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双刃剑”
- 来源:经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柔性管理,人力资源,员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24 10:18
柔性管理是女性CEO常用的武器,它非神器却是“双刃剑”。适度的刚柔并济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太柔或太刚都会给团队建设和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女CEO们在管理中,如何把握刚与柔的度?
嘉 宾:
扈蓝天 深圳市力力小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 镁 深圳市魅力曲线内衣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飒沙 深圳市泛亚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Aliya 富力鑫(香港)金融集团合伙人
余玉冰 深圳市群盛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吴赛美 深圳市职行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陈 虹 新潮电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主办:《经理人》杂志 海豚会深圳湾分会
地点:深圳市东湖艺术馆2楼
时间:2013年10月14日
撰文:罗思华
CEO好比战场上的主帅,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不但要有运筹帷幄的能力,而且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
女性CEO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人性与人际关系的管理,柔性管理是她们常用的武器。但管理的“柔”也有度,过度的感情倾注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反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看来,企业管理中的情感倾注,确实是把“双刃剑”,适度的刚柔并济会得到惊喜,太刚或者太柔都会让女性CEO失去原本的魅力。
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女CEO如何看待情感投入和柔性管理?如何把握刚与柔的度?为什么说太多的情感投入是把双刃剑?
扈蓝天:别让情感介入工作
我曾做过记者,又是一名女性企业家,所以我很容易在公司管理投入过多的情感。随着企业发展,我往往会因为感情的投入大过理智的选择而吃亏,为此也交了不少学费。因此,我特别不建议女性企业家投入太多的情感在管理上。
管理在国外是一门科学,在中国,管理是一门艺术。作为女老板,管理员工要不要情感投入?一定避免不了,因为这是女人的特质,但怎么去把握这种艺术?譬如:
公司做业务转型的时候,我对所有员工进行分流。一是很忠诚但能力不够,二是有能力的,三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进行分流,来确定每个人转型的方向。这样,从员工的角度来看,他知道企业在帮助自己成长和转型。但是,对一些实在无法适应的员工和高管,只能按照制度来撤换,绝不能感情用事。
如果是以前,我会觉得员工挺难的,但是现在我会考虑到公司也在亏损,这个风险应该是员工和公司共同承担的。私下我和他们可以是很好的朋友,但这种情感绝不会介入到工作中。
吴镁:“温柔”化解“小”问题
我做内衣生意12年了,公司涉及研发、采购、设计、生产以及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我的公司约90%是女生,从最初的合伙企业到现在比较规范的关怀型企业,在管理上有过很多经历。
对于柔性管理,我觉得要看公司所处的阶段,管理的度,一定是根据不同的时机来把握。
创业初期,公司也就几个人,不用情感管理就创业不了,无法凝聚大家共同做事,那时候大家就像家人。但是公司发展到一定时期,必须用制度管理。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制度设计得太刚容易抹杀激情和积极性,太柔对工作开展又不利。所以,我现在的做法比较简单,不管是一线员工还是高级经理人,当他们对公司管理提出意见时,我会给予他们直接沟通的平台,能沟通出解决方案就按照方案来办;如果不能,就得接受事实。
我认为,在日常的工作中,当大家出现抱怨时,要一点一点地巧妙化解掉,这是需要柔性管理的时候。不要等抱怨积小成多演变成危机时,才想到灭火。我为此交过很多学费,所以现在特别注重日常的“小问题”,用柔性管理去化解。
谢飒沙:情感投入视人而定
我在公司负责的事务比较多,从招人到安排他们的职位,辨别每个员工的特点,安排他们做事;然后到整个市场的决策和客户的谈判沟通。
对于管理,我做了十年了,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员工,有些进来呆了一年两年就走的,有些干五六年的。我觉得在处理与员工的关系上一定要保持理性。老板或高管可以在生活上体恤他、尊重他、关心他,但绝不能过分,也有一个度。这种情感投入不能介入到他的家庭和工作。
我个性比较理性,很冷静。这点反映到我对公司的管理中。对于新招进来的员工,我不会一开始就投入感情,而是先花一段较长的时间去了解他,并且注重细节的东西。通过观察,看这个人是否能让我信任,再决定是否倾注情感。我是保守型的管理风格,我认为在柔性管理上,一定要区分人群,虽然做法比较保守,但是这种稳当的做法,会降低管理风险。
我的公司是制造业的晴雨表,所以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这决定了我们公司在管理和经营上要采取理性和谨慎的策略,不能急于扩张和冒进。
孙圆圆:定位决定管理的度
我觉得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看自己的定位,这点很重要。我从2009年开始做企业,当时一共有5个合伙人。那时跟员工就跟伙伴一样打成一片,大家有什么事也都愿意找我。
一个企业要真正能够长久,肯定不是吃大锅饭的,一定要有一个成功的可复制的模式来维持运作。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很多员工参与其中。对于不适合这个系统的人,你是淘汰他还是继续培养他?必然面临洗牌和选择,后来逐步形成一个用制度管人、用系统管人的理性思维,因为你是老板,做企业不是做慈善。这也是女性BOSS在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的沉淀。
至今,我们公司文化依然倡导伙伴文化、精英文化,员工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但对于企业文化,有些现象我是严厉杜绝的。譬如,企业里尽是讨论不好的事情,传递负能量。为什么?因为任何企业都有问题,任何领导都不可能完美。我希望大家是来这里解决问题的,把所有精力放在市场和客户上。因此,我们的人性化制度,只对对公司有贡献的人,而不是对于所有人的人性化。
余玉冰:人是决定性因素
在员工管理上尤其是新员工,我采用这样的办法:先观察然后再决定是否倾注心力去培养。通常新人来的第一个月,我大概用一周时间与他交流,看看他前期会碰到什么问题,如果他碰上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会再找他做一次交流。
我会跟他交流问题在哪里,需要改进的方向是什么,如果新人的态度是很好的,且后面也是很用心去完善问题的,那我认为他是没有问题的。即使他试用期内不出单,也没有问题,因为他的态度良好且用心去完善自己,我愿意给他时间和机会去培养能力。对于一些销售岗位,不一定非得限制新人两个月或三个月出单,才能留下来工作。这个是很能体现柔性管理的。所以,通过用心全面的观察,第一个月就表现不行的人,其实不需要后面再给时间了。
所以我认为,在对待员工的问题上,有些时候可以让步或者是可以包容的,但有些情况下却是不能的,关键看人。
吴赛美:借管理工具达成效果
最近有个案例让我很有感触,女性的情感有时可能会阻碍企业发展。我的女性朋友,也是企业CEO,她想委托我们公司帮她设计营销思路以及员工能力培养的工作。我们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她把员工当成家人。
我们接触她的员工,发现确实很踏实,很本份,但那是企业真正想要的人才吗?不是的。在她的企业最艰难的时候,员工没有走,没有抛弃企业,留下来了。但是现在公司要走向一个新的方向时,发现员工还是原来的思维,给他们很多时间都没办法转变,而且有相当部分的员工都是只有对公司的忠诚,却没有开拓精神,即使花再多时间培养也很难达到所需的效果。
管理者的柔,是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沟通,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机制一定是刚的。我的建议是,管理者可借助硬性的管理工具,设计刚柔并济的管理制度,培养员工知道做什么、怎么做的习惯,管理者在这方面的纠结会少很多。
陈虹:柔性管理须知己知彼
我在公司主要做人力资源和行政,我认为,第一,即使柔性管理,一定是在制度下进行的。
第二,柔性管理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我们公司不到一百人,在全国设有各分部。因此,我们做人力资源工作的,必须对分部的经理了解得非常清楚,包括他们的处事风格、品行等等。一旦出现问题,我这边处理首先要看是什么人。如果他是可用可留的,甚至可以向公司申请一些宽松的条件做柔性处理。所以,知己知彼很重要。
第三,是人性化和度。比如在我们公司,有些员工请假三个月,我们也会批准。为什么?一是员工本人做事很用心;二来如果不批假,招一个新人来,那么三个月试用期一过,新人未必能把事情做好,因为我们做的恒温酒柜行业在国内尚处于培育期,很多人才欠缺,公司的经营也不容易。所以我宁可作特殊处理,批给他三个月的假,毕竟有些事情不是谁都能做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