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新型城镇化:确立农民主体地位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新型城镇化,农民
  • 发布时间:2014-01-10 08:53

  --“新型城镇化与社保制度改革”分论坛侧记

  近期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2013年12月28日下午,参加“第八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的5位嘉宾,围绕“新型城镇化与社保制度改革”这一主题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要点、难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参加这一场讨论的五位嘉宾分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董英申、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赵长保、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农村社会保险委员会副主任杜道文、河北彬彤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穆文娟和四川森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生。

  求是《小康》杂志社副社长殷云主持论坛。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赵长保在会上直指中国城镇化的现实问题。为此,他给出了一组数据:中国按常住人口统计2012年底城镇化率是52.57%,然而按照户籍计算,城镇户籍人口占整个人口比重仅为35%,中间差了将近18个百分点。

  对此,杜道文也深有同感,他指出,现在农村绝大多数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城里打工,他们一年能回家一次,甚至已经在某一个城市工作了十多年,但由于户籍问题,他的身份依然是农民。在中国,农民人户分离的现象特别严重。

  因为一纸户口的限制,那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民和他们的孩子不能享受城市里面应有的公共服务,这种现象曾被概括为“半城镇化”。赵长保说,“农民完成了从农村进入城市,进入城门的这一步,但是从农民身份转变为市民身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怎样来剥离限制在户籍上不公的公共服务,让进入城市生活的这些居民能够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会嘉宾都表示,户籍制度改革很值得期待。

  改革需要一个突破口。董英申指出,社会保障无疑在城镇化过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第一就是能够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此外,它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让城乡居民都能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

  董英申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政策已经非常接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也基本一致,尤其是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这两个制度将来要进行整合,实现一体化。

  他相信,到2020年一个比较完善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在中国实现。

  城镇化大发展

  赵长保在会上表示,国家新型城镇化纲要已经发布,而中央也专门召开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他相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镇化发展可能会进入到一个大发展时期。

  赵长保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因此需要健康、稳妥推进,他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首先是尊重市场。他认为,怎样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承担的作用,怎样划分边界、职能,这是很重要的。

  他还认为,城镇化要避免一哄而上,急功近利,而应该走更健康的发展路线。另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及整个城镇化人口比率提高,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拔苗助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赵长保说,无论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特别强调一张蓝图画到底,不能说换一个新的班子,就要重新绘制未来的规划,那么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同样是这样,科学规划对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对赵长保这一说法,穆文娟深以为然。

  赵长保另外还指出,城镇化要合理布局、生态和谐,同时要严格保护耕地,杜绝浪费土地资源。此外,城镇化的规划水平应该进一步提高,建筑质量和管理水平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最后,他指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不要忘了建设新农村,中国要美,农村首先要美。

  放眼世界经验,赵长保认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的支撑。他指出,历史上曾经有101个国家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能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只有13个国家。能否跨越这个陷阱,是我们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

  重新定格作为主体的新型农民

  近期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

  李学生在会上自称是地道农民。他认为,城镇化一定是当地人,主要是农村人的城镇化,不是城市人的城镇化,而城镇化的形成一定源于有竞争力的现代化农业,如果没有与城市人相等的产业效率,那么城镇化就是一句空话。

  李学生身体力行,采取了集体加合作社加农户合作模式,探索出一条带领当地农民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而他的公司每年能解决500余人的就业问题。

  杜道文则指出,中国的城镇化肯定由农民来发挥主体作用。未来承担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应该有理想,有思想,有文化,还要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因此,要重新定格承担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作为主体的新型农民。

  然而,如今农村“空心化”严重,留在农村的多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他们怎么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承担主体力量?杜道文指出,这就要求在外创业的、在外有成就的农民,多回报自己的家乡,有钱出钱,有思想出思想,有技术出技术,有能力出能力,为城镇化建设尽个人的力量。

  在杜道文眼里,今后应该没有“市民”、“居民”、“农民”的概念区分,在城乡生活的人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文|《小康》记者 温晓薇 北京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