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妹妹&劲哥哥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台湾,容妹妹,劲哥哥,大学
  • 发布时间:2014-05-06 10:36

  在台湾传道、授业的教授不少有鲜明的个性。就像容妹妹和劲哥哥一样,他们大多不吝惜表现自己的个性。这也是他们可爱的地方,愿意融入课堂,亦愿意承继道统。这是一种很真切的存在感,而非在电视上口无遮拦的教授。陆生杂志向台湾某大学中文系教授约稿的时候,三十封约稿信竟然收到了大半教授的规范回复,这完全出乎了编辑部陆生的意料。无论愿意执笔与否,至少他们都表达了最基本的尊重。所以这里的文字不仅仅是在介绍,而是悄悄地表达一种敬意,对那些曾经给我们希望和尊敬的人们。

  染发、奇服飘出仙风骨

  身边的步伐总是随着铃声急迫起来,就像是设定严密的电脑程序。但是仔细打量一下楼道的纷杂,其实不容易忽略那几分从容,中文系的教授们还是喜欢踱进教室,仙风道骨的气场好像不可以打破的神圣。唯一不尽相似的老师是许端容教授,她是位女教授,大家从她的名字里取了一个字,私下都叫她“容妹妹”。

  这位侠女名字的由来,如果见了她就很容易理解。不必融入课堂,只要你一看到她,就会感受到一种迥然不同的违和感。她总是一身鲜艳的装束:运动鞋,松松垮垮的裤子和外套,胸前的巨形花朵装饰……然而最让人瞠目结舌的,还是那染成亮紫色、每日用发蜡高高竖起的头发。来自大陆的学生们,第一节课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惊吓。但是一个学期过去之后,却有愈来愈多其他学系的同学们,被好友带来上容妹妹的课程。“这课确实能学到不少东西”,来过的同学们总这样和别人念叨。

  要说课堂氛围,这大概是中文系最严格的课堂之一了,要是谁在课堂上打瞌睡,一定会被当众训上几分钟,毫不留情。但要说课堂思维,这里想来也是最活跃的。课堂思维的跳跃性就像是被猎豹冲散的羊群,四散奔撞,最后又奇迹般地回到主题。一节课下来,知识量可以用TB来计算。大家听得酣畅淋漓,而要追溯如此课程讲法的由来,大概要从老师的研究方向说起了。容妹妹虽说是中文系教授,但是气场和儒者可是差了不少,走路匆匆,言语随性,就连睡觉时间都是自由调配的,简直就像个隐世高人。虽然她总是告诫我们要生活规律,但她自己的也总是对这种“大问题”乐此不疲。这想来是道家飘逸的风格,容妹妹大半辈子都在研究子部,浸染在清静闲逸的老庄典籍中。久而飘忽世外,发型也自然不拘一格。课上课下,老师的态度如一,待人随和温婉。对于有学习欲望的同学有的不只是热情,简直是不亦乐乎,感觉是能从教书育人中得到无限的乐趣。

  恰好老师又有着很强的思辨能力,极好与人讨论有关逻辑方面的问题,课堂上也逼着学生们紧跟她的思维。更喜欢就一个论点与同学反复申辩,直到得出结论。曾经的一堂先秦典籍的导论课,就被她上成了哲学系的“基本逻辑”,全班分成两组,各自派出代表展开论战。因为平时成绩就是由辩论与论文五五分成的,所以起初几节课大家全都是硬着头皮起来发言。而到了学期过半,在老师坚持不懈的引导之下,全班开始争抢在两个小时课程中的发言机会。

  两边队伍最终被台湾同学分别起名为“金刚芭比”和“复仇者联盟”,老师也欣然把名字写上白板。每节课前都告知同学们下周辩论的章节,叫同学们好好预习,标画重点,理解文意,最终准备好问题。开始的时候,一组队员先提出问题,另一组辩论反驳,最后老师判定此次对决的输赢,之后再交换让另一组提出问题。全班所有同学在一个学期中,至少都要做一次“发动战争”的炮手,这样选修的同学自然没有不好好修学的理由。

  容妹妹总会不小心露出她的侠女形象,心急地加入辩论。说了很久后又会恍然惊醒,说着自己不是哪个辩论方的,并笑着承认“错误”,但是不出五分钟就又杀进重围。她对于这些先贤的话语有着独特的尊崇方式,先秦课的几句口头禅就足以代表:“孔子这个老家伙,真的是厉害,还有他那些一个个厉害到不要脸的徒弟们,实在让人敬佩了!”“孟子那个老家伙,拽得不得了,心脏极度坚强,张嘴就骂君主,我真是佩服死了,虽然我们也在骂总统”等等,她的不少用词如果是第一次来听课的多多少少会感到不解,但是了解容妹妹之后自然也就了然于心。这是一个不羁的道家文人,在面对那些承载天地兴衰的儒者们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出最崇高的敬意。如此随性的道家风格加之灵活的思维模式,共同建构了一个神奇的课堂,让人总在期待,期待下一周。

  书、拳、字养出浩然气

  与容妹妹同样受欢迎的老师还有一位,身兼诸多课程的陈劲榛教授。他是个教书风格截然不同的教授,典型的儒者。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同学们也从他的名字里面取了一个字,私称他劲哥哥。虽然劲哥哥是容妹妹的学弟,但是大家还是喜欢这么称呼。不用说,有这样的名字,自然劲哥哥也是一位大侠。走路带风,步伐矫健,修炼书法,写的一手好字;经学、儒学功底深不可测,兼研西方文论、民间文学、心理学。相传他常年练习太极拳,是功夫好手,且好用文言文作论文。不必靠近就会感觉到浩然之气充斥其外。据说劲哥哥每年都会病一次,大概就是年底,因为他总是希望把冗杂的学校评鉴做得尽善尽美。如此大侠,加之极强的使命感,总让人感觉到强大的气场。

  不过这样的气场下,劲哥哥的课却是人气丝毫不减。原因自然不是课堂的严肃氛围,而是那种慷慨浩然的激情。他从不在乎上下课的铃声,只要大家在听,他就有变成“永动机”的能力。他的课堂总是由浅入深,从教你买书开始,带着学生们整天泡书局,并且不断鼓励你像他一样买书。

  第一次看着他进书局,发现各个书局的店员都笑脸相迎,从柜台出来问候。后来才知道他进书局之后,开销竟然是以万元新台币来计算的。他自然没办法把书抱回家,所以就委托各个书局全部寄回他家里。据容妹妹透露,劲哥哥的大房子被书柜填满,仅剩下一条走道可以通到卧室。这是一种身负国学兴衰的使命感,是儒家坚强心脏的现世解说。

  每到想到这些,我总是记起老师最爱在课堂上说的那句话:“上中文系的,应该在读完‘伦孟’以后到学校的广场去,仰望苍天,脚踩大地,感觉有没有浩然之气从身上迸发出来。”如果这话从别的老师口中讲出,那大家一定会当做笑话,但是当这些字句以劲哥哥严肃的口吻说出来……至少我去试过了。

  每次下课,劲哥哥多会被大家团团围住,因为无论是不是本堂课的问题,他都能给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这很好地印证了那句“一事不知,学者之耻”的话,老师在中文方面真的是个博通之才。面对大家的问题,他总是十分高兴地耐心解答,并且会持续思考你的问题,甚至在逛书店的时候顺手帮你买一本相关方面的专书。但是也有不一样的时候,那就是星期一晚上下课的时间,老师听完问题之后总会说“明天再说”或者“给你发邮件”就匆匆离开。后来才知道老师没有汽车,要赶学校的班车。按说台湾大学教授的薪金并不低,但是仔细想想他那样的购书方式,双倍工资也不够用啊。

  记得一次在楼道遇到劲哥哥,老师就向身边约好和我一起吃饭的同学们伸出一根手指,“一分钟,就一分钟我就放了他,你们先去。”老师开始指导我的期末报告,从论文的注释方法讲起,直到文章的题目、推理、架构,由表及里,最终向我解释我文中所引用的文学理论深刻的意义……于是表盘上代表一分钟的分针,足足转了半圈。也许时间对他的授业、解惑而言,只能属于“相对论”的范畴。我辈渴求知识的精神,也在一个个这样的一分钟里得到充实。这大概也是儒家薪火相传的根基吧,我们的敬意也归由于此。

  责任编辑:方丹敏

  文/张峻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