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如何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疆,丝绸之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4-16 13:27
——专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黄卫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处于北、中、南三条大通道交汇之地的新疆,正在着力把自己打造成为新丝路上的“核心区”。
新丝路上的“核心区”
《小康》:作为亚欧桥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在近期又让新疆成为关注的热土,如何评价“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黄卫:“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通过现代化的综合交通通道和信息网络通道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紧密联系起来,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辐射东亚、中西南亚和欧洲以及北非区域,涵盖4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是横跨亚欧大陆的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和战略性经济带,不仅地域辽阔,而且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极大,世界为之瞩目。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中央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有助于形成我国同周边国家“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的合作新格局,对于新疆在未来的战略引导作用,意义更加深远。
《小康》:对于新疆在未来发展的引导作用,如何来理解?
黄卫:经济发展就不用说了,对开拓发展空间、增强资源能源话语权、调整产业结构乃至维护国防安全等方面都有提升。具体来说:一是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更快发展。构建横跨亚欧的经济带,将对当前世界经济版图产生重要影响,可以有效促进亚欧特别是中亚、南亚区域互动,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实现包括新疆在内的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互利共赢。二是有利于拓展新疆的发展空间。新疆分别与八国接壤,边境线总长56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通过发展周边外交、区域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加强文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三是有利于增强在国际矿产资源市场上的话语权。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在部分矿产资源领域内的合作,打破少数国家对部分矿产资源的价格垄断。四是有利于加快新疆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交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加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五是有利于维护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通过与周边国家进行全面的安全合作,合力深化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确保国家战略安全。
《小康》:在这次两会上,我们看到国内多个省、自治区都在围绕“经济带”进行全方位的讨论和布局,地处“大通道”要塞的新疆如何定位自身在其中的位置?比较优势又在哪里?
黄卫:你提的这个问题很重要。经济带上的各省区,地理、经济、人文等情况差异很大,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自身定位,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先机。
我们综合考虑亚欧大陆经济、贸易、交通、资源现状和发展战略格局变化趋势,以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和向西开放的通道建设情况,初步理解和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空间布局主要是北、中、南三条大通道,分别从我国东部经济最发达的三大经济圈出发,依托国内现有交通干线,自东向西贯穿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经新疆通向中西南亚和俄罗斯等地。
其中北通道起于“环渤海经济圈”,自京津唐地区经山西大同、内蒙古呼和浩特和额济纳,从伊吾进入新疆,再经北屯、吉木乃西出哈萨克斯坦至俄罗斯等国;中通道起于“长三角经济圈”,自上海沿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横穿我国中原、西北诸省区,由哈密进入新疆,再经乌鲁木齐、精河,分别从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出境直通中亚至欧洲;南通道起于“珠三角经济圈”,自广东广州经湖南长沙、重庆、四川成都、青海格尔木,由若羌进入新疆,再经和田、喀什,南下印度洋沿岸的瓜达尔港,是一条极具战略意义的新通道。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空间格局上,新疆是北、中、南三条大通道的交汇之地,又处于东西两大经济圈(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枢纽,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小康》:“天时、地利、人和”又作何理解?
黄卫: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格局中,无论是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来看,还是从历史脉络、文化渊源来看,新疆都有着独特而客观的优势,这决定了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节点、交通枢纽、核心区域的战略地位。主要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地缘优势。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直接连通国内国际两个13亿人口的大市场,特别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以及未来中巴铁路、中吉乌铁路的建成,“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通道和枢纽作用将更加突出。
二是资源优势。新疆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及其他各类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相邻的中亚地区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而且多数是我国紧缺矿种或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矿种。
三是人文优势。新疆是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汇点,经过长期的相融共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而且境内众多少数民族都是跨国界而居,民族相连、血缘相亲、语言相通、风俗相近,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文化认同。
四是发展优势。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成了一大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后发赶超优势凸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小康》:“概念”一词往往让人记得快,但是忘得也快。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执行层面如何把“概念”变为蓝图,再将蓝图转换为现实,自治区已经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
黄卫:自去年中央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后,我们组建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我们提出这样一个总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以中通道为主轴、北通道和南通道为两翼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加快沿线中心城市建设为依托、以中亚国家及周边国家为重点、以多边贸易和生产要素的优化为动力,积极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加快开放步伐,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水平,深入推进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能源、经贸、金融、文化、科技、生态及旅游等相关领域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合作,把新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我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主导权提供有力支撑。
新疆要成为“三个中心”
《小康》:那么新疆打造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黄卫: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建设重点和产业布局,要按照“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要求和目标,根据新疆的资源禀赋、现实基础、发展特色、区位特点进行布局,并与“十二五”规划、“三基地一通道”建设规划、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努力把新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我国重要能源大通道,以及向西出口制造业基地、面向周边国家加工贸易基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交流中心。
《小康》: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加工商贸基地依托新疆的地缘优势我们可以理解,那么在打造金融中心方面,地处西北腹地的新疆如何完成?
黄卫:我来具体解释一下我们新疆如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首先主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支持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其次推进金融创新,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相关政策,使乌鲁木齐成为中亚区域人民币交易和结算中心;探索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实现政府资源、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满足现代产业发展对股权投融资的多样化需求。
与此同时构建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完善证券和保险市场,提供基金、债券、股票、保险、金融租赁以及金融衍生品等服务。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优势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的有利条件,积极研究设立国家能源交易所,建设立足新疆、辐射中西亚、欧洲地区的能源资源交易平台。
《小康》:因为多民族、多国家地区的文化在此交融,如何体现新疆在“文化交流中心”中的重要作用?
黄卫: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深化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人民间的“民心相通”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新疆一体多元的文化优势,以文化、教育、科技、医疗、旅游等为重点,开展与周边国家政府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丝绸之路国际服装节、新丝路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开展与周边国际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项目,推动更多广播电视节目落地中亚国家等,加大中国文化的推介力度。
构建面向中亚国家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建立集科技、科研、环境监测、地震预测等多方面信息资源及数据产品为一体的网络。加强新疆高校与周边国家高校的合作,扩大孔子学院规模和影响。加快乌鲁木齐、喀什、伊宁和阿勒泰四个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充分依托口岸优势开展跨境旅游。
《小康》:从您的履历可以看出,在赴任新疆之前,主要是在江苏省、住建部和北京市等地区与重要部门从事领导工作。到新疆工作后,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黄卫: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于2010年5月召开,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全面部署,新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恰逢这个时候,组织安排我到新疆工作,我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到新疆上任。
当时一踏上新疆的大地,我就深深爱上了这块热土,有这么几点深刻的感受,一是深深体会到新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认识到新疆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区位及资源等优势;三是从新疆的现实和未来看,新疆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四是中央关于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部署是一项英明决策;五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与内地比,新疆在经济水平、民生改善、发展理念、管理体制、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迫切需要全国在经济和人才上的支持。
大数据看新疆
2013年,新疆生产总值8510亿元,比2009年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11.5%,增速由2009年全国第30位跃升到2013年全国第7位;人均生产总值37847元,比2009年增长47.2%。实现工业增加值3200亿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增速居全国第7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8亿元,比2009年涨了近一倍半,增速居全国第1位。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982元和7394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63%和90%。连续四年实施“民生建设年”,累计实施重点民生工程72类270项,财政支出7067亿元,公共财政总支出所占比例均在70%以上。
文_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