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闹市中的自然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华农,树木园,紫荆,紫荆桥
  • 发布时间:2014-05-06 10:33

  校园森林——树木园

  第一次来到树木园,是我大一刚入校的时候。大门上锈迹斑斑,展板上的文字说明还是好些年前的。园子里人烟稀少,碎石路上铺满了树叶的“残骸”,甚至让我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走了半天,我都没有找到任何涂上了油漆的椅子、跷跷板或是人为修整过的草坪。偶尔会发现一个歪着“嘴巴”的垃圾桶,不过大部分垃圾桶都食不果腹,表示很“饥饿”。空气中弥漫着树木汁液散发出的香气沁人心脾。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照在道路上,只留下星星点点的闪动的光芒,好一片清凉舒适的地方。

  再一次来到这里,是在我大二的选修课树木学实习课上。这时我才知道树木园是我们学校重要的植物资源保存基地,里面种着千奇百怪的植物。哈利·波特迷一定不会忘记,那个经常出现在霍格沃茨城堡2楼盥洗室的叫做桃金娘的敏感妹子。其实桃金娘这种植物在树木园里也存在着,而且至少可以证明原著里那些奇怪的名字,并非空穴来风——小猜测一下,J.K.罗琳在写哈利·波特之前,应该听说过这个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物种吧?另外,神秘的宗教植物“垂枝暗罗”、护林卫士“火力楠”……不懂植物没关系,仔细留意藏在林中的树牌,那些千奇百怪的名字同样值得玩味。

  华农树木园占地24公顷,有1000多个物种,包括62种引入栽植的濒危植物。虽远不及华南植物园大,但却小而精。传闻某校有个高中生,因为在华农某座山上发现一个珍稀物种,后来直接从一个学生升为大学副教授。

  除了种类丰富,在这里我还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神秘。一次老师指着一棵大树问我们:这种树木四季长青,不开花不结果,有谁知道它在野生情况下是如何繁殖的呢?很多同学都皱起了眉头,如果说用扦插来繁殖得靠人工才行,野生的树又该怎么办呢?

  看着大家困惑的样子,老师微笑地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棵小树苗。那棵小树苗很小,很细,仔细观察确实和那棵大树的样子有几分相似。掘开小树周围的泥土我们才发现,原来这棵小树是直接从大树的根上长出来的。老师告诉我们,植物跟动物不一样,它们的繁殖方式多样,最常见的就是靠着根系发展出新生命。上完这一课,我突然觉得生命形式是那么多样和神奇,之后我会就时常来到这里,除了感受不同于城市喧嚣般的宁静,也许还会一不小心发现新珍贵物种,成为下一个副教授呢。

  夺命紫荆桥

  众所周知,武汉大学的樱花闻名天下,但它并不能独霸全国,因为我们学校的紫荆花也毫不逊色。现在学校的紫荆树已经多达5000株,可以说“北有武大樱花,南有华农紫荆”。阳春三月,华农紫荆花开满园,芬芳醉心,艳彩迷眼,整个校园仿佛都铺上了一层粉红的幕布。说到紫荆花,华农人就一定会想到紫荆桥,因为无论是谁,都得使尽全身力气越过它才能去实验楼做实验,它是华农人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你单纯以为这只是一座两旁种满艳丽的紫荆花且富有诗意的小桥,那就大错特错了,华农的学生可是没有谁会小看了这座桥的,因为它还有个威严的名字叫做“夺命紫荆桥”。虽然它没有夺过人的命,但由于它横跨于华南快速干线,连接于两个校区之间,全长400米左右,光听长度就能让人浑身一凛。最让人心惊的还得数它的“陡”,只要来到紫荆桥下,就能感受到那需要抬头仰望才能见到的桥顶的压迫感。虽然我没有测量过具体的坡度,但只要拿依坡而建的实验楼作为参照,从桥的终点到桥的最高点,实验楼层从9层一下子减到了4层,才保证了楼顶在同一平面,可见其坡度不是一般的陡。但那种骑着车在桥顶滑下去飞一般的感受,也只有在使出吃奶的劲儿死命蹬上去后才能感受到。总之这座桥能充分印证那种艰苦与耐力在博弈,速度与激情是危险的温床的感受。久而久之,大家对紫荆桥多了一份畏惧,夺命紫荆桥的威名也从此流传。穿越紫荆桥时,你根本无暇去欣赏紫荆花开的艳丽,只会一门心思扎在如何更快地越过它赶紧去做实验的事儿上了。

  听师姐说,以前这里并不是紫荆桥,而是一个隧道,准确地说更像一个破旧的山洞。当时他们要做实验,必须钻过这个山洞才能到实验楼。最惨的是广州的夏天雨水多,每次遇上倾盆大雨,它就会变成名副其实的水帘洞,有时甚至能淹到大腿。但为了做实验,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将书包顶在头上奋力涉水。后来在陈晓阳校长上任时期,一次在下雨天到实验楼考察,看到这种情况立马回去召开会议,决定建一座桥方便学生往返实验室,又因为桥两旁种满了紫荆花,它才有了如此美丽的名字。

  整个大二,我每周三天都要穿越紫荆桥去实验楼。在无数次来来回回中,我突然领悟到,不管是当时的水帘洞还是现在的夺命紫荆桥,或许学校最初就想让我们明白研究的道路是充满坎坷的,要想获得成果,就必须拥有永不言弃的决心。紫荆桥以它本身的存在,无言地鼓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农人不畏艰难,在科研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华农名片——红满堂

  华农里最有标志性的建筑就是我们的红满堂了。这座建筑虽然不大,但圆柱形的墙身再加上圆顶设计显得很是特别。第一次来这里,我惊奇地发现700多平方米的大厅里一根柱子都找不到,不过那时对它的印象也就是个特别的建筑而已。

  直到在参加在红满堂举办的一个活动时,我才真正了解到红满堂背后的故事:它始建于1958年,是当时华南理工大学的李淑敏、蔡益铣大胆采用砖拱结构,试验性建造起来的全国首个砖拱结构建筑。当时,它还吸引了不少著名建筑家前来观看一个很有名的实验——用很重的沙袋压顶吊梁,“红满堂”依然屹立不倒,后来它便有了“广东壳”的称号。此后,红满堂便成为华农政治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1999年,红满堂因太老旧且不能修复而被拆除。现在我们见到的红满堂,是百年校庆时由学校以及各地的校友共同筹资在原址上复建的。

  如今,红满堂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建筑了,它对华农校园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成了我们校园的名片。2000年,学校网络中心成立了以“红满堂”命名的“红满堂工作室”,并设立了由学生自主管理的网站——红满堂BBS。

  红满堂BBS作为校内最具影响力的网站,华农的学生没有谁是不热爱它的。华农人有一个习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论对什么感兴趣,都会第一时间发上论坛。比如众所期待的美食节要来了,“华农美食节专版”就应运而生。又比如“晒命坊”版块的口号是“晒者,炫耶!”无论是天生异禀,还是后天练就,只要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某方面的才能高的话,都可以来尽情地炫耀。总之,无论是生活点滴、奇闻怪事、所有的小八卦大新闻,只要来到这里,一定能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在华农发生的一切。超高的人气不仅让红满堂“二手市场”版块成了华南地区最热门的大学生二手市场,有时它还能摇身一变成大家身边的福尔摩斯。曾经有位同学宿舍被盗,在红满堂发帖子后,警察叔叔根据帖子内容和跟帖的反馈,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将小偷抓获了。

  但要说起红满堂最令人拥戴的一点,就不得不提到2013年上半年的发生的华农热水门事件了。为了避免用水浪费,学校将热水系统改良后通进宿舍,但必须定时定点使用,并且要收费,结果常常发生洗澡洗到一半就没热水的情况,同学们有时甚至为了洗个热水澡被逼到了要逃课。于是有同学将此事件用视频的方式发到了红满堂BBS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无数人都在回复该帖,发表对华农热水门事件的愤慨。学生们的高度关注与讨论惊动了学校,教务处领导很快便通知各个学院,收集学生有关热水系统的所存在的问题,并整理好反馈到上级。就这样,在学生的推动下,没过多久大家都能毫无顾虑地洗上一个舒服的热水澡了。问题解决后,同学们都在红满堂上欢呼雀跃,大家的心也更团结了。

  责任编辑:曹晓晨

  文/左旭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