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销售做大不丢人”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销售,宋志平
  • 发布时间:2013-12-06 14:52

  独家高端领袖对话

  药价虚高:错不在流通商

  《英才》:有人说,当前药价虚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流通环节加价太多。国药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流通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宋志平:道理很简单,如果真的是流通环节加价太多,我们不是应该挣很多钱吗?事实上,你看到流通业务的利润率是很低的。不过,因为这个行业比较混乱——美国90%以上的药品流通只有3家企业在做,而中国有1万多家——这的确造成了一部分资源的浪费。

  此外,药价高的最重要原因还在于“以药养医”。现在中国的医院里,药价实际包含了供养整个医疗体系的费用。

  《英才》:国药集团的销售渠道里,零售和医院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宋志平:三四千万收入,这算很好了,普通位置的店,年收入不到1000万。

  《英才》:基本药物配送占的份额大吗?

  宋志平:占了一大块。做流通零售行业的,关键看规模,哪怕利润率很低,一旦规模大了,都能赚钱。所以我们一直在做基药配送。

  《英才》:今年国药集团首次进入500强。不过对比来看,国药的利润率比500强中其他几家医药企业低不少。

  宋志平:确实,老有人问我说,怎么国药全是靠卖药啊?工业做得这么少,怎么跟人家竞争啊?第一,我们也做工业,今后会加快速度;第二,靠销售做大不丢人。国药集团走的是终端带动上游的路。

  在中国来讲,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如果你手上没有市场,你的药厂怎么做?所以你看现在国药这几年发展这么快,是因为我们在市场上占领了先机,很多药厂要通过我们的网络进行销售,这样密切的关系也为选择性并购提供了一个前提,很多药厂愿意被并入国药,因为国药除了投资,还可以帮他卖药。终端网络是一个基础,现在国药的基础已经打好了。

  投资医院:做更大的事

  《英才》:6月,国药集团在河南收了几家医院,今后会在这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吗?

  宋志平:会。我认为医院是最后的一块资源,或者说我们能分配到的最后一杯羹,所以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在一两个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加大力度。

  《英才》:其实,除了国药,还有不少别的医药企业也在做这件事。你觉得国药有什么优势吗?

  宋志平:会比他们都快,一定会做在别人之前。我是一个非常市场化的人,是一个想好了就做的人,不会拖泥带水。你别看我性情很温和,说话也慢吞吞的,但我做事不是这样。我是说做就做,而且会不断督促下面的人。

  《英才》:对于投资医院,你心中有没有一个时间表?

  宋志平:因为最近才刚刚进入,其实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我大致的想法是先在大中城市做10个左右的试点。一方面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另一方面能够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之后拿这个再去吸引一些投资人,比如说一些基金、私募,再投入,形成更大的资本,再去做更大的事。

  生物制药:先赶上再说

  《英才》:在研发和制药领域,中国整个行业都相对落后,国药要在医药工业上发力,有哪些好方法?

  宋志平:国外的跨国公司确实走在我们前面,不论从研发还是技术、产品,差距还是很大的。首先必须要承认这个差距,事实上,我觉得整个中国经济都是赶超型的,只有赶上了,才能谈得上超越。

  至于追赶的方法,我们的想法还是要和跨国公司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比如说过去我们和跨国公司合作要求自己控股,现在就放弃了,可以采取我们参股,别人控股的方式。

  《英才》:合作的具体形式呢?国药负责哪些工作?

  宋志平:跨国公司有好产品、有完整的工艺,我们不参与太多研发。合作建厂,国药主要负责制造和流通。

  《英才》:那国药能拿到核心技术吗?

  宋志平:中国一开始制造汽车不也是引进嘛、手机不也是引进嘛。如果中国当年不跟人家合作,今天自己能会做吗?这其实就是一个技术扩散的过程。

  《英才》:你去年也提到直接去海外收购生物制药公司。

  宋志平:对,这也是一条路。主要是在研发领域,希望收购一些科研中心、高技术公司,毕竟在技术上国外比我们要先进很多,通过并购,充分利用国际上的优势,也是一种集成创优。

  《英才》:去国外并购,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宋志平:首先,挑选到一个好项目很不容易。找到项目后,怎么能够准确的估值?尤其是在生物科技领域,很多项目是正在培养发育过程中的,你怎么判断它是否能够做出来,这里面是有很大风险的,但是高风险高收益。一个项目看起来越好,隐藏的风险往往就越大。

  《英才》:有没有你觉得很好的项目,但因为估值太高而放弃的?

  宋志平:放弃的多了。其实国药集团的底子并不厚,要想进行大的收购,我们的实力还有欠缺,所以我们必须精挑细选、提高命中率,减少失误。

  真正董事长:决策执行分开

  《英才》:作为国药集团的外部董事长,有没有你提出的提案被否决的?

  宋志平:当然有啊。在国药,不管是谁提的提案,都要首先经过经理层,再到董事会。在董事会上大家一人一票,董事会有九个人,我的意见只是九分之一。

  《英才》:对你来说,在国药集团做董事长难吗?

  宋志平:当时国资委说,我这个外部董事长不需要坐班。我一开始给自己定的是每周去两天,后来我发现我去了之后,总经理得不时地来我办公室汇报。我在国药是不管执行层面的事情,如果我讲了很多话,人家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后来我觉得还是不去为好,听国资委的,不坐班。结果一不坐班,我这个董事长就做得非常好,跟总经理关系也很好。他只要定期跟我汇报,我就管决策、战略思想,定期给大家上上课、分析分析问题。

  《英才》:作为央企的第一位“双料董事长”,你觉得这种制度以后适合大范围推广吗?

  宋志平:其实我每次跟央企干部们一起交流的时候,他们也会问我说,宋总你说我在这个公司该干外部董事长还是内部董事长?我这个董事长该不该兼总经理?我的回答是,制度这个东西,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是再先进的制度也要和实际相结合。

  我在国药是做了一个真正的董事长,决策跟执行分开,但在建材就完全不同,我是董事长兼法人、还兼着书记,但这两家公司都发展得很好。制度应该是根据客观情况来考虑的,我并不觉得有哪个上好的制度、谁都可以用,只要能让制度里面的精髓得到发挥,就是好制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