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成长“三部曲”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货币基金
  • 发布时间:2013-11-25 10:04

  2013年,货币基金在中国跨过了第10个年头,在历经9年磨砺后,终于在今年羽翼丰满,振翅而飞。从实现“T+0”起步,到功能操作上的全面突破,直至形成规模上的井喷式增长,货币基金实现了其成长“三部曲”。如今,有越来越多投资者不再踟蹰于存款和货基之间,而选择体验感更佳的货币基金来作为财富管理工具,货币基金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加品,而成为了全民理财不可或缺的必备品。

  从“T+2”到“T+0”:

  货币基金自我救赎

  纵使近年来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持续跑赢CPI和一年期定存利率,在没有实现“T+0”的情况下,货币基金过去的流动性常常让投资者有所顾忌。而随着去年末公募基金掀起货币基金“T+0”创新浪潮后,货币基金终于在“流动性大坝”上冲出了一条裂缝形成了突破口,不再甘于被定义为简单现金蓄水池的角色,开始了其释放流动性的自我救赎。

  “T+0”让货币基金的赎回方式迈出了一大步,其相当于活期存款近10倍的收益率优势得到了彰显,但每日赎回上限的限制仍没有让“蓄水池”得到真正释放。如果每日仅有少量的资金可被赎回,“T+0”的作用仍将形同虚设。然而就在此后不久,公募基金的行动便让大部分投资者打消了这个烦恼。从最初的每日2万、5万的赎回额度,直至嘉实货币基金“T+0”赎回首家打出100万的额度,公募基金仅耗时半年时间便让流动性真正无所忌惮。

  从现金储蓄池到移动金融管家:

  货币基金遇到APP

  在实现了“T+0”流动性释放后,收益率显著超越活期储蓄利息的货币基金,向活期储蓄发起了挑战。但若要真正取代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必须冲破第二道瓶颈,即让货币基金在功能上与支付、还款直接挂钩。目前仍有不少投资者宁愿选择将流动资金放在活期账户的原因,就是由于其多项生活缴费已经绑定了某张银行卡上,而货币基金若无法实现此类功能终将只是个高级点的“现金的储蓄池”。根据全球货币基金的经验,货币基金不仅能获取相对高额收益,同时还兼具了费用缴付、生活购物和签发支票等功能,等同于货币使用。

  然而据记者了解,市面上已有少量货币基金率先开发了理财与生活一体化的功能。以近期APP市场新上线的嘉实“活期乐”为例,“活期乐”作为一款智能手机客户端,紧跟现代人“移动生活”趋势,满足客户“随时随地”存入、定投、快速取现等理财功能外,还具有信用卡还款,还房贷与车贷功能,“活期乐”跨行还款不收取任何费用。对于大部分使用者来说,既能通过其理财,积累收益,还能享受支付便捷,让人顿感“鱼”与“熊掌”亦可兼得。按照其货币基金创新速率来看,有理由相信其不久后将会实现更多生活功能,实现其成为“移动金融管家”的华丽转身。

  从1000亿到5000亿:

  货币基金渐成正果

  基金行业近年来的屡次创新,伴随着其规模的飞跃式增长。据Wind数据显示,在2011年之前,货币基金规模一直维持在1000亿上下,而截至今年10月31日的近两年时间里货币基金市场规模已超过5000亿大关,年均增幅超过200%,基金市场占有率从6%跃升至18%。

  业内人士指出,根据全球货币基金经验来看,美国货币基金占比超过了50%,得益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聪明的资金”向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中搬家。我国货币基金在历经10载奋斗后终于迎来高速发展期,可以说货币基金已渐成正果,当然规模逼近5000亿绝不是终点,其未来仍有广阔的可发展空间。■

  《投资者报》记者 罗雪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