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葛霖汇丰的“牧师”银行家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斯蒂芬·葛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3-29 14:34
靠在沙发一角,斯蒂芬·葛霖(Stephen K Green)一手拿着话筒,一手顺势比划,偶尔频频点头,偶尔将嘴角勾起一条弧线,一副特有的英国绅士姿态,他似乎更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回答记者的提问。尽管细卷的白发彰显出岁月的斑斑印记,但他精神矍铄的样子却散发出年轻人的激情,这番激情从清华大学舜德楼散播开来,直击莘莘学子的心房。
他就是汇丰集团(下称“汇丰”)主席斯蒂芬?葛霖。当金融危机使周遭的一切显得脆弱时,他却用尽心血撰写《金融的王道》一书,用哲学般的思想向世人解构金融界的喧哗和骚动,他知道,“这将是我们出发的地方,而且是生平第一次知道的地方。”
当那些在全球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人们依然在吐露对世界的担忧和希望时,葛霖正分享着对亚洲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展望。如果葛霖所执掌的汇丰能成为中国上海未来将要开设的国际板上第一家上市企业,这对于汇丰在中国业务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
看好中国,想上国际板
当“次贷”作为一个颇具震撼感的字眼出现在世人眼中之后,世界经济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然而对于中国,葛霖依旧信心百倍,“中国的经济非常强劲,从来没有进入衰退,并将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早在2008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也曾说过,“中国衰退的几率等于零。”
在葛霖看来,2009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最快的,而今年各国需要探讨的就是在金融危机中所学到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要确保这样一场经济复苏是可持续的,并且将以一种稳定的方式来持续。
不过,“中国的资本市场仍然不够发达,也可以说欠缺发展。”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葛霖直言不讳,“中国需要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此番金融危机之后,千万不要以为,没有金融市场可能会更好一些,而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事实上,随着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发达,我们更需要一个发挥积极作用的资本市场。”
而对于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而言,衍生产品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尽管衍生品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着杀手锏的角色,但是,衍生品对于资本市场的价值不可否认。“其实,真正的衍生品市场对于资本市场发展非常重要,比如说利率衍生品,还有外汇衍生品市场等。因此,中国也非常有必要发展自身的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市场,这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显得尤为重要。”葛霖坦言。
只是,很多市场依旧对衍生品心有余悸,毕竟在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由于衍生品的创新过于复杂,从而导致创造出的衍生品无法在市场中体现自身有效价值,而这层价值也无法进行衡量,从而灾祸连连。然而,深谙金融之道的葛霖深信,有价值的衍生品应是资本市场发展的积极元素。
毋庸置疑,也只有一个具有积极引导作用的资本市场才能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商业信贷。由此,他还建议,“加强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并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更多的小城市,以供应链融资的方式为这些企业提供支持。”
他看好中国,不仅仅局限于汇丰在中国市场份额的扩大,更希望未来能走进国际板。“我非常高兴未来能够跟其他同行一起在国际板上市,也非常高兴进入国际市场。”此时的葛霖扬起眉角,笑得异常开心,“当然,目前规则尚未确定,我们还需要进行很多准备工作,同时也在和相关机构进行对话。”
事实上,2010年2月1日,汇丰集团行政总裁纪勤(Mike Geoghegan)已连同汇丰控股决策层正式迁至香港,市场对于汇丰将加大对中国、亚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投入更加充满期待。据英国《观察家报》报道,HSBC计划成为首家在上交所上市的国际企业,向中国投资者发行50亿英镑股票。
然而,在真正见到葛霖这位英国绅士,看到饱含寓意的笑容之后,世人更能领悟到汇丰对于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更能察觉到全球金融业的步伐正在向东方这条古老的巨龙迈近。
从咨询顾问到银行家
此番对中国的言论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得益于颇为传奇的经历。
葛霖1948年出生于英国布赖顿市,常常去教堂做礼拜的父母促成了儿子未来对于基督教的信仰。从埃克塞特学院,到牛津大学,再到1996年赴麻省理工学院的深造,葛霖可谓是学术型的代表,而这一切俨然已经成为日后工作战略以及应对媒体低调的导火线。
幸运的是,1971年葛霖便进入英国政府海外拓展部工作,直到1977年才加入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并先后在欧洲、北美和中东等地从事咨询工作。
当他加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负责企业策划时,已经34岁,已过而立之年的葛霖就这样开始在汇丰成长,仅三年时间,就着手负责该行的环球财资业务。1998年3月葛霖获汇丰控股董事会委任为执行董事,主管集团的投资银行、私人银行及资产管理业务。
担任执行董事期间,股票市场在2001年之前经历了一场长达几年的惨剧,而葛霖在消减高管们2001年和2002年奖金的态度上表现得异常坚定,用他的话说,“如果我们所经营的业务没能给股东创造出更多的价值,那么作为高管,也不能寄希望于奖金。”尽管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葛霖坚信砍掉奖金有利于企业消减成本,而后来的事实也是向汇丰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汇丰的很多企业客户对他们说,“感谢上帝,你们采取了如此坚定的立场。”
这就是葛霖的原则,他就这样一步一步,从一个小职员,到负责人,再到执行董事直至行政总裁,每一段跨越短则一年,长则三至五年。
2006年5月,葛霖正式接过庞?约翰爵士(Sir John Bond)的衣钵。而实际上,汇丰早在2005年就公布此事,那时正值这家英国大型银行面临诸多挑战之际,同时进军全球消费信贷领域的计划也呼之欲出,毕竟自2003年汇丰控股收购美国消费金融公司Household International以来,就一直在积极扩大消费信贷业务,而这也是在投行业务有限的情况下开辟出的一条新路子。
对于葛霖来说,他需要继续庞?约翰的信贷扩张之路,同时也需要面对投资人对于机构臃肿的质疑,更难以想象的是,一年后的他,将亲历一场金融危机。然而在那一年,汇丰的全球利润高达200亿美元,而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却遭到了重创,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对信贷有的放矢,风控到位的领导风格。
周末牧师的财富观
汇丰之外,葛霖先生还扮演着牧师的角色。
每周他至少利用五至七天时间处理银行业务,但是星期天上午,则会到附近的教堂去提供一些服务。“当我退休之后,花在牧师上的时间可能会更多一些,目前银行业务占据了比较多的时间。”葛霖一面说,一面虔诚地望着远方,好似在回忆那段不可言喻的神话:在最危险的情况下,虔诚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虔诚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而以牧师的角度看待银行业,同单一身份的金融家相比,更显另类。他更深信,在商业世界里,企业文化和道德操守最为重要,“如果一家企业的文化并不鼓励它的人员时刻讲求行事端正,不论有多少监管的规则、条例,都不足以杜绝危机再现。”也许这些道理正是葛霖在牧师生活中最大的收获。
这些收获,葛霖先生更希望能带到中国,他欣赏中国的文化和一些生活方式,也正读着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而中国所在的亚洲,他也甚为热爱,研究亚洲的文学和亚洲的文化,更是葛霖先生的一大嗜好。也正因为此,“我很高兴能在一个扎根亚洲的公司里工作。”葛霖坦言。
站在这样一个高点,他完全没有俯视的意思,任何人任何事,似乎都在以平视的眼光看待,甚至有时说到尴尬之处,脸色还会微微泛红,这大概是牧师所带给他的“过人”之处。因而对于财富,葛霖更是坦然,正如他在《金融的王道》一书中所提到的关于金钱的问题——无论是钱所能买到的,还是金钱本身。一方面,如席美尔所理解的,它是一种使人平等的事物,是一个解脱者;而另一方面,它则是使人上瘾的诱惑,任何关于它的老生常谈都是正确的。
“更多的人认为金钱是美好的价值,但很多时候,金钱无法发挥价值。到底什么是美好的价值,这确实不仅是金钱和财富。”葛霖这样看待金钱与财富,这些对于他的吸引力远不及企业长足的发展。
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一国文化的吸纳能力越强,它在平坦世界中的优势就越大。”的确,一个人的吸纳能力越强,那么他所引领的企业越能走得更远。
……
他就是汇丰集团(下称“汇丰”)主席斯蒂芬?葛霖。当金融危机使周遭的一切显得脆弱时,他却用尽心血撰写《金融的王道》一书,用哲学般的思想向世人解构金融界的喧哗和骚动,他知道,“这将是我们出发的地方,而且是生平第一次知道的地方。”
当那些在全球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人们依然在吐露对世界的担忧和希望时,葛霖正分享着对亚洲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展望。如果葛霖所执掌的汇丰能成为中国上海未来将要开设的国际板上第一家上市企业,这对于汇丰在中国业务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
看好中国,想上国际板
当“次贷”作为一个颇具震撼感的字眼出现在世人眼中之后,世界经济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然而对于中国,葛霖依旧信心百倍,“中国的经济非常强劲,从来没有进入衰退,并将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早在2008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也曾说过,“中国衰退的几率等于零。”
在葛霖看来,2009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最快的,而今年各国需要探讨的就是在金融危机中所学到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要确保这样一场经济复苏是可持续的,并且将以一种稳定的方式来持续。
不过,“中国的资本市场仍然不够发达,也可以说欠缺发展。”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葛霖直言不讳,“中国需要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此番金融危机之后,千万不要以为,没有金融市场可能会更好一些,而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事实上,随着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发达,我们更需要一个发挥积极作用的资本市场。”
而对于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而言,衍生产品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尽管衍生品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着杀手锏的角色,但是,衍生品对于资本市场的价值不可否认。“其实,真正的衍生品市场对于资本市场发展非常重要,比如说利率衍生品,还有外汇衍生品市场等。因此,中国也非常有必要发展自身的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市场,这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显得尤为重要。”葛霖坦言。
只是,很多市场依旧对衍生品心有余悸,毕竟在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由于衍生品的创新过于复杂,从而导致创造出的衍生品无法在市场中体现自身有效价值,而这层价值也无法进行衡量,从而灾祸连连。然而,深谙金融之道的葛霖深信,有价值的衍生品应是资本市场发展的积极元素。
毋庸置疑,也只有一个具有积极引导作用的资本市场才能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商业信贷。由此,他还建议,“加强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并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更多的小城市,以供应链融资的方式为这些企业提供支持。”
他看好中国,不仅仅局限于汇丰在中国市场份额的扩大,更希望未来能走进国际板。“我非常高兴未来能够跟其他同行一起在国际板上市,也非常高兴进入国际市场。”此时的葛霖扬起眉角,笑得异常开心,“当然,目前规则尚未确定,我们还需要进行很多准备工作,同时也在和相关机构进行对话。”
事实上,2010年2月1日,汇丰集团行政总裁纪勤(Mike Geoghegan)已连同汇丰控股决策层正式迁至香港,市场对于汇丰将加大对中国、亚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投入更加充满期待。据英国《观察家报》报道,HSBC计划成为首家在上交所上市的国际企业,向中国投资者发行50亿英镑股票。
然而,在真正见到葛霖这位英国绅士,看到饱含寓意的笑容之后,世人更能领悟到汇丰对于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更能察觉到全球金融业的步伐正在向东方这条古老的巨龙迈近。
从咨询顾问到银行家
此番对中国的言论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得益于颇为传奇的经历。
葛霖1948年出生于英国布赖顿市,常常去教堂做礼拜的父母促成了儿子未来对于基督教的信仰。从埃克塞特学院,到牛津大学,再到1996年赴麻省理工学院的深造,葛霖可谓是学术型的代表,而这一切俨然已经成为日后工作战略以及应对媒体低调的导火线。
幸运的是,1971年葛霖便进入英国政府海外拓展部工作,直到1977年才加入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并先后在欧洲、北美和中东等地从事咨询工作。
当他加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负责企业策划时,已经34岁,已过而立之年的葛霖就这样开始在汇丰成长,仅三年时间,就着手负责该行的环球财资业务。1998年3月葛霖获汇丰控股董事会委任为执行董事,主管集团的投资银行、私人银行及资产管理业务。
担任执行董事期间,股票市场在2001年之前经历了一场长达几年的惨剧,而葛霖在消减高管们2001年和2002年奖金的态度上表现得异常坚定,用他的话说,“如果我们所经营的业务没能给股东创造出更多的价值,那么作为高管,也不能寄希望于奖金。”尽管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葛霖坚信砍掉奖金有利于企业消减成本,而后来的事实也是向汇丰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汇丰的很多企业客户对他们说,“感谢上帝,你们采取了如此坚定的立场。”
这就是葛霖的原则,他就这样一步一步,从一个小职员,到负责人,再到执行董事直至行政总裁,每一段跨越短则一年,长则三至五年。
2006年5月,葛霖正式接过庞?约翰爵士(Sir John Bond)的衣钵。而实际上,汇丰早在2005年就公布此事,那时正值这家英国大型银行面临诸多挑战之际,同时进军全球消费信贷领域的计划也呼之欲出,毕竟自2003年汇丰控股收购美国消费金融公司Household International以来,就一直在积极扩大消费信贷业务,而这也是在投行业务有限的情况下开辟出的一条新路子。
对于葛霖来说,他需要继续庞?约翰的信贷扩张之路,同时也需要面对投资人对于机构臃肿的质疑,更难以想象的是,一年后的他,将亲历一场金融危机。然而在那一年,汇丰的全球利润高达200亿美元,而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却遭到了重创,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对信贷有的放矢,风控到位的领导风格。
周末牧师的财富观
汇丰之外,葛霖先生还扮演着牧师的角色。
每周他至少利用五至七天时间处理银行业务,但是星期天上午,则会到附近的教堂去提供一些服务。“当我退休之后,花在牧师上的时间可能会更多一些,目前银行业务占据了比较多的时间。”葛霖一面说,一面虔诚地望着远方,好似在回忆那段不可言喻的神话:在最危险的情况下,虔诚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虔诚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而以牧师的角度看待银行业,同单一身份的金融家相比,更显另类。他更深信,在商业世界里,企业文化和道德操守最为重要,“如果一家企业的文化并不鼓励它的人员时刻讲求行事端正,不论有多少监管的规则、条例,都不足以杜绝危机再现。”也许这些道理正是葛霖在牧师生活中最大的收获。
这些收获,葛霖先生更希望能带到中国,他欣赏中国的文化和一些生活方式,也正读着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而中国所在的亚洲,他也甚为热爱,研究亚洲的文学和亚洲的文化,更是葛霖先生的一大嗜好。也正因为此,“我很高兴能在一个扎根亚洲的公司里工作。”葛霖坦言。
站在这样一个高点,他完全没有俯视的意思,任何人任何事,似乎都在以平视的眼光看待,甚至有时说到尴尬之处,脸色还会微微泛红,这大概是牧师所带给他的“过人”之处。因而对于财富,葛霖更是坦然,正如他在《金融的王道》一书中所提到的关于金钱的问题——无论是钱所能买到的,还是金钱本身。一方面,如席美尔所理解的,它是一种使人平等的事物,是一个解脱者;而另一方面,它则是使人上瘾的诱惑,任何关于它的老生常谈都是正确的。
“更多的人认为金钱是美好的价值,但很多时候,金钱无法发挥价值。到底什么是美好的价值,这确实不仅是金钱和财富。”葛霖这样看待金钱与财富,这些对于他的吸引力远不及企业长足的发展。
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一国文化的吸纳能力越强,它在平坦世界中的优势就越大。”的确,一个人的吸纳能力越强,那么他所引领的企业越能走得更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