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国企”的真实含义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市场,改革
  • 发布时间:2014-02-13 08:37

  编者按:

  未来十年,将是中华民族复兴史上最宝贵、最关键的十年。中国经济如何发展,社会结构乃至政治结构如何演变,如何适应未来的发展而主动地、自上而下地“重启改革”?

  主动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不失时机地推动各项改革应是我们在转折时期的首选。本期推荐《改革:中国关键十年》,通过官员、学者以及企业家的思想碰撞,为中国重启改革建言献策。

  所谓改革开新局,有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制。现在的体制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尚不能称之为一个现代的市场经济制度。

  现行体制的“短板”表现为,市场没有完全形成,它的产权基础是模糊的,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例如土地产权正是许多问题的根源。目前,对于建立市场和保护产权的重要性,人们已形成共识,缺乏竞争却往往被忽视,而市场的灵魂正在于竞争。

  市场赋予力量,竞争带来繁荣。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说:“单单利用市场是不够的,单有私有化也是不够的,真正需要的是自由私人市场,这里自由的含义是对国内外的资源进行公开竞争。”

  即使赞成市场化改革的人,对于什么是市场也常常有误解。市场机制为什么能有效配置资源?为什么能形成所谓兼容的激励机制?根本原因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机制反映供求,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权力控制下的市场经济,价格信号是扭曲的,不可能有效配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改革取得很大进步,一些不好的现象也随之出现,有人解释为市场化造成的。事实上,这不是因为市场化,而是权力控制了市场交易。当时思想上的许多争论一直延续到最近几年,中国出现的问题到底是因为市场化还是反市场化?

  答案是,没有竞争的市场比没有市场更可怕。不论买卖一方有行政上的控制权,还是买卖双方都被一个更高的行政权力所控制,都不是市场交易。在权力支配下失去了竞争性的市场,只是一种貌似市场的假市场。

  市场机制是解决中国深层次问题的突破口,新形势下的市场作用更应被重视。市场经济的基础是民营企业,如果有强大的国有企业任意占有资源、占有各种利益和特权,对市场经济是一个巨大的破坏。因此,改革要向市场经济过渡,国企改革是重头戏。未来要实现GDP翻番,或者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国企改革十分重要。国企改革不好,就不可能组成一个有活力、有效力的民营经济整体,对社会稳定也带来诸多影响。

  国企要做大,应该用一个好的系统来梳理改革。今天的国企与从前的国企是不一样的,因为从1990年开始,大规模的改制和上市、引进信贷公司治理制度等等,使得2/3的国企开始亏损。而到今天,很多国企依然非常有能力,有很大进步。问题在于,由此产生了很多错觉和幻觉,感觉国企本身基因就是好的、强的,要继续做大做强,这只是一种幻觉。

  一个企业,不论是国企还是私企,要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小型经济体,本岛虽小,但是它有很好的航空公司--新航。作为国企,新航与国泰、华航、英航等全球最好的航空公司竞争。新加坡拥有政府主权,它一定是要有回报、要赚钱的,这与中国国企的体制不同。非商业的动机,导致银行体系基本上破产,即使国企新有的模式经过改制重组,也都面临一个新的困境和瓶颈。信贷公司都是有模式的,有董事会、外部董事、有披露,但是治标不治本。归根结底,董事会不是最高的决策机关。国企要做得好,一个两个好企业是可能的,但是不能太多,占整个GDP的比重不能太高。国家要支持一些公共品和服务性行业,如普通邮政和军工。大部分营利性的行业,应该让民营企业去做。

  剩下的国有企业,应该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实行董事会负责制,包括管理团队选拔、任命、薪酬、考核、奖惩,都应由公司来决定,而不是由组织部门决定。近些年,“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做成功的寥寥无几,正是由于决策机制的问题。

  此外,整个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要改革。国有企业资产应划拨到社保,由于老龄化,中国的养老缺口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隐忧,对社会稳定而言是很大的威胁,必须充实社保。新一届政府要有魄力,3年内把整个国有经济的比重降低,剩下的国有企业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以商业化为导向。国有企业的存量,基本上划入国家社保资金。

  毫无置疑,全球洪流朝着市场驱动发展,一个健全的治理结构尤为重要。德国有一些十分有意思的经验,比如两层董事会、监事会制度。一层是董事会,实际上是管理角色,它上面还有一个监事会。另一层是执委会,确保管理企业是非常健全的,运用的资源也是非常有效的。执委会上面有一个更为多元化的监事会,是员工各方面利益的代表,与政体没有完全直接的关系,而是强调如何找到权力的制衡机制。

  推荐语

  守本分,有期待

  推荐人:王石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中国新一届领导刚上任就提出了以市场为主导、“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深化改革目标。这对每一位支持市场的企业家而言都是好消息。

  人类社会的近代历史,或许能为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的蚂蚁社会的“运气”提供一点解释:自上而下的、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的变革,运气就好些;自上而下的、过程中要掀桌子的变革,运气就差些。我不愿将这种进程简单描述为“革命”或“改良”,因为这种二元话语体系其实限制并束缚了我们对社会进程的想象。我们需要更包容、更含蓄、更容易说服其他人的话语方式来讨论“社会转型”问题。

  我很赞同“理念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这种说法。参与到他人中间也好,引导他人到我们这边也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认清我们所肩负的使命,并且正视它、理解它、响应它,改善作为社会细胞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身处的单元、组织和社区。

  冯仑提出企业家对改革的态度应该是:守妇道,有期待。但他也强调,守妇道的前提是要能给妇人以期待。守妇道,仅仅是一种略带自嘲的自我安慰。企业家们当然应该更谨言慎行,作为市场力量的代言人,必须为市场的健康发展负责。

  企业家们对改革的期盼和设想,在这本文集中多有体现。但市场的力量不能总是等政策、要条件,企业家们更应从自己做起、从自律做起,努力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为中国的现代化、市场化做出更多努力,这才是面向未来的企业家精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