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领域需要有序竞争

  8月27日,支付宝通过其官方微博宣布将停止所有线下的POS业务,而支付宝并未解释为何停止该项业务,只是称“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表态几乎惊呆了所有金融界人士。

  结合在7月24日举行的银联四届六次董事会上,银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中提到的“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融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这一内容来看,业内人士更加怀疑中国银联欲垄断第三方支付市场。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银联之所以要求非金融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银联网络转接,主要是想通过这种垄断清算市场的方式获得收益。利益之争让阿里巴巴此创新业务最终还是受到银行以及银联的抵制。

  其实,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企业进军线下收单市场之前,该市场一直由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和大型商业银行占据。随着电子商务在线下的延伸发展,第三方支付企业凭借极强的创新能力渗透到快速增长的线下收单领域。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存有共计200多家。在线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大部分业务不经过银联,而在线下收单业务方面,其也具备了自行与银行清算的条件,并逐渐开始直签银行,跳过银联的趋势非常明显,这就可能将银联的商业价值架空。

  据银联内部的一份文件资料显示,“在银联卡线上支付业务中,非金融机构向主要成员银行支付的实际手续费费率平均仅为0.1%左右,大大低于银联网络内0.3%-0.55%的价格水平,据此初步估算,各主要成员银行的此项手续费年损失超过30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按银联现有的价格水平收取网上支付的手续费,用户仅此一项增加的手续费就超过30亿元。

  所以,银联的反击亦是正常之举。

  但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一旦接入银联网络,商户支付的手续费还要分出一部分给银联。这显然是从嘴里“抢食”,造成许多小规模的支付机构日子会更难过。

  由此可见,银联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深层次竞争与矛盾不可能回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短期银联的进攻会制约电子支付的扩张。支付宝停止线下POS业务,可能是支付宝为避免和银联以及银行等强势收单机构竞争,而主动退出这个市场,但也标志着创新型业务在支付领域及金融领域举步维艰。中国银联既制定行业标准,行使一定的监管权,同时又在网络支付、POS收单等领域与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形成竞争,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涉嫌垄断。

  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指出,支付产业的发展需要竞争,但也不能无序。银联作为支付产业牵头的机构,应发挥在市场中的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从目前的市场格局看,很难有其他机构能够与银联抗衡,但随着更多市场参与者的增加,未来市场格局必然改变,将形成各方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市场也会形成良好的环境。

  挨踢土豆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