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还是收敛?

  无论是全球股市,还是A股行业,分化行情已演绎1年有余。春节前后,A股越演越烈的分化行情竟在上周出现波折,沪深300、中小板指大涨3.76%和4.28%,而创业板指却下跌1.10%,行业中银行、有色金属、交通运输等板块大涨,仅传媒与国防军工下跌。投资者开始怀疑,A股分化行情是否已走到极致,接下来必然走向收敛?

  金融、周期板块能否起来,这取决于宏观经济强弱。1月的PPI显示经济的价格动能依旧不足,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PPI之差已连续多月出现停滞。考虑社会、政府治理变革的影响,甚至是嫖娼之类地下消费的控制,可能将进一步抑制消费,这也预示着下游行业毛利率改善的空间变小,虽然中上游行业的价格有所企稳,但是下游的驱动因素减弱,供给端暂时改善带来的影响必将难以持续。因此,金融、周期板块并没有宏观经济的强支撑。

  另一方面,以矿产资源为代表的强周期行业正面临着债务考验,这在货币偏紧的环境中尤其不利。2011年煤价上涨拉动了煤炭行业的投资,使得当年能源类信托的发行量高速增长,这些产品的期限通常在2年左右,现在或今后一段时间将是这些产品到期兑付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周期趋弱、产能去化的背景下,这些公司的财务状况或将承受更大压力。考虑以上两点,金融、周期仍难有趋势性机会。

  转型背景下,新兴成长风格一以贯之。但对新兴成长的认识,未来市场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角。比如规模,市值规模在之前的投资选择中极端重要,但未来作为定价因素的影响力可能弱化,因为在想象力耗尽之后,规模只剩下一身空皮囊。另外,在目前概念盛行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也需要提高对估值的考虑权重,因为估值是股价的另一双翅膀,在台风口,即使是猪也能飞,但着陆肯定是个问题。

  回顾年初至今,海外市场盛行的概念仍是智能穿戴、电动车、生物科技和机器人之类,虽是老生常谈,但这些仍然吸人眼球。比如特斯拉股价年内已上涨30%,虽然国内无上市公司入围特斯拉供应链,但沾边电动车产业的公司已鸡犬升天。加之万向成功收购菲斯科,电动车概念又有了新的题材元素。生物医药也是颇有看点的主题。就美国市场来说,至少有两大因素支撑生物医药继续向好:一是许多小公司成为大型公司的科研引擎,大公司不再收购兼并小公司,而是通过在资金、科研和市场化推广等方面支持小型公司,防范医药研发的高风险;二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人类对疾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某些疾病可通过生物科技治疗。

  总结而言,我们对权益和债券的短期表现展望积极,对股票的行业配置仍然偏向新兴成长,但更加考虑估值的安全性。另一方面,2月通胀水平将大幅下行,对债市暂时构成支撑。

  魏凤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