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收藏

  像毛玻璃的石头身价打着滚儿往上蹿。

  一个朋友走火入魔,把好好开着的一个商店和一个餐厅给卖了,跑到和田去挖玉,美其名曰是投资文化产业。他这做法,和煤老板转行投资电影产业差不多,失败的可能性远大于成功。事实证明,没过两年,他就打电话找我这个穷人来借钱了,当然有也不能借他,因为一万个馋人的钱包也填不满玉龙喀什河。哎!都是所谓“收藏热”闹的。

  我平时闲下来就爱看电视台的收藏类节目,不是看藏品,而是看热闹,看看各路神仙们,怎么把一个个不值钱、艺术价值也不高的东西,给忽悠出大价钱来;他们能把一个原本小众的、沾点文化的事儿,给炒成大众的理财运动。这一切没点儿本事真不行。

  举个例子说,老年间玩翡翠,不沾点绿,种再好也不值钱,顶多算个边角料,好工匠见了都懒得动刀。现在呢,好料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于是炒作大师们就把一点绿没有的“翡翠”赋予新的说法、新的价值,于是这些有点儿像毛玻璃的石头,身价就打着滚儿往上蹿,弄得老收藏们找不着北了。

  和田玉也一样,原本产自新疆和田一带的玉才能叫和田玉,产在山上的叫山料,产在玉龙喀什河里的叫籽料,从山上滚到河里,再被河水冲刷圆润的叫山流水料,这都是最起码的常识。以前新疆的采玉人是光着脚到河水里去找玉的,完全凭脚的感觉来判断哪块石头有可能是玉,过了脚这关,再用手扒出来看。这几年急功近利的采玉人,是开着铲车去河床里挖玉的,据说玉龙喀什河已经被翻了几个个儿,几年间,隐藏了千万年的和田玉居然快绝户了。

  当一件事儿变成一个产业的时候,也是好事儿开始变味儿的时候。现在你再说买块和田玉,你可能买到的是俄罗斯玉、阿富汗玉、青海玉甚至韩国玉,因为它们今天都嫁入豪门,改姓和田了。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玩收藏,有钱没脑子的人必定失败,相反有脑子但钱不多的人,只要玩得好,却可能成为大家。马未都的成功首先是他对文玩的热爱,其次才是升值空间之类的事。

  收藏家老张更是如此,旁的不说,光紫砂壶他就有千把开外。有一次去他家,我拿起那把正沏着茶的壶看了一眼,吓一跳,赶紧放下,怕摔了,那是把陈曼生的壶。这才发现旁边放着的几把壶,也都是顾景舟等一干大师的作品,论价钱,现在哪一把都在百万以上。当然,老张当年买壶可没花那么多钱。“文革”期间“破四旧”,砸了好多宝贝,但茶壶这东西貌似工农兵群众喝茶也得用,算不得“四旧”。老张家门口不远处,就有个卖紫砂壶的商店,他没事就去那儿连买壶带转悠,一来二去的和人家混熟了,新壶一到就主动上门通知他,让他先去挑。所以他的很多名壶都是那会儿进的,贵的十块八块,便宜的块八毛。

  当我眼冒绿光看着那几把价值百万的名壶时,扪心自问,假如当年我家对门也有个紫砂壶商店,我会没事儿就过去拎一把回来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我眼里,茶壶这东西只有点儿实用价值,有一两把足矣。所以,我笃定成不了收藏家。我的同学老田可能行,两年来这厮没事就往宜兴跑,据说开始是去收茶壶,后来干脆把某人的壶全包了,近来江湖上传闻他干脆开始收作坊了!原来,当代玩收藏是可以玩财物全收的,高!老张要知道了,绝对找不着北。

  摘自《北京晚报》

  文 馋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