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 步入雷区

  • 来源:中国连锁
  • 关键字:东鹏
  • 发布时间:2013-12-12 16:21

  陶瓷企业上市,要么变得无声无息,要么就是尴尬退市。东鹏能逃脱这一上市魔咒吗?

  11月18日,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于香港联交所发布招股书,正式对外招股,股份代号为03386。据招股书显示,东鹏已向上市委员会申请,定于11月29日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买卖。这意味着历经10年筹划上市的东鹏成为国内建陶行业中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

  不过好事多磨。近日有市场消息指出,东鹏虽然公开发售的部分已获超额认购近两倍,但由于机构投资者普遍对定价有保留,故公司愿意削减其招股价约30%至2﹒94元,令集资额降至7﹒33亿元。公司原招股价介乎3.68至4.55元,集资约9﹒16亿至11﹒33亿元。由于招股规模有变,需要投资者再度确认,东鹏上市的日期不得不由11月29日延至12月9日。据称东鹏上市保荐人为高盛,安排行尚有中银国际及德银。

  十载期盼一朝成

  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按照2012年零售价值算,东鹏是中国最大的瓷砖公司,同时也是高端瓷砖部分最大的行业从业公司,在高端瓷砖的市场份额上占到9.77%。截止今年6月底,拥有514个一级经销商,销售网络覆盖388个内地城市,开设1514个零售店,超过88%的经销商是独家经销东鹏品牌瓷砖。

  从公司股东分配情况来看,东鹏控股董事何新明占31.48%股份,High Ride占 17.53%、董事陈昆列占12.89%,红衫资本占7.82%。上市后,何新明作为企业最大单一股东,个人财富可能达到约10亿人民币。

  自2003年何新明首次透露东鹏的上市展望,东鹏就为上市进行了长达10年的调整和改制。《招股书》透露,东鹏为完成上市,曾进行了一系列重组,包括建立境外架构,成立境内控股公司,注入境内业务,收购卫浴产品业务,引入风投公司红杉资本作为其上市前投资。经系列运作,东鹏控股包括瓷砖和卫浴产品两大主营业务。

  《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瓷砖卫浴产品实现12.74亿,同比增长了19.23%。而纵观2010年到2012年的收益分别为9.7亿、19.78亿、24.97亿;毛利则从2010年2亿增长至2012年8.9亿元,数据证实,东鹏经营收益及毛利连续三年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

  东鹏将在全球发售股份的总数为2.49亿股股份。其中40%用作生产厂扩张及升级,10%用作分销网络扩张、成立额外地方销售管理办公室及聘用额外销售及营销人员,10%用作研究及开发,包括开设新研发中心,10%用作偿还贷款,25%用作合并与收购以补足现有产品线及销售渠道,最后的5%供作一般营运资金。

  香港AMTD证券业务部总经理邓声兴认为东鹏业务表现理想,主要受惠几项竞争优势,首先公司品牌知名度高,产品曾应用于北京奥运场馆及中国商务部大楼等高端项目,以零售价计,集团虽为内地最大瓷砖公司,但市场竞争者分散,未来有收购合并机会。

  陶企“见光死”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陶瓷企业不上市还好,一上市就开始走下披路”。从陶瓷卫浴企业的上市历史来看,除了斯米克相对稳定之外,还很少有企业走出这个怪圈,无论是后来的亚细亚、四维、鹰牌等上市企业,还是之前的涪陵建陶、福建豪盛、福建双菱等一些泛陶瓷企业,都无一例外的走了弯路,也有企业因为亏损被迫退市卖壳,上市似乎已经成为陶瓷企业的“运营雷区”。

  作为“中国专业卫浴第一家上市公司”,四维曾经是卫浴行业的佼佼者,国内卫浴企业学习的对象。现在稳居民族卫浴品牌排头兵的箭牌卫浴,其领军人谢岳荣都曾经到四维取经。可惜好景不长,上市后的四维并没有运用好募集来的大量资金扩大生产,改进设备,而是转向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金融等等。当时的四维希望通过对地产等行业的投资来找到新的利益增长点,但是多元化的结果不仅仅是资金流失,也丧失了原有的卫浴行业竞争优势,导致四维走向了连年亏损的局面。2009年5月,四维控股转让了其旗下重庆地区“四维卫浴”业务和资产。

  2010年3月31日,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包括通荣磁化、泉顺发工业、亚细亚集团、发得科技和爱优利EMS在内的五家企业将被摘牌。相关股票自4月1日起停止交易,其中亚细亚集团(ASA)为在新交所上市的中资概念“龙筹股”公司。根据新交所的条规,凡是连续三年蒙受税前亏损,以及120天内的平均每日市值少于4000万新元的公司都会被列入观察名单中,如果名单中的公司仍无法符合盈利或市值要求的话,就不得不面对被摘牌厄运。

  作为佛山陶瓷行业早期的一个标杆企业,鹰牌陶瓷1999年在新加坡上市,1999年,整个亚洲股票市场表现都很差,但是鹰牌发售2.3亿股,募集资金超过3300万美元,被业内称为“一只特别幸运的鹰”。

  如果说四维卫浴上市以后的弯路来源于“被金钱冲昏头”的盲目多元化,鹰牌陶瓷的陨落则被归咎为公司治理结构过于复杂,决策效率低下,一再丧失发展良机。募集的资金未能及时用于企业扩大生产、改造设备,直接导致了鹰牌状态低迷,一直未能真正从低谷中走出。前总裁张孟友后来直言,“在企业亏损的时候鹰牌控股不但没有进行投资,反而将钱都分掉了。”2009年11月,鹰牌陶瓷被收购。

  东鹏走好

  上市募资有利企业发展,陶企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包括欧神诺、新中源、蒙娜丽莎等陶企,曾在不同场合表示过上市的意愿,但皆因各种原因尚未成功。一直以来,大多陶瓷行业企业上市后都表现不佳,上市“魔咒”一说在行业从未消散,因此东鹏上市也受到诸多关注。

  “陶企对上市又爱又怕。”在业界专家张永农看来,内部管理不够完善、相关数据不愿公开是阻碍陶企上市的主要原因。佛山陶企一般是民营企业,有些是家族企业,内部人情关系复杂,很多时候是靠人管人,而非制度管人。制度建设不完善是这些企业的软肋,但上市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管理,这对这些企业来说是一大挑战。生产、营销是影响企业生死的关键,很多企业应付这些已经焦头烂额,腾不出手来梳理企业制度。

  另外,上市公司要求数据公开透明,但陶瓷企业有一个惯例,营销数据不对外公布。记者曾多次询问包括新明珠、新中源在内的多家企业每年销售额,但均被告知“不方便透露”。新明珠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陶瓷企业看似很大,其实销售额很小,佛山所有陶瓷企业的销量,可能还比不上一个美的。陶企怕数据公布出去,公众发现这个”秘密“,也怕同行为攀比数据造假。

  其实,相对于上市本身,业界人士更关注上市后东鹏的表现。“东鹏上市的主要目的可能不是募资,而是保持行业的‘霸主’地位,提高名气。”张永农表示。东鹏官网的一组数据显示,按2012年零售价值计,东鹏是中国最大的瓷砖公司。“一般情况下,陶瓷行业不需要大笔资金搞开发。”他进一步阐述,但上市后,东鹏的品牌影响力会增强,经销商对品牌的忠诚度也会增强。

  股市有风险,上市须谨慎,上市在给企业带来强大发展动力的同时,也给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事实表明,资本运营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怎么运用。这一点在陶瓷卫浴行业尤为明显。陶瓷卫浴乃至建材都属于传统行业,市场规模比较稳定,很难出现爆炸性成长。所以虽然东鹏属于行业龙头,但也同样需要投资者的耐心。

  文/陈秋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