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醒醒吧,服务业!

  • 来源:信息方略
  • 关键字:可穿戴设备,O2O
  • 发布时间:2014-01-23 16:07

  可穿戴设备和O2O实在是太火了。某天打开微信,我订阅的三十多个公众账号里,十几个标题是可穿戴设备,十几个标题是O2O,只有互联网金融在其中偶尔露个脸。

  可穿戴设备有着从娘胎里带来的科幻范儿气质,甚至有时我会觉得,它之所以这么长时间并未能顺利普及,除却技术本身的问题,不接地气的姿势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可以说,目前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并没有超出人们的想象。如果这么个新玩意儿能做到的,我的手机也都能做到,我干嘛还要花这个钱?就为了证明我是个潮人吗?

  再说直白点,现在的可穿戴还不够吊丝。你能想象那些劳动人民经常光顾的烤串摊、大排档的信息出现在Google Glass的本地服务中吗?下了工的工友们戴着Google Glass围坐在铺着塑料布的塑料桌椅旁,左手拿着啤酒瓶,右手在眼睛旁边来回摸索着……这应该是出现在宁浩电影中的桥段才对。

  再来说说O2O。去年的一次活动上,搜狗CEO王小川总结了O2O可能的六种形式。用他的话说,BAT三大巨头分别完成了人与信息的连接,人与商品的连接,以及人与人的连接。而剩下的想象空间则留给了人与各种服务的各种连接。这里的服务不光包括吃喝,还包括玩乐。比如家里的硬件开始联网,现在更多的软性服务正与线上平台打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O2O中最重要的环节还是中间的2。如何形成信息通路,发现服务需求,并顺利满足需求,是2014年值得讨论的关键话题。线下有能力的公司往线上走,把自己去中间化,把自己和互联网对接起来。这是大公司的玩法。互联网企业搭平台,把线下的小企业拉上来,并且标准化。这是小公司的玩法。但不管是大玩法,还是小玩法,融入现有的一切,比生造出一个新奇玩意,来的更加可持续。因为核心吸引力是产品带来的服务,而不是产品本身。这也是互联网改变实体经济的思路。

  以服务之名,可穿戴设备和O2O可以归结到同一个游戏。只不过一个是玩具,一个是玩法。如何发掘需求,如何提供服务,是值得所有行业思考的问题——但不是原来的那个“服务业”。互联网时代,服务业也该醒醒了。

  王婉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