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东、西、南分别与不丹和印度接壤,边境线长约290公里,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水源充沛,物产丰富,素有“西藏小江南”之美誉。同时,它还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战略地位。
亚东的自然与人文旅游景点众多,主要有“一泉两寺、一湖一山、一草一木”,即康布温泉、东嘎寺、嘎居寺、多庆湖、卓木拉日雪山、帕里草原、下亚东原始森林、亚东沟等。
亚东县政府的所在地下司马镇,位于狭长的谷地上,四周的山上林木葱绿。从卓木拉日雪山流下的雪水和从康布乡流来的小溪,在这里汇集成奔流的亚东河,向南流入不丹境内。
上午,我们驱车顺着山势盘旋而上,前往仁青冈边贸市场。这条通往印度的路,也就是当年达赖逃往印度的路。途中经过严格的边防检查,来到边贸市场,有些失望,其规模很小不说,且只有星期一到星期四才开放。因时间有限,我们未能等到午后一点钟的开市时间,因此无缘看到印度、不丹民间艺人,只是留了个影,然后返程前往康布温泉。
在烟雾弥漫的山间公路上,居高临下地俯瞰亚东河,景色优美如画。路过县城后一路向北,途经红石滩。在经过康布乡时,看见众多村民在晒场习舞,一问才知他们跳的正是热巴舞,因为要参加县里的“望谷节”比赛,特在此排练,一位叫达瓦卓玛的姑娘还热情地邀我们参加。
从县城北上40公里,便到达康布乡的康布温泉--亚东的旅游亮点。温泉有14个泉眼,12间单独隔离浴室,各个泉眼的水温、疗效各不相同,吸引着众多国内游人前来沐浴、治疗。
在一家小川菜馆吃完午饭,继续北上,驶往岗巴,加油、补充生活用品。
岗巴→陈塘→定结→老定日
在一个叫曲水的地方,满眼都是桦树、松柏、青冈、杜鹃……拐了一个弯,只见两山夹峙,瀑布高悬,涛声震耳--我们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森林地带。
从岗巴到定结,基本上是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由东向西行驶,一路上车辆极少,除了较平坦的碎石路,偶尔也会横穿河床,特别要注意在上到少数陡坡顶上时,可能会突然出现90度的急弯,让人措手不及,但只要谨慎驾驶,应该都没问题。
原计划从岗巴直接到定结,可在一个三岔路口,被路口的“日屋镇”指示牌吸引。我好奇地停了车,望着那个方向开始发呆。就在这时,一辆越野车从那边急驶而来,我赶忙下车迎上前去:“朋友!那边有什么风景?”
藏族司机热情地说:“那边是陈塘,那里的森林、峡谷和村庄美得很!”
后座上一位干部模样的藏族朋友也探出头来说:“我们是县工作组的,刚从陈塘上来,欢迎你们去作客!”
我追问了一句:“路好走吗?”
“路况一般,但你这车没问题!”
跟车上的朋友商量了一下,大家都愿意前往陈塘。
按照藏族朋友的指引,我们开始了又一段不同寻常的里程:先是顺着碎石路缓缓盘旋而上,翻过一个海拔5000米的垭口,便开始一路下行。随着海拔的降低,山坡上的黄土变成了枯黄的草,再逐渐变绿,灌木也越来越高,渐渐出现了一种贴着地面生长的柏树,俗名“趴地松”。再往下行,“趴地松”就慢慢伸展,最终挺立了起来。
下到峡谷地带,满眼全是绿色。在一个叫曲水的地方,由桦树、松柏、青冈、杜鹃等组成的针阔混交林排列成阵。拐了一个弯,只见两山夹峙,瀑布高悬,涛声震耳--我们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森林地带。
就这样,我们在颠簸中驶入了陈塘镇脚下的那当村。但陈塘镇挂在半山腰,只能徒步上去。因为来此的游客很少,车停下后,几个当地小孩一拥而上,围着我的车久久不愿离开。为了安全起见,我决定留宿车上--这是我在藏地多年的旅行中第一次在车上过夜。同伴们则收拾行李登山而去,从那当村出发,要在陡峭的山路上走几十分钟,才能到达陈塘镇。
第二天,从陈塘到定结的路,陡坡不少,我想在有些陡坡前抄近路,结果致使车因上冲无力而多次打转、退回。而当我最终爬至垭口时,才发现当地的一位藏族卡车司机早已在垭口处候着,见我车到垭口,他向我挥了挥手,便一溜烟开车离去。我不得不感慨:“这里的藏族司机真好!”
下坡时又抄近路,却不知不觉驶入了沼泽般的泥潭。幸亏有走烂泥路的经验,我急换一档,猛踩油门,加大发动机转速,任凭车怎样跳动、怎样打滑,就是保持不停车、不被陷,经过两三分钟的挣扎,才终于逃出了泥潭。
回到三岔路口,开始北上。途经定结县,在驶往定日的途中,有不少涉水路段。涉水前,我们都要先投石问路:把石头投入水中听响声,以判断河水深浅,再选择从浅处涉水而过。
随后,我们抄小路绕过定日县,车驶上了318国道,到达老定日。
老定日→聂拉木→樟木
汉、藏和尼泊尔人混居的樟木口岸,位于中尼边境喜玛拉雅山中段南麓沟谷坡地上,海拔仅2300米,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镇,周围自然环境很美。
老定日过去是定日县县城,县城搬走后,它就成了一个小镇,叫岗嘎镇。小镇虽小,却也热闹,每次路过此地,都会见到各种肤色的外国驴友。
老定日也是去珠峰的另一条通道。当我们由东向西,快驶入岗嘎镇时,看得见喜马拉雅山脉中的马卡鲁峰(世界第五高峰)、珠穆朗玛峰和卓奥友峰(世界第六高峰)。如果天晴,将看到整条山脉雪山依依相连,景色十分壮观。
沿318公路(这一段也被称为“中尼友谊公路”)继续前进,当车路过门布乡时,公路由东西向转为南北向,会经过一个三岔路口:右拐,可去希夏邦马峰和吉隆县境内的佩枯措;直行,可经聂拉木到达樟木镇。
我们选择直行去往樟木。当车爬升至海拔5050米的聂汝雄拉山口时,大家都下车拍照留念,或挂经幡。此后,车一直下行,直到聂拉木县后,才有段小上坡。接下来便一路下行30公里,车在峡谷中穿梭,沿途道路险峻,古木参天,瀑布常常从雾气中悬挂下来,车就在瀑布下行驶,让人仿佛置身于动漫世界里的极品飞车画面中。
当车驶入樟木镇,你会忽然觉得道路变窄。其实并非路窄,是因为当地建筑的出现让人在视觉上产生了窄的效果。当然,这个镇只能用“狭窄”来定义:旅游旺季,镇入口处的大型停车场根本无法满足需求,镇里街边也停满了车……
汉、藏和尼泊尔人混居的樟木,在茶马古道的一条重要的分支延长线上,也在中尼边境喜玛拉雅山中段南麓沟谷坡地上,海拔仅2300米,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镇,周围自然环境很美,现代化建筑和一些古老的木结构房屋依山而建,交替点缀在盘山公路两侧。由于地处亚热带地区,这里气候潮湿,风景宜人。
樟木距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只有120多公里,因而是许多境内外游客入藏或出藏的大门,也是中国和尼泊尔之间交流的主要陆上通道,更是中国通向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开放口岸。
中尼友谊桥头的边贸自由市场已初具规模,吸引了中尼两国的商人。每日清晨,来自尼泊尔的边民,头顶肩扛着各式货物,来到樟木与中国商人做生意。他们操着不太熟练的英语和尼泊尔语,或按着计算器讨价还价。
樟木→聂拉木→希夏邦马峰→佩枯措→吉隆县→吉隆沟
吉隆沟长约93公里,就像被巨大的犁铧沿南北向瞬间犁开而形成,两侧的山坡宛若由其翻开的土石堆砌而成。它历史悠久,地貌奇特,风景如画。
从樟木回到100公里外的三岔路口,再向西行驶20公里,便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希夏邦马峰景区,买票后方可进入(40元/车,65元/人)。
景区内视野开阔,黑油油的公路两旁,左侧有雪山连绵,右侧的土丘因云彩的变化也显出秀色。原野上,偶尔还会出现野驴和藏原羊,让人兴奋不已。
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是唯一完全坐落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山峰,在世界上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最后一位。而就在我们探访希夏邦马峰的同时,右侧出现了一缕青丝带--那就是名气不大但秀色可餐的佩枯措。
佩枯措位于吉隆县与聂拉木县交界处,面积约300多平方公里,分南北两个湖,南面是淡水湖,北面是咸水湖。在路边观湖,不如离开公路去恰门巴村观湖光赏雪山。因为当湖对面有了希夏邦马峰的倒影,当质感而古朴的村庄作为前景,还有那一片玛尼堆出现在眼帘中时,这片宝葫芦形的高山海子,便会在云的流动下变化出魔幻的光影。
离开佩枯措,直奔吉隆县,现在修了柏油路,虽比老路远了30多公里路,但省去了翻越马拉山走99道拐的盘山险路。过了吉隆县,我们一路奔向如画的吉隆沟。
吉隆沟位于喜马拉雅山深处、几乎与世隔绝的高原峡谷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喜马拉雅地区典型的垂直生态体系,因而被誉为“高原地区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
吉隆沟长约93公里,基本上是笔直的,就像被巨大的犁铧沿南北向瞬间犁开而形成,两侧的山坡宛若由其翻开的土石堆砌而成,其边沿至今还保持着锋利的“刃”。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地貌奇特、风景如画,可游览的景点有帕巴寺、大唐天竺使出铭摩崖石刻、吉普大峡谷等。不过,去乃村观景才是最佳选择。
顺着“之”字形的碎石路盘转而上5公里,海拔一下子便上升了500米,可见这段路的险峻。在距乃村两公里处,我们来到一片草地上,这里四面群山环绕,雪山咫尺可见,风光无限--这就是传说中的“吉隆沟圣景”。
从吉隆沟再往南方向约30公里,可到达尼泊尔。与樟木相比,此处距加德满都更近。国家正抓紧修建公路,预计约3年后,这里将成为中国与尼泊尔的新口岸。
吉隆沟→吉隆县→萨嘎→仲巴→帕羊→巴噶→玛旁雍措→纳木那尼峰→拉昂措→普兰
进入阿里,我们在沙丘中看到了公珠措:黄沙、绿草、蓝水、雪山……那画面简直就像是大自然的调色板。
从吉隆沟返回县城,驶往萨嘎,翻越一座大山后往西,熬过60多公里的碎石加“搓衣板”路之后,便到达了萨嘎县。但这里的住宿条件不佳,最好的酒店常被从印度和尼泊尔前来的转山者包下。于是我们前往100公里外的仲巴新县城住宿。
仲巴新县城离公路仅5公里,吃住还算方便,新开业的大酒店无疑提升了县城的档次,也满足了游客的要求。不过,仲巴县的气温比其他地方要低得多,得注意防寒保暖。
为了观赏风景和野生动物,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了。回到219国道上,一路的美景不断展现在左前方,河流、湖泊、雪山一直延伸,偶尔还可见黑颈鹤在水潭边成双成对嬉戏或起舞。而当却藏布河(马泉河)引领着我们走过细窄的聂朗目措时,远处起伏的雪山让我不禁想起了在尼泊尔观赏鱼尾峰的场景。同属一条山脉,从不同的地方观赏,效果截然不同。这就是“横看成岭、纵看成峰”的魅力所在。
一路观赏风景,不知不觉就进入了阿里地区。行不多远,便在沙丘中看到了公珠措:黄沙、绿草、蓝水、雪山……那画面简直就像是大自然的调色板。
再往前行,就到了“西藏三大圣湖”中的玛旁雍措。在霍尔乡吃完午饭,便开始顺着公路靠近圣湖,车从巴嘎乡离开主道,驶上了S217,前往普兰。要去普兰,必须在玛旁雍措(圣湖)和拉昂措(鬼湖)之间穿过,海拔7694米的纳木那尼峰静静伫立在湖畔,又呈现出湖光山色相融的画面。
乘着夕阳,踏着余辉,车缓缓驶入普兰县城。这个高树成排、绿茵葱茏的边城,让人倍感亲切,觉得这不是在西藏。
普兰→冈仁波齐峰→索多→札达县(古格王朝遗址)
由于普兰县毗邻印度和尼泊尔,更因为境内有神山冈仁波齐峰和圣湖玛旁雍措,因而多有境外朝圣者和商贩由此口岸入境。
此行中,普兰是一个重要休整地和补给地。作为青藏高原的西南门户,它南有喜马拉雅,北有冈底斯,被称为“雪山环绕的地方”,而且历史久远,早在公元初始,它就成了象雄国的中心辖区之一。
普兰县城位于纳木那尼峰和阿比峰之间的孔雀河谷地,地形狭窄,受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空气影响,气候宜人,降水颇丰,是阿里地区难得的好地方。
由于普兰县毗邻印度和尼泊尔,更因为境内有神山冈仁波齐峰和圣湖玛旁雍措,因而多有境外朝圣者和商贩由此口岸入境。这里设有海关和边检,每天都有不少尼泊尔人和印度人进出,还有少量的外国旅游团由此进藏。但是,这里并不是中国的正式出入境口岸,想要从这里到尼泊尔的国人,必须在申领尼泊尔签证时注明,否则即使持有尼泊尔签证,也不让出境。
我们一行人参观了有名的悬空寺,寺庙因建在山腰的一排山洞而得名。这座洞窟寺庙全长24.3米,由西至东依次展开。每个洞窟殿堂高度约在2米高左右,有杜康殿、主持卧室、甘珠尔拉康(经堂)、修行室等洞窟。经堂里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古老壁画,对研究普兰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离开普兰县城,往回返82公里,又驶上了219国道。行不多远,便在路边观赏到了神山冈仁波齐峰,作为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它海拔6638米,那闪耀的峰顶形似圆冠金字塔,至今无人征服。
此后,我们经门士乡到达索多,离开国道,往西行驶约120公里到达札达县。
札达县(古格王朝遗址)→狮泉河→日土→班公措
班公措为国际性湖泊,其三分之二的面积为中国领土,为淡水;三分之一则在印控克什米尔,为咸水。
札达县城位于西藏最西部,其西南部毗邻印度毗。札达的人口不到6000,而县城托林镇的人口不到600,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城。
此地有颇负盛名的札达土林,那是地层长期经流水切割,并逐渐风化剥蚀形成的特殊地貌,土林中还发现藏族先民遗留的洞窟400多座。在札达,古建筑及遗址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在历史上突然神秘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古格王朝留下的遗址。我们顺道在公路旁的观景台上观赏了土林,傍晚7点又登上了古格王朝遗址高处,俯看土林呈现的金色,次日清晨又借着晨曦仰拍了遗址。
离开札达县,重返219国道,继续北行到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噶尔县)。在从狮泉河到多玛的途中,经过日土县,在离日土县城10公里处,前往原生态的班公措。
班公措是国际性湖泊,湖东面三分之二的面积为中国领土,西面三分之一则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这个湖泊十分独特:在中国境内的这一部分为淡水,物产丰美,水质洁净,水色碧绿;而在印控克什米尔境内的那一部分则为咸水。
班公措东西长达255公里,南北窄,最窄处仅约40米,湖水清澈,蓝得令人心醉。湖心有著名的鸟岛,一到夏季,就有数以万计的候鸟来此繁殖,聚居着大量的红嘴鸥和斑头雁。游人到此,可租船在湖中游览、观鸟。如果运气好,偶尔还能在湖边见到罕见的野马群。
这里也是西藏与新疆接壤的地域。在这里,我们结束了此次漫长的西藏边境之旅,驶入新藏线上的新疆属地。
文/图/幸福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