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全面健康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养老,老龄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5-07 08:54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通过对分布在150个县级单位、450个村级单位的大约17708名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近1/4的老年人生活贫困,40%具有明显的抑郁症状,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患有高血压。这些大样本数据权威地说明了“健康老龄化”在中国实现程度很低,对很多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我们任重而道远。健康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极为巨大。健康老龄化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力量。
健康老龄化是世界共识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非常迅速,而且严重缺乏应对的准备,具有“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双重特征。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达到2.02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2300万。201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7%,预计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为34%。从不同的角度看,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不同的挑战。例如,从经济保障看,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养老负担和财政压力;从医疗护理看,人口老龄化会带来疾病负担和医疗压力;从空巢独居看,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心理问题和人道拷问。综合来说,人口老龄化的诸多负面影响归根结底是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不开的。2013年5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公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基线报告》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即“老龄化结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实现健康的老龄化”。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49个高收入国家人均健康寿命为70岁,而中国只有66岁;发达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的比例超过60%,而中国只有43%左右。
在国际上,健康老龄化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提法,其重要性在各界已经达成共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90年提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1997年,第15届国际老年学大会提出“科学为健康老龄化服务”。健康老龄化其实是长寿时代共同的社会发展目标,无论是科学还是政治,是政府还是非政府,是机构还是社区,是家庭还是老人,都要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这一共同的目标努力。
全面把握“健康老龄化”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年人身体健康但生活得不快乐,了无生趣,这样的“健康老龄化”是我们所追求的吗?身体健康无疑十分重要,但无法涵盖健康老龄化的所有方面。心理健康老龄化是健康老龄化的重要维度。例如,相比于中国10万分之23的年平均自杀率,老人的年自杀率达到10万分之86,老人自杀多与“抑郁”紧密相关。根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中国患抑郁症老年人的比例达到40%。根据北京市民政局2013年9月5日发布《北京市老年人口心理健康及需求状况调查研究报告》,这项针对全市近3000位老人的抽样调查显示:13.5%老人存在心理问题,0.87%的老人存在中度或重度心理问题,90%老人渴盼精神关怀。随着空巢时代的到来,老龄化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突出。对健康老龄化认识的缺位还表现在其他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也就是说,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其中,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行为规范协调,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道德健康主要指能够按照社会道德和伦理准则来规范和约束自己,有正确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因此,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和推进要建立在“身-心-灵三维健康”的基础上,是身体健康老龄化、心理健康老龄化和道德健康老龄化三位一体的发展过程,“生命健康”的概念要高于宽于“身体健康”。换言之,老龄化中国要追求的是“健康老龄化”应该是“全面健康老龄化”。老年人不仅要做“康龄人士”,而且要做“乐龄人士”、“德龄人士”和“美龄人士”,做一个全面健康、全面发展的老年人。第二种对“全面健康老龄化”的理解是从影响健康的三大因素出发,即环境健康、遗传健康和生活健康,实际上是生态、生命、生活三大系统影响因素的健康,可以简称为“生态健康”。由此,我们获得了对“健康老龄化”新的认识:
其一,只有全面促进健康老龄化才能全面理解、预防和解决老龄问题。健康老龄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健康老龄化主要是指身体健康老龄化,而广义健康老龄化包括两种全面健康老龄化,对于我们把握健康老龄化的方向和潜力很有帮助。第一种全面健康老龄化表明了在“生命健康”视角下,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三方面是有机的组合,是不能也不应割裂的。老年人身体健康虽然重要但不能全面反映健康老龄化的内涵。第二种全面健康老龄化表明了在“生态健康”视角下,生存环境、遗传基因和生活方式三因素也是有机的组合,是不可或缺的。从生命历程的角度来理解基因健康老龄化,很多老年病其实就是基因病、遗传病,需要从源头抓起;从天人相应、人与环境的关系来理解,生存环境通过空气、水和食物的健康来影响人类的健康,最终反映在健康老龄化的结果,青山绿水实现的是我们期待的绿色长寿;从生活方式角度来理解,人们的行为和选择对老年期的健康都有深刻的影响。
其二,在人口学意义上,全面健康老龄化不是仅仅理解为老年人或者老年期的全面健康,而是针对全人口而言的,可以理解为“全民健康”。从生命历程观点看,只有中青年时期的全面健康才能为老年期的全面健康奠定基础。健康老龄化有个体和群体之分,但群体的健康老龄化是建筑在个体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之上的。人人健康,则社会健康。
其三,全面健康老龄化有层面之分,身体健康老龄化是低层面的健康老龄化,心理健康老龄化是中层面的健康老龄化,道德健康老龄化是高层面的健康老龄化。全面健康老龄化包含着老有所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和老有所成积极的价值追求。
其四,健康老龄化有正向发展和逆向发展的分别。所谓健康老龄化的正向发展,就是以身体健康老龄化为源头和起点,进一步提升到心理健康老龄化和道德健康老龄化,并且使三个维度的健康老龄化保持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健康老龄化的正向发展值得我们重视和追求。所谓健康老龄化的逆向发展,就是老年人的健康储量不断漏损的过程,就是“健康老龄化”越出边界,退化到“亚健康老龄化”和“病苦老龄化”状态的逆向演变过程。健康老龄化的逆向发展需要预防和阻止。
很多老年人实际上是处在“亚健康老龄化”甚至“病苦老龄化”的过程中备受煎熬。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称,目前中国非健康老年人口人数1.15亿,占比57%;失能老人达到3750万,占比18.56%。中国老年失忆失智(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有500万人,而且以每年30万的速度在增加。失能失忆失智一般很难康复,这些老人不幸远离了“健康老龄化”的轨道,被“病苦老龄化”所折磨。
结论和建议
综上,人口老龄化的深层挑战来自“非健康人群”的增长。“全面健康老龄化”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全面健康老龄化”的提法深化和提升了我们对“健康老龄化”一般性概念的认识,包括了三个方向的解读:一是身体健康老龄化,二是生命健康老龄化,三是生态健康老龄化。比诸“健康老龄化”的提法,“全面健康老龄化”含义和指向更明确,可以作为人口健康促进新的理论指引。如果说“健康老龄化”是相对于“非健康老龄化”而言的,那么“全面健康老龄化”则是相对于“片面健康老龄化”来说的。“非健康老龄化”则包括了亚健康老龄化和病苦老龄化。
建议“全面健康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通过社会推广、社区落实、全民参与的强大机制,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三方面同时推进,从遗传基因、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三因素同时关注。
(作者为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
穆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