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浪潮来袭
- 来源:信息方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智能,可穿戴设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1-03 13:26
从概念到技产品,可穿戴设备在这一年间一直吸引着大家的关注,试水者也由原先的科技巨头开始向中小企业拓展。但是在标志性产品与应用还没有出现的情况下,想在这个市场捞金也不是那么容易。
从概念到产品,可穿戴设备在这一年间一直吸引着大家的关注。从备受关注的谷歌眼镜、苹果iWatch、盛大GEAK智能手表、百度“咕咚”健康手环,到映趣科技inWatch,康康智能血压仪等等,可穿戴设备可谓琳琅满目。在这一年中,可穿戴设备在各大科技媒体上频繁亮相,并且试水者也从原先的科技巨头开始向中小企业拓展,均希望在这座还未被深度挖掘的金矿上捞上一笔,但是谈何容易,在没有一个标志性产品与应用出现的情况下,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仍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制约。
在2013年八月中旬举行的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多款可穿戴设备集中亮相。索尼最新版SmartWatch高调亮相,让中国极客们能够抢先体验,此外,“咕咚”手环、移动健康新贵康康血压仪与快乐妈咪胎语仪也都出现在此次大会展会上。因此,可穿戴设备被认为将是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
此前,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在2013创新嘉年华论坛上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可穿戴式设备不仅是一个新趋势,更是一种新的用户界面。而基于硬件及互联网的可穿戴式设备有机会取代智能手机现在的地位。”
但是对于究竟智能手机会不会被取代,很多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我国首家IC元器件自营电商科通芯城执行副总裁朱继志就表示:“智能手机的发展给可穿戴设备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今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也将会更多地与智能手机或者其他智能终端进行配合。”
可穿戴设备大波来袭
可穿戴设备,尤其是像谷歌眼镜这样的产品,大多会给人一种未来感,刚开始接触这个概念,也就是去年的时候,它还只是一个概念,受众联想到的仍然是一些科幻片或者是美国间谍片。可是时隔一年,这个概念已经变成了产品,并且产品形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从谷歌、索尼、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的加入,到国内盛大、百度等国内大公司可穿戴设备的陆续推出,以及映趣科技、康康血压等中小企业的加入,可以明确看出,可穿戴设备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因为可穿戴设备的顾客群不像手机一样主要集中在年轻人身上,老人与小孩均可能用到与运动健康相关的一些产品”,朱继志告诉记者。
可穿戴设备在一年之内,从概念发展成为多种产品,这与智能手机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智能机广泛普及的前提下,很多技术难题、成本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因此可穿戴设备才会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迅速崛起。
如今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格局并没有确定下来,产品模式也不是很清晰,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该领域,“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朱继志强调,“在技术难题解决之后,接下来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应用,不管是健康运动类应用,还是比较新奇有趣的应用,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市场还未被挖掘,这实际上也是一座不小的金矿。”
确实如此,可穿戴设备具有很强的互联网属性,它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要想发展、培养起用户习惯,必须与相关的应用结合起来,朱继志表示。在他看来,可穿戴设备与应用场景会同步发展,并且相互促进。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在2013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称,智能可穿戴设备正作为一类重大科技变革而兴起,将像上世纪80年代的PC和目前的移动计算及平板电脑一样推动创新。
众多科技巨头的加入,给了很多中小企业信心,也让很多人更加看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以致于有人宣称:“可穿戴设备是继手机之后的又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对于这一点,朱继志表示,众多公司一起投入,技术或者成本问题就会很快被解决,而且与应用相结合,可穿戴设备作为一个人与环境间数据交互的介质,更方便用户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从可穿戴到想穿戴
同样是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智能手机新宠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被问及对可穿戴行业的看法时说道:“不看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他解释,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掘金是个复杂且系统性的问题,需要整条产业链配合操作,但目前产业链还未成熟,因此大规模商用化仍需时日。
其实,除了产业链不成熟之外,还有很多影响可穿戴设备大规模商用的因素,可穿戴设备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已购入或者体验过谷歌眼镜、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的用户表示,可穿戴设备的触感不是很好,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而且别人一眼就能发现。这些问题是可穿戴设备1.0共有的一个问题,设备并没有真正嵌入到人体或其穿戴中,用户体验比较差,因此用户粘性也比较低。
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市场还处于前期培育阶段,整个市场规模较小,真正创新性的应用还没有出现,因此缺乏一种像智能手机上类似微信的应用来充当这些设备与用户之间的粘合剂。“今年可穿戴设备市场不断推出新产品,照此看来,明年用户会有一个少量的积累,而产品改进、用户体验改进以及用户规模的扩大是一个同步的过程”,在被问及可穿戴设备用户粘性的问题时,朱继志这样解释。
其次,能耗问题也是限制可穿戴设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运动外设厂商JawboneCEO侯赛因.拉赫曼(HosainRahman)曾在路透全球科技峰会上说:“所有的可穿戴设备都受到电池技术的制约”。因此,从内部芯片、CPU到功能设计上,可穿戴设备都应该尽量减少能耗,为用户除去每天充电的烦恼。
最后,面对类似功能的手机APP的挑战,可穿戴设备应该明确自己的细分定位,在朱继志看来,可穿戴设备与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之间是一种相互配合的关系,谁都不会被谁取代。
从可穿戴到想穿戴,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现在可穿戴设备有很多问题,但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日渐成熟,用户习惯也会随之培养起来。
更精准、无意识的多元化探测设备
正如上文所说,可穿戴设备充当着记录者的角色,记录人体特征数据,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视机等所有终端保持互联,通过对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的挖掘,实现对人的健康管理,以及基于这些数据之上的一些更加人性化的应用场景。
“举两个例子来说,晚上睡觉的时候智能手环正常开启,探测你的体温数据,这些数据返回处理器处理完成之后,自动控制空调,让你有一个更加舒适的睡眠环境;或者是开车的时候,智能纽扣可以监测你的心率,通过心率变化提醒要不要停车或者帮忙拨打急救电话等等。未来的可穿戴设备一定是超出健康管理范围的,通过对人体特征数据的记录分析来实现对人更好的服务”,朱继志向记者阐释了他眼中的未来可穿戴设备。
“今后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一定会是更加多元化的,与现有产品进行整合,发展出鞋子、衣服、截止、纽扣、发卡等各种丰富的产品,而且这些产品不仅是在用户体验上有所提升,而且会更加注重设计与美观”,对于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前景,朱继志这样认为,“不像智能手机的受众群主要是年轻一代,未来可穿戴设备的顾客会更加多样,老人与小孩都将是其使用者”。
总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硬件配置的提升、传感器改善、能耗降低、防水等特性增强。可穿戴设备的便携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它将会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移动互联网爆发性增长点”。各大巨头的介入,也会加快可穿戴市场产业链的完善,使其成为下一个主流。
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