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饮食要限盐少盐,这一观念如今已逐渐被具有保健意识的人群所接受,并将之视为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不过,食盐对高血压有“阴阳效应”——其中的钠离子可增加患高血压风险,而氯离子却有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风险。
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用盐呢?
氯离子作用多不可或缺
我们日常吃的食盐,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氯化钠。而盐中含有的钠离子,是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但盐中的另一种成分——氯离子到底有何作用?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氯离子广泛分布在人的全身各处,不但能与钠离子一起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与渗透压,还是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参与将血液中二氧化碳输送至肺而排出体外的“功臣”。更值得一提的是,氯离子还起着参与胃液中胃酸形成、促进维生素B12和铁的吸收的作用,兼能激活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促进食物消化。它还能刺激肝脏功能,促使肝中代谢废物排出,甚至有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作用。
人体一般通过膳食获得氯,主要来源是氯化钠,另有少量来自氯化钾。最常见的食盐、酱油等调味品,以及各种酱菜等盐渍腌制品、熏卤咸味食品等,摄入量往往大于需要量。但不合理的配方膳,或是大量出汗、严重腹泻、呕吐,或因治病需要使用利尿剂、体内严重失水者,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氯缺乏。氯缺乏经常伴有钠缺乏,严重时可造成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易导致胃酸不足、消化吸收不良,并加剧脱发、牙齿脱落,甚至肌肉收缩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食盐摄入绝非越少越好
近年来,各种科普保健节目和文章中大力提倡控盐限盐,减少食盐摄入以防高血压等疾病。
这种提法是有针对性的。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人每天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5克左右,我国整体人群的摄入量远远超过这个标准。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从地域上大致呈“北高南低”之势,这与北方人盐摄入量高、南方人饮食相对清淡有关。但即便是在饮食清淡的地区,成人日均盐摄入量还是普遍高于我国营养学会建议的6克标准。针对这一现状,确实有必要大力提倡清淡饮食。
但食盐的摄入量也非越少越好。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老年人为防高血压病尽可能少吃盐,每天连最基本的盐摄入量都达不到,长期限盐过头,热天多汗时浑身乏力,甚至出现晕倒。有报道指出,美国对19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长达4年的观察,定期对他们尿中的食盐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尿中食盐含量最低的病人,比含量正常的人心肌梗死发病率高4倍。所以,即使是高血压人群,日常饮食中少盐限盐也得有个度,不能走极端。
吃多少盐合适视个体情况定
科学控盐,绝非越少越好,但这个度到底该如何把握?
这要视个体情况而定。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人群钠的推荐日均摄入量折合成食盐为:4~6岁为2.3克,7~10岁2.5克,11~13岁3.0克,14~17岁4.5克,成人6.0克。这个量不但包括做菜时加进去的盐和酱油,还应将所吃的酱菜等盐渍腌制品、熏卤食品等含盐量估算在内。
不过,对于在高温下作业、从事剧烈运动或高强度体力劳动,特别是出汗过多者,或因腹泻、呕吐体内严重失水者,应根据情况需要补充多一些盐分,及时纠正因体内盐分流失过多可能引起的电解质紊乱。
摘编自《法制文萃报》
文 翁淑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