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胎”将率先落地 母婴消费五年增千亿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单独二胎,母婴,独生子女,政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25 10:10
“单独二胎”政策实施,有望在五年内新增750万新生儿,带来上千亿消费规模,这将令母婴医疗、奶粉、婴儿用品、儿童玩具乃至幼儿教辅等产业长期受益
“单独二胎”政策在今年经过多轮谣传后,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尘埃落定。
11月15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对外公布。《决定》明确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次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但是,各地启动实施的时间不宜间隔得太长。
虽然政策具体实施时间未定,但相对于《决定》中涉及的其他改革措施,如国企改革、农村土地流转、房产税改革等,“单独二胎”政策有望率先落地。
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单独二胎”政策启动将带动相关消费需求,对相关行业是一个发展机遇。“单独二胎”放开有望在5年内新增750万新生儿,这些新生儿在2015~2019年将带来上千亿元的市场消费。
受益于该利好消息,近期主营涉及孕婴产品的上市公司出现一轮上涨行情。从该政策受益产业来看,主要有母婴医药、奶粉、尿不湿、儿童玩具、文具、文化教育等。《投资者报》研究院从这些产业出发,选出了35家受益的上市公司(详见P21),包括伊利股份、贝因美、戴维医疗等。
有望成最快落地的政策
“单独二胎”政策启动,预计该政策可有效较快执行。
国家此次切实落实“单独二胎”政策,一方面源自我国生育水平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则源自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从生育水平来看,自上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分别从1978年的18.25%和12%,降低至2011年的11.93%和4.79%(见图一)。
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TFR),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名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而平均每个育龄妇女生育孩子数在2.1时,人口数量能稳定发展。
国务院组织展开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认为,中国人口的总量峰值应该控制在15亿人左右,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给出的数据是1.6。但是,《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的TFR只有1.18,最低的北京只有0.71。
另一方面,我国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2011年60岁以上人口比例约14%。家庭规模持续缩减,独居老人的比例提高,家庭的传统功能有所弱化。
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实施,使新生婴儿减少,劳动人口所占比例扩大,不用养孩子钱就可以拿去消费促进经济,人们也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这种利益被众人称作“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我国吃了30年,也是中国发展奇迹能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按照此前的TFR数据计算, 我国在2013年就已经飞速进入人口负红利了,比全球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日本(TFR=1.39,世界银行数据)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放开二胎,也被视为缓解人口老龄化,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结构的主要手段。
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出来混,迟早得还”。中国实施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像“硬币的两面”,中国在控制住庞大的人口规模时,也逐渐出现人口老龄化等棘手问题。
此外,相对于《决定》提到的其他改革措施,“单独二胎”政策实施阻力较小。
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单独二胎”政策有望成为《决定》中最快落实的政策,与此相关的上市公司也有望最先启动上涨行情。
母婴消费五年将增1125亿
“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无疑将给母婴消费市场带来一片新商机。
记者认识的一位朋友刘女士,她的宝宝已经一岁了。她告诉记者,她前段时间买了一套感温小鸭子系列,小鸭子除了感温以外,还是陪宝宝洗澡的玩具。这样的玩具在10多年前是普通家庭不敢想象的。
从前婴儿的主要用品,主要是“奶瓶+尿布”模式。如今,婴儿用品种类繁多,如婴儿沐浴露、润肤露、澡盆、推车、摇篮、玩具等。
业内人士曾测算过,中国孕婴童市场需求至少在1万亿元,2015年可达到2万亿元规模。中国的孕婴童市场正进入黄金发展期,催生了不少新商机。
从2011年,中国不少零售企业已经感到了经济危机的寒冷,利润率下滑、销售额增幅大幅下降。然而,在母婴用品领域,却是一番春意盎然。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年均诞生1600万名新生儿。中国新生代母婴群体人均年消费为5000~18000元,到2015年,中国母婴市场总量将达到2万亿元。
社科院就“单独二胎”方案的测算显示:如果2015 年,全国城乡统一放开“单独二胎”,则每年多出生的人口将比现在增加100万人左右,超过200万人的可能性很小。假设以估计值的均值计算,同时假设单独夫妻在5年内完成二胎生育,如果2014年底或是2015年初放开“单独二胎”政策,我国新生儿在2015~2019 年5年内新增750万人。
假设2015~2019年5年间平均每年新增婴儿150万,母婴群体人均年消费为5000元,2015~ 2019年,母婴市场消费至少增长1125亿元。
以婴童玩具类产品为例,据Euromonitor(顶尖的全球商业和市场信息咨询服务的独资供应商)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传统玩具消费额约为485亿元。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测算,未来3年“单独二胎”政策将带来玩具市场增量约为3.1亿元、3.5亿元、3.8亿元,年平均增幅约为0.6%。预计玩具适龄人群中婴幼儿比例将提升,婴童玩具市场或更加受益。目前中国人均玩具消费支出(20岁以下)仅约为140元,与美国222美元/人的水平相比,后续提升的空间仍然较大,玩具市场未来还将保持10%~15%的较快增长。
据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前期开展的生育意愿调研,“单独二胎”政策全面落实后,在全国范围内,将影响1500万~2000万人,他们是一方独生子女,且已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妻,而这些夫妇中,大约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
除了政策的影响以外,国内第三次婴儿潮(回声婴儿潮,1983~1990 年)出生的人口达到 1.2亿,当前这一群体的年龄处于23岁至30岁之间,进入了适婚阶段。预计在2015~2020年间,将迎来新一轮的生育高峰,即国内的第四次婴儿潮。
孕婴童市场目前可分三类:孕妇市场、0~6岁的婴幼儿市场和7~12岁的儿童市场。
根据《2012~2016年中国母婴用品行业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来看,从行业上看,在全国范围内专业性生产孕婴用品的厂家,真正较有规模的不足 30家,且大多数集中在沿海地区,市场上销售的孕婴用品以香港,台湾的品牌为主,价格都比较高,真正意义上的大陆品牌很少。有规模、上档次,形成开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企业更少。
就产品而言,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孕婴用品处于“两头大,中间细”的状态,要么太高档,一般家庭消费不起;要么太低档,产品在质量、卫生、保健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以热炒过的“孕妇防辐射服”为例,在大商场里的价格不菲,普通消费者很难接受,而普通商铺卖的产品又让人不放心。根据我国社会消费状况及国人生活水平来看,真正符合大多数人消费状况的中高档产品需求最大,市场大有可为。
母婴用品行业不太随着经济变坏而变动,人类对于下一代的期待和爱护导致这种消费保持稳定的增长。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三、四线城市的购买力也将提升,中高档的母婴用品将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伊利股份等35家公司受益
“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对相关板块构成长期利好。
《投资者报》研究院对相关受益产业及公司进行了梳理。从政策影响的先后时间来看,首先是母婴医药等相关产业,其次是奶粉、尿不湿等初生婴儿用品相关产业,再次是儿童服饰、儿童家具、童车、玩具等相关产业,最后是动漫、钢琴、文具等文化教育相关产业。
这些公司包括伊利股份、贝因美、群兴玩具、高乐股份、中顺洁柔、江南高纤、戴维医疗、江中药业、康芝药业、凤凰传媒等。
“单独二胎”政策的推广和落实,从长远来看,能使身处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受益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短期来看,“单独二胎”政策对相关上市公司影响有限。
其一是单独二胎政策具体落地实施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各省根据实际情况自定;其二,受小孩养育成本太高、年轻人工作压力太大等现实因素影响,居民的生育意愿不高。
北京社科院等多家机构调查显示,目前城乡居民二胎生育意愿仅30%~50%,而实际生育行为更低,2011 年上海城区二胎出生率仅为7.08%,因此政策对最终实际二胎生育行为影响作用或有限。
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海淀区某家医院,在妇产科和儿童科随机询问了10位家长。其中有7位表示,未来3~5年并没有生二胎的打算。他们表示时间和经济成本是主要的考虑,在一线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一方面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另一方面养孩子是长线“投资”,压力很大。而随机采访中仅有3位表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
总体来看,“单独二胎”政策启动实施是居民生育选择权的进一步自由,有利提高人口出生率,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这对婴幼儿养育相关产业形成长期利好。■
《投资者报》记者 江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