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视界独显科技

  • 来源:信息方略
  • 关键字:显示器
  • 发布时间:2014-01-24 08:43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让本世纪最杰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也在不断的前进。作为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器也在随着电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从最传统的CRT显示器、LCD显示器到现在热炒的3D显示器、最新的头戴式显示器,再到全息投影显示技术、透明显示器、电子纸等正在逐步走向实用的新技术,每一步都体现着人类的智慧与想象力,无不体现着“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1994年前——CRT显示器之球面显像管

  这些显示器都是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采用的是孔状荫罩,其显像管断面基本上都是球面的,因此被称做球面显像管,这种显示器的屏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是弯曲的,这种弯曲的屏幕造成了图像失真及反光现象,也使实际的显示面积较小。

  在此阶段,对屏幕图像的调整也由于受操作系统(主要是DOS系统)的限制,而只能采用电位器模拟调节,也就是显示器下方的一排旋钮,通过这些旋钮可以对显示效果进行简单的调整(包括亮度、对比度以及屏幕大小及方向),这种方法缺乏直观的控制度量,在进行模式转换时容易造成图像显示不正常出现故障的几率也比较大。

  1994年——CRT显示器之平面直角显像管

  为了减小球屏四角的失真和反光,新一代的“平面直角”显像管诞生了。当然,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面,只是其球面曲率半径大于2000毫米,四角为直角。它使反光和四角失真程度都减轻不少,再加上屏幕涂层技术的应用,使画面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各个显示器厂商都迅速推出了使用“平面直角”显像管的显示器,并逐渐取代了采用球面显像管的显示器。

  1998年——CRT显示器之完全平面显示器

  一种崭新的完全平面显示器出现了,它使CRT显示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显示器的屏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是笔直的,图像的失真和屏幕的反光都被降低到最小的限度。例如LG公司推出的采用Flatron显像管的“未来窗”显示器,它的荫罩是点栅状的,使显示效果更出众。与LG的Flatron性能类似的还有SamSung的丹娜(Dyna Flat)显像管。另外,ViewSonic、Philips等也推出了自己的完全平面显示器。

  1998年——液晶显示器

  1998年:液晶显示器,或称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它的主要原理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今天的液晶显示器中广泛采用的是定线状液晶,如果我们微观去看它,会发现它特象棉花棒。与传统的CRT相比,LCD不但体积小,厚度薄(目前14.1英寸的整机厚度可做到只有5厘米),重量轻、耗能少(1到10微瓦/平方厘米)、工作电压低(1.5到6V)且无辐射,无闪烁并能直接与CMOS集成电路匹配。由于优点众多,LCD从1998年开始进入台式机应用领域。

  20世纪90年代——LED液晶显示器

  LED显示器也属于液晶显示器的一种,LED液晶技术是一种高级的液晶解决方案,它用LED代替了传统的液晶背光模组。高亮度,而且可以在寿命范围内实现稳定的亮度和色彩表现。更宽广的色域(超过NTSC和EBU色域),实现更艳丽的色彩。实现LED功率控制很容易,不像CCFL的最低亮度存在一个门槛。因此,无论在明亮的户外还是全黑的室内,用户都很容易把显示设备的亮度调整到最悦目的状态。在以CCLF冷阴极荧光灯作为背光源的LCD中,其中不能缺少的一个主要元素就是汞,这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水银,而这种元素无疑是对人体有害的。

  20世纪90年代——3D显示器

  3D显示器一直被公认为显示技术发展的终极梦想,多年来有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日本、欧美、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于20世纪80年代就纷纷涉足立体显示技术的研发,于90年代开始陆续获得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现已开发出需佩戴立体眼镜和不需佩戴立体眼镜的两大立体显示技术体系。传统的3D电影在荧幕上有两组图像(来源于在拍摄时的互成角度的两台摄影机),观众必须戴上偏光镜才能消除重影(让一只眼只接受一组图像),形成视差(parallax),产生立体感。

  刘舒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