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流旁的宁静风景——树美术馆
- 来源: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美术馆,风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2-11 12:59
路边美术馆
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总在路边。只是我们已经将自己交付了机器,而我们的身体则置之度外,只剩下无物质的、出神的速度。
树美术馆位于通往北京宋庄的交通要道旁边。犹如一片面对着如梭车流的宁静风景。这是大章建筑事务所年轻的创始人戴璞在自己29岁时收获的人生第一个建成作品。
宋庄是北京闻名遐迩的艺术群落。但树美术馆的位置却远非理想。原有的村落景观到这里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交通干道上的喧嚣,人们在不经意间可能已经与它擦身而过。而戴璞的初衷就是在这片并不太理想的方寸之地上创造出一个与周遭速度和浮躁相抗衡的公共艺术空间。
从远处看来,这个洁白的建筑物有着复杂而迷人的曲形轮廓,充满了当代气息。但当你进入它的内部时,会发现其并非是对西方现代建筑形态的刻意模仿,传统的递进式院落才是它平面构成的核心。只是,流畅的曲线消解了传统建筑的庄重拘谨,赋予了建筑体轻灵和柔和之美。树美术馆的立面有着独特的连续楼板,它们像折纸一般轻巧地拉开并彼此相连,形成一个可以多线循环的连续观展路线,造成一个流动的空间体验。
弧形墙的舞蹈 第二段室内流线
树美术馆身处路边,犹如一个小小城堡,在空间的开放性和私密性之间维系着微妙的平衡。城堡的城墙是一道长长的弧形围墙,像手臂一般档开主干道对美术馆的影响。在这里,你可以开始放慢脚步,静静心,准备进入另一番天地。顺着围墙尽端入口走进美术馆,空阔的前院让人豁然开朗。前方是一袭池水,隔着步道是弧度相同的通高玻璃幕墙,彼此交相呼应。幕墙沿着水池铺展,通透的玻璃让内部空间一览无遗,而展厅内则光线明亮,视野开阔:明镜般的碧波池水,倒映出行走的游人。夜晚来临,馆内的灯光会在池水上倒影出点点金光,充满了简单的禅意。
一层展厅内部,两道弧形玻璃相对延展开来,这里并不见层层隔墙,使室内完全被自然光线包围,开阔而明朗。各种展品可以放置于独立式的展台上,也可在南北侧的墙体上并列而排。两千多平米的展示面积足以满足中小型艺术展需求。南面的单独展厅不仅为开放式大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墙立面,也另辟出一个独立的展示间。除了常规的展览,一楼北翼还开设了一个茶室,面对着暖阳和粼粼池水,惬意地喝茶小聚。
树美术馆有着多线路的展览路线。人们既可以沿着水池的弧形步道进入一楼展厅,也可以选择从入口倾斜的长长折梯进入二层展区。折梯是连接二楼展厅的虹桥。二楼空间的光影发生了变化:内侧庭院的玻璃幕墙不再向上延伸,遮挡了部分天光,也使展区空间显现出安详的气质。二楼北侧有一道宽阔的楼梯,尽头可见一片天光,引导着人们步入户外空间,来到美术馆的屋顶。沿着大阶梯拾级而上,开阔的屋顶广场是另一番风景。在露天阳光和微风的吹拂下,凭高而望,一杯咖啡,三言两语都让人远离高速和喧嚣。
如果沿着南侧的楼梯上到三楼,便进入了美术馆的一个私密空间——VIP客房区。它们形成了美术馆东侧的最高点,让美术馆有了接待宾客食宿的多重功能。设计师通过抬升高度而获得了完美的私密性,与干道交通和屋顶空间都有着绝佳的视线隔离,形成非常舒适的居住空间。也让美术馆的功能分区更加合理和完善。
可以呼吸的多孔隙空间
现代都市空间的拥挤和局促让人们不断地把触角延伸至空中。在树美术馆的设计中,戴璞巧妙地为建筑引入了多个院子,它们如同毛孔一般令建筑开放通透,沟通便捷。为了获得更加广阔的庭院,设计师通过抬升高度,把不同私密性的院子在垂直高度上做了彻底的区别,进一步分隔与提升了开放式的艺术空间和私密性的居住空间的舒适度。
前后庭院围绕着轴线组织起三层递进的院落,延续了传统的院落模式,为局促的场地赢得了开阔感和趣味性。而私密性院落则低调地隐藏于客房区域的内部,虽然与屋顶广场一墙之隔,但却巧妙的为住客提供了静谧的氛围和阳光。另外还有为设施和下方展厅提供天光照明的设备梯井。这些全方位的竖向空间形成了建筑的“毛孔”,使各个空间可以灵活互动:屋顶平台聊天的人们不仅可以俯瞰一楼水池,甚至还可以和一层展馆或中庭的人们聊天——“我希望它能给人以友好的感觉,”设计师戴璞说道。
当你观赏完毕回到一楼前院,会发现原先的围墙却不仅仅是一道墙:墙上出现了沟通前院和围墙内部的门。走入其中,犹如来到哈利波特的另一个魔法世界:有着微妙变化的曲率的走道墙壁如陶艺般伸展而变形,形成了不规则的内层空间,幽深而略显神秘。顶部的透空天窗引入自然光,照亮了内侧墙壁。这里是举办一些小型艺术展的理想空间。
树美术馆希望透过真实的材料,纯净的空间表达,为当地和外来的参观者提供一个与自然光,绿树,水体以及当代艺术互相对话的场所。这个朴素而简单的想法,将借由这样一个项目向更多的人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