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化,支付的未来?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平台化,支付
  • 发布时间:2014-02-12 16:22

  支付,与人类的商业活动相伴而生,从远古时期的易物交换,到货币诞生并被应用于商业,再到金融活动产生,支付又被赋予了资金周转的属性。去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异常火爆,支付则成为了这一领域焦点中的焦点。支付几乎成了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通行证,原因是什么?支付未来又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居于怎样的地位?

  支付宝:阿里金融大厦的支柱

  早在几年以前,阿里巴巴集团即做出了将支付宝从其电子商务基础服务平台推向更高市场层次的战略决策。可以说,从那时起,阿里就不再将支付宝仅视作一个方便网购的支付工具,而是对其报以更高的期望。去年,对互联网金融的推进起到启蒙示范作用的余额宝,正是支付宝旗下的产品。不仅如此,与余额宝几乎同时出现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掀起同样巨大波澜的“信用支付”也与支付宝密切相关。对于上述三项服务,业界有评论:“阿里用余额宝、信用支付以及原有的支付宝三项服务,实现了银行‘存’、‘贷’、‘汇’的三项核心功能。”从中不难看出,支付宝在这其中扮演了基础平台与联接纽带的角色。可以预见,未来,阿里的其他金融产品与服务也将基于支付宝平台。如果说阿里金融战略的根基是淘宝、天猫两大电商平台,支付宝就是联系这一根基与其金融产品的支柱。

  从支付宝近几个月的发展,人们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一个趋势:支付宝变得越来越像淘宝与天猫,以平台的形式提供服务,银行,运营商,乃至水电等公共服务部门则像淘宝上的卖家一样入驻这一平台,开展各种业务。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以买保险、购机票等服务为例,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个人力量很有限,无法要求商家提供个性化服务。平台可以聚合信息,促进信息透明化。平台还可以增强消费者与商家谈判的能力,促进谈判的平等。平台化的发展方向已经随着支付宝不断的版本更新体现得越发明显。

  微信支付:支付平台化的开创者

  正是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之间的战火,让移动支付成为年度趋势的代名词。和支付宝相比,微信凭借二维码、公众账号及应用内支付三种模式在支付领域横向拓展,不仅寄希望于抢夺线上电商的支付份额,更瞄准了支付宝力量尚显不足的线下传统零售店面。

  早在微信5.0推出时,腾讯微信产品部助理总经理曾鸣就曾明确指出微信做支付的逻辑:它不是一个纯粹的支付工具,而将在其工具能力的基础上,把微信的一些优势,譬如在移动端的用户基础能力、社交能力和开放能力作一个整合,以用户体验为基础,探索微信支付服务和价值的平衡。事实证明,微信将支付作为独立平台推出,也代表了微信的一个更加明晰的主线定位:它不再是一个只能“摇一摇”的社交软件,而是一个为个人服务、注重体验的生活平台。微信5.0不仅严格管控了个人账号,弱化其媒体属性,也大力发展企业账号及支付功能,试图打破“平台不赚钱”的“惯例”。鉴于微信5.0的推出早于支付宝体现支付平台化趋势的重要更新之前,可以说,微信支付是支付平台化的开创者。

  支付平台化的内在逻辑

  平台化似乎已经成为支付发展的大势所趋。不过,未来的支付平台究竟将以怎样的面目示人?

  另一家国内主要第三方支付企业易宝支付CEO唐彬曾将自己理想中未来的易宝支付描绘成一个“支付+金融+营销”的服务平台。在他看来,随着跨界支付的发展,金融和营销将成为未来易宝支付的主攻领域。

  在唐彬看来,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互联网金融:第一是工具层面,例如电子银行实现了产品销售渠道的电子化;第二是平台层面,通过网络整合资源并开放共享,这也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兵家必争之地。

  支付具有金融与网络的双重属性,在支付牌照发放之前,支付以体现网络属性为主。而在后牌照时代,经过近年的逐步发展,支付领域已经从之前的生活类服务和行业应用延伸到现在的网络金融服务,在金融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支付企业可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面向商户端的理财服务。例如使用线下支付的商户,可以将交易流水存在支付企业,后者为其提供利息或基金等理财服务,最终实现的增值收益部分双方分成。二是向垂直行业的供应链融资,向产业链条上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以易宝支付为例,其支付业务主要集中在航空、保险、旅游、游戏等行业,对各个行业各个链条上的交易信息了如指掌,因此能够对链条上的企业信誉情况做出快速评定,实现快速审核。

  此外,支付还有望与营销结合,成为后者的助推力量。其中的原因在于,支付是交易的核心环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整合分析后,就可以帮助商家发现商机。“哆啦宝”就是一款典型的建立在支付基础之上,能够帮助商家实现营销的服务。

  上述商业模式的实现,都有赖于包括但不局限于支付功能的广义服务平台的建立。这便是支付平台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从支付平台到交易服务平台

  通过支付平台化建设,支付企业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客户资源,从而覆盖越来越多的行业,变支付平台为更加广义、高层次的交易服务平台。可以仔细想想谷歌,谷歌不只是个搜索公司,而是个信息服务平台。人们来谷歌是为了信息,不是为了搜索这个动作。用户使用支付,除了希望得到相应的支付服务,还希望信息对称、价格实惠、服务个性化等更多的交易服务。而未来的支付服务平台就应该可以提供这样的交易服务,从而发展成为交易服务平台。

  类似的发展思路也许是支付平台的未来方向之一:第一步,将支付的根基扎牢;第二步,提供更多金融服务;第三步,推出营销服务。最终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开放的交易服务平台。

  支付: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入口

  无论是余额宝,还是微信支付,抑或是“哆啦宝”,众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与商业模式,都建立在支付工具的基础之上。而支付从工具发展为平台,从支付环节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实现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服务,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说,支付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入口,由此生发出的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将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本刊记者 阙星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