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在世俗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修行,名利,企业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2-06 16:31
一个本应多元化的社会,好像现在却只有一元化成功标准,那就是拥有名利。
每个人都在感慨社会的浮躁,人心的浮躁。有钱人不开心,没钱人也不开心,成功者纠结,不成功者也纠结。到底是社会出了问题,还是我们出了问题?到底是别人影响了我们,还是我们忘记了初心?
也许最初,每个人的心灵都是纯净的。但是随着年华渐长,我们的视界就开始迷茫。特别是企业管理者,走着走着,便有了方向,没了信仰。
“别人都听我的,我却不知道如何去管理。”“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类似的感慨,不是个例。
如何不痛苦,从哪里寻找管理智慧?也许有些东西,不是商学院能教给你的。到最后,通过修心找到信仰,才能重新看清前方。
企业家修大心
口述|中国恒天集团董事长 张杰
前段时间我看了两部电影,分别是《箫红》和《1942》。故事的背景都在战乱时期,主人公都生活窘迫。其实我们的父辈也都经历过那段岁月。而今,中国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老百姓都过上了父辈们曾经不敢奢望的生活。
但是,为何现在仍有很多人面临着困惑?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国的发展仍然处在转型、进步、调整中,仍存在着太多的变化,同样也蕴藏着很多的机遇。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人通过“拼爹”、“无底线”等极端的方式获得了所谓的成功,这自然会使社会个体之间产生巨大的落差,这是社会的焦虑。
其次,在社会的转型中,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与担忧,对社会抱有太多的焦虑与不满。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人的所欲所求更多是被周边的变化所影响,中国人太爱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内心就被失落与不满所充斥,也就逐渐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而一些西方欧美国家已经度过了社会的焦虑期,人们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因此,人们应当通过修心去把握住原本的东西,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修心要修大心。因为有大我,才能平衡小我。
比如,作为一种特殊历史时期的组织结构,央企、国企的定位就让我们总是饱受争议。但人生总是有追求,有信仰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修大心意味着要以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为先,中国未来30年不应聚焦在国企与民企之争,而是共同发展。有了大我,平衡小我就容易的多。
作为企业家而言,我认为在管理中,修心和强势应该同时存在、并行不悖。修心是内功,它体现为你是否能够坚持信念,克服困难;强势是外功,它决定着你是否能够将你的影响力与个人风格带给企业。成功的企业领导者如果不强势,很难实现成功。你可以看到,竞争性行业中的企业家一般都是强势的。
最后我认为,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是中西方管理之道的区别所在,也是融合的契机。
(采访|本刊记者 张延陶)
沿着梦想去生活
口述| 涛石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 李山
1986年,我离开清华大学去美国留学,后在美国待了九年,香港两年,又去英国一年,然后从英国回国。
父母为我取名李山,就是因为我是在山沟里出生的。我们小县城去年才通高速,虽然闭塞,但也保存下了中国士大夫的情怀,近代以来出了很多志士名人。
1998年,我要从高盛辞职的那天,得知高盛即将上市,我会有几百万美元的股票。我可以不签辞职书的,但我正在国开行参与筹备国家投资银行,所以丝毫没犹豫,都没跟太太商量就签字了。对此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当时我确实比较理想主义,也可以说幼稚,到现在我也没有本质的改变。
但结果政策变了,国开行不能做投行了。筹备工作搁浅以后,我确实很苦闷,为国家做国际化投行的梦想没实现。2001年我来到中银国际,一上来就大刀阔斧地改革,而且取得了成功,这靠的是在国开行的积累。几年下来,中银国际已经步入正轨,管理架构和机制已经比较完善。我再做就只能做些按部就班的事,再往后就不是创业而是管理。
2005年,我辞去了中银国际的职务,开始创业,一切从零做起。
在我看来,我回国这15年,谈不上很成功,却是很充实的。也许有人会说李山你闹腾什么,没当大官,也没成巨富。其实个人不需要多少物质的东西。我现在在大学兼职教哲学,把很多问题都想了一遍。
能沿着自己的梦想去工作、生活、奋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我的幸运,结果反倒是其次的。我的人生也挺多姿多彩的,跨国银行高管、国企领导、上市公司创始人、大学特聘教授都干过了,过程中就有了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所以我觉得自己还是很幸福的。
我并不孤独,许多人怀有和我共同的理想。当时陈元行长让我找一帮人筹备国家投资银行。我秘密联络了王兟、汪潮涌、葛甘牛、许小年、沈南鹏、项兵等十几位在海外的投 行家和学者。我说准备回国搞个投行,香港回归那天,咱们一声令下,全部回去。没有一个人犹豫,马上都是yes,没有一个人问待遇是多少,他们知道回去就意味着国外优厚的待遇没有了。这帮人都回国了,现在都干得很成功。我从高盛辞职时对自己说,千金散尽还复来,还真复来了。
我爱看历史、哲学,看过多个版本的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一个人把自己放到历史的长河里,就会超然了。我也许有一些英雄情结,很欣赏亚历山大、成吉思汗等天之骄子,也希望自己做一些大事。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们留学归来,就是为了改变中国。
我没有专门去修行。阅读是我每天的习惯。同时我的思想也得益于与政、商、学界的朋友交流。而我更深刻的感悟还是来源于我的生活和工作,做每件事我都会去反思其成败得失,探究个中奥秘,也许这也可以算作一种世俗的修行吧。
(采访|本刊记者 赵福帅)
太阳明天还会升起
企业家的焦虑真是太多了,几乎90%都有过。我觉得目前没有办法,因为企业家有一种性格,他闲不住,要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只能盼望社会今后给企业家一个公正的待遇,因为企业家都不容易,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付出的辛苦比常人多。
我们的压力很多是来自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政策风险。
2000年,我在中关村做一个写字楼,已经挖了地基,政策说要圈一个科技园区,里面的项目由一级开发商全部收购。我当时投了9000万,人家只给赔5000万。我那是起步阶段。2004年的时候,我们谈了很多地,甚至都签了协议,花了设计费。结果“八三一大限”一出来,我们算违法了,都得挂牌出来,这给企业带来不少损失。
在金融危机或新政策出来,资金链出现紧张时,我就会很苦闷,有时感到束手无策,睡不着觉,有时就找做地产的朋友聊天。怎么办呢?利息该付了,工程款得拨,可是销售回款没有。朋友安慰说,扛吧,反正太阳今天落下了,明天还会升起。这句话我一直都记得,苦闷的时候,就想想这句。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你拿出时间、精力,还是有办法的。
我这几年变化比较大,边工作边休闲的生活态度对我影响很大。之前的圈子比较小,后来欧亚平把我介绍进TNC,让我更关心环保事业,另外在这个平台大家有很深层的交流。
可能当我七八十岁,回想四五十岁时,我非常感谢欧亚平,使我能觉醒享受生活。否则我还是在拼命做事业,没准哪天发展大了倒闭了,还不如现在控制一下自己的脚步。
关于修行,我觉得就是心善。有些事,能帮的就帮一下,能忍就忍一下。实际上每个人都把心态放平和了,这个社会就平和了。没有钱也可以平和。
特别是中国企业家,我觉得还是要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但是永远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就OK了。
如果让我从头再活,我会在更年轻时,拿出更多时间陪家人和锻炼。富兰克林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得,什么是富裕,不是你拥有最多,而是你需求最少。幸福感是一个曲线,你钱很少的时候,幸福感低;钱多时,幸福感会上升;钱再多时,幸福感会下降,而你失去的会更多。
(采访|本刊记者 赵福帅)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口述|方太集团总裁 茅忠群
这几年,我给企业制定了三条戒律:“不打价格战、不上市、不欺骗”。
从提出“不上市”这三个字开始,很多人就质疑我思想太保守,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实际上,方太能走到今天,也并不是靠利润和资本的驱动,而是靠使命和愿景。相对于资本市场中逐利的短视,我们更注重利益之上的意义,这也是方太特有的企业文化。
在方太起步阶段,1996—2000年之间,我们一直在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过了2000年,我突然发现管理跟不上企业规模的发展,甚至阻碍了企业进一步成长。为了突破瓶颈,我们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国内外的事例,发现有好文化的企业更容易成功。所以我们就开始思考,到底要形成什么样的文化才能更凝聚人心,更利于企业的发展。
出于一直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我想到了儒家文化。众所周知,信仰的力量很强大,西方大部分人都有宗教信仰。但大部分中国人没有信仰,也不讲宗教。我认为比宗教更有优势的就是儒家文化,所以就开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确立企业文化。
可能很多人并不赞同我的说法,认为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会制约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网络上出现了很多质疑儒家文化的声音,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儒家文化讲什么,却跟风诟病儒家思想。其实,这都是对儒家文化的误会。在方太,我们会告诉员工,什么是真正的儒家思想。
比如,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一定不是靠强制,而是靠觉悟。儒家讲的“行有不得,反得自己”,意思就是遇到事情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也是典型的儒家文化思想,强调觉悟,通过内心深处的良知和自己的修行来觉悟。
为此,我还总结了16个字的理论: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驭术。简单地讲,就是企业管理中东西文化都离不开,东方的传统要继承,西方成熟的管理方法也不可否定。但不能让东西文化形成两张皮,一旦发现有冲突,就要想办法相互融汇,以“东方之道驭西方之术”。
其实,每一家企业的管理都不会一样,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西方企业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反过来讲,其他方利益最少化。但东方不是这样的。我们讲究的是共赢,要以员工为本,顾客为本,股东利益至多是相关方里面的一部分。做企业是想一时投机还是基业长青?是急功近利还是稳扎稳打?不同的定位的企业家,就会有不同的思想和管理方式。对于方太来说,儒家文化是我们所追求的,也是适用的。现在我们是全员持股制,如果不是学习儒家文化,很难做到。
(采访|本刊记者 修思禹)
策划|天下工作室
文 |本刊记者 修思禹 赵福帅 张延陶
编辑|胡刘继
图 |本刊记者 梁海松 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