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现在正在开发物联网(M2M)通信技术,使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彼此之间可以交换数据。这样,当你行驶在公路上时,你可以很容易地知道你身边的汽车正在做什么。
比如说,你的汽车可以“看到”附近汽车的速度,当它们突然转向或刹车时,你的汽车就能采取相应的动作。而未来借助计算机算法和预测模型,你的汽车还能预测其他汽车将往哪个方向行驶,并能评估其驾驶者的技能水平,从而就算他们操作失误,你仍然可以确保安然无恙,至少增大保险系数。
物联网将车与车相连
英特尔公司的科学家Jennifer Healey说:“我们甚至设想,未来,你驾驶的汽车能够跟旁边的汽车打招呼,并询问‘嗨,我可以并入你的车道吗?’然后,在征得对方车辆的同意后,你驶入了它的车道。”
据说,英特尔公司现在正与台湾大学合作,开发汽车之间的物联网连接技术,以便使道路的路况更容易预测、车辆行驶更加安全。
这其实与目前热炒的车联网概念相同。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
Jennifer Healey近日在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即技术、娱乐、设计)大会上就此话题发表演讲时说:“在美国,汽车事故是导致16至19岁年轻人死亡的罪魁祸首,其中75%的汽车事故与吸毒或饮酒毫无关系。”她描述了自己还是年轻的驾驶员时遇到的第一起事故。她在公路上跟在一辆汽车后面,可前车的驾驶员突然来了个急刹车,结果她的汽车径直撞了上去,撞得一塌糊涂。她说:“如果我们可以让汽车彼此联系,就能改善驾驶体验。”
Jennifer Healey表示,这个想法来自车队旅行。她说,目前有一项已问世但还没有部署的技术,它使用直视红外装置和测距仪,可自动调整车速,使车队中的汽车彼此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安全行驶。换句话说,它们彼此是以电子的方式串起来的。
但研究人员希望使用全向技术,而不是红外装置。他们尝试了无线电通信,但很快发现全向无线电信号遇到汽车时往往会反弹,因而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并不可靠。于是,Jennifer Healey及台湾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始尝试让汽车使用独特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那样它们就能立即被接入同一个网络的附近的汽车所识别。她说:“设想一下,一队汽车共同沿着道路行驶,组成了一个自组织网络(ad hoc network)。假设你的蓝色汽车开在我前面,中间隔着两辆汽车,我获得了一些IP数据包,这些数据包表明这是来自装有GPS定位系统的蓝色汽车的数据包。现在,我就可以将我的位置与那辆蓝色汽车的惟一识别号联系起来。”
你除了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附近汽车GPS位置的数据外,你的汽车还能知道这些车辆驾驶员的意图。Jennifer Healey说:“我可以将行驶路线上传到云端,比如说让附近汽车知道我在10分钟后将开到101号公路上,然后我准备驶离公路。这能让你更全面地了解路况。”
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是有一套足够庞大的云基础设施,我们还可以添加驾驶员的历史记录,那样一辆汽车就可以根据其他驾驶员的安全记录,调整车距。比如说,某辆汽车可能发现周围的汽车驾驶员中有问题的驾驶员,那么它会让你更加关注这个驾驶员所开的汽车。Jennifer Healey说:“汽车可以让驾驶员知道,可能需要更密切地关注那辆开红色捷达车的人。”她表示,搭建汽车云网络的技术现在已经到位,但是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还未得到检验。
其中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带宽。无线通信的速度随地区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虽然系统在城市地区可能表现良好,但是在靠近郊区或农村地区,无线通信速度则可能很慢,而无法及时地传输准确数据。
另一个问题是速度和交流拥堵。
Jennifer Healey说:“如果你以每小时85英里的速度行驶,就存在一个现实的问题,即你必须以足够快的速度(比你的车速还要快)传输无线数据包,那样别人才能明白你的行驶意图,并及时采取相应动作。例如,你得提早亮明准备以每小时85英里的速度驶入我所在的车道的意图,而我应该接着向前方10英里处的汽车宣布,我要驶入他所在的车道。”当然,驾驶员也许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想超过限速。她说:“交通执法人员往往不喜欢那些以每小时85英里的时速换车道、钻车缝的人。”
Jennifer Healey承认,此外,路面上汽车越多,自组织网络上进行的数据交换就会显得越复杂。她说:“在台湾的道路交叉口,会同时有100辆汽车要驶入。这是个大问题。我们可以让3辆汽车交换数据,但是能否做到让100辆汽车交换数据呢?如果你在拥有四车道、小型摩托车疾驰而过的台湾道路交叉口做到这一点,你就了解问题的真相了。
沈建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