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热点,必争的移动互联入口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 关键字:Wi-Fi,无线网络,商业价值,数据
  • 发布时间:2014-06-26 12:58

  从2013年开始,移动互联网就争斗不断,而这争夺的关键无非两个字:入口。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上网终端的普及,用户对移动上网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使用流量也是愈加庞大。不过,就国内目前的网络建设程度而言,在2G已经过时,3G资费仍然较高,4G尚未普及的时代,人们对通过Wi-Fi上网的需求空前强烈起来。抢占Wi-Fi入口,成为诸多企业争夺的焦点。

  为什么Wi-Fi热点拥有入口属性?

  提到Wi-Fi热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在机场、咖啡店和星级酒店这些场所都很常见。和手机无线网络一样,Wi-Fi热点在移动互联网中扮演的是“移动场景”接入的最后一环,既流量入口。可以这样说,在现在这个年代,想要使用移动设备无线上网,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手机无线网络,另一种就是Wi-Fi热点。

  在移动互联时代,有流量就会产生价值,这是一个被普遍承认的真理。随着移动智能设备保有量的不段增加,网络运营商的无线网络根本无法满足这么多移动终端进行高速和稳定的联网。原因有两个,一是高额的流量费用,二是基站数量有限,使用人数过多,容易造成网络拥堵。于是,Wi-Fi热点就成为了移动网络的有效补充。

  有数据显示,国内用户平均每天有46%的时间选择用Wi-Fi联网,通过2G和3G联网的占比仅为21%和23%,40%以上的用户对Wi-Fi无线网络有严重依赖。通过这样简单的数据我们就可以知道,国内每天通过Wi-Fi接入的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大大地超过了2G和3G网络,即便说它是移动互联网第一流量入口也丝毫不为过。

  既为入口,价值几何?

  既然Wi-Fi热点是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入口,那这样的入口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

  要说Wi-Fi热点到底有多大的价值,我们可以先看看国外的例子,这个例子的主人公就是软银。2008年,一直打低端路线的软银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将iPhone引入了日本国内。但是,在iPhone引入后,软银却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其提供的网络和日本其他两大运营商比起来相对较差。为满足用户的上网需求,软银开始在日本大量铺设Wi-Fi热点,并对软银用户免费开放,以弥补网络的缺陷。

  软银发力Wi-Fi,较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大批年轻时尚的日本人涌入软银的网络,这些人每月花在iPhone上的流量费用相当惊人。为了应对软银的攻势,竞争对手也开始投入巨大的资源去部署Wi-Fi热点。一时之间,免费Wi-Fi热点成为了软银移动的一项优势卖点,软银也成为日本第一家数据收入超过语音收入的运营商。

  数据收入能超过语音收入,这足以证明Wi-Fi热点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这个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认为,Wi-Fi热点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一种用户关联上。在谈论互联网思维的时候,有一个核心点:售出产品后,应该只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消费关系的开始。在手机上这方面就更好理解了,通过Wi-Fi热点可以让再传统不过的零售业也能有这种后续关联。

  作为互联网巨头,只要掌握了这一商家和消费者的连接入口,就可以拥有巨大的发挥空间。首先,消费者在使用商家提供的免费Wi-Fi热点上网后,Wi-Fi的运营商就可以自动记录消费者的浏览轨迹,并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得出相当有价值的分析结果。正如电商平台抓取用户Cookie跟踪用户浏览习惯一样,这里同样可以发现消费者喜欢去哪,正在浏览什么产品,这里的数据价值是互联网企业梦寐以求的东西。

  其次,通过Wi-Fi热点提供的LBS位置服务,不但可以让商家内的消费者发现周边的其他商家,还能让商家外的潜在消费者获取到商家的活动和商品信息等,并通过相应手段吸引到店客流。这样,在同一Wi-Fi运营商旗下的多个商家就能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商圈。

  再次,通过相关技术与APP,可以实现反向推送。在消费者与Wi-Fi热点有过一次连接后,当消费者再次出现在商家周边,只要智能设备端的Wi-Fi功能是开启的,相关APP就会主动给该设备推送相关的优惠信息、商家活动和新品上市等。这样的基于LBS位置服务的推送,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会很高,还不易引起反感,所以更加具有商业价值。

  入口,抢夺已经开始

  既然Wi-Fi热点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那么必然会引起巨头们的重视。本来,Wi-Fi热点网络属于基础网络建设的范畴,被传统运营商牢牢地握在手中。但随着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发放,传统运营商构建的围墙被撕开了一条缝,互联网巨头们纷纷进入,并开始抢夺。

  在国内互联网企业中,小米和腾讯算是较早开始布局Wi-Fi热点的巨头。2013年9月,小米投资了一家叫迈外迪公司,它的主要业务就是商用Wi-Fi网络架构及媒体服务。目前,迈外迪的网点已经覆盖包括星巴克、Costa和哈根达斯等多家知名企业,还签约了近20家主要机场。

  腾讯和小米走的发展路线却稍有不同,2013年腾讯携手海联达推出了安全路由器,之后,腾讯开始在网吧里为用户提供免费的Wi-Fi上网服务。近日,腾讯旗下的高朋推出了Wi-Fi产品“Yeahwifi”,期望通过商用Wi-Fi与《微信》相结合,切实地抓住客户群体。

  除了小米和腾讯之外,奇虎360也在积极拓展Wi-Fi领域。2014年1月,有传闻说奇虎360已经入进商用Wi-Fi行业,投资了深圳一家公共WLAN提供商,并且同样将眼光盯准了网吧。

  除了巨头之外,不少垂直领域的大佬也在发展商用Wi-Fi。2013年底,美团网已经开始在部分线下合作商户铺设Wi-Fi,并上线了移动客户端《美团WiFi》。同时,另据爆料,美团正在秘密研发智能路由器,以图切入硬件领域。

  神州大地从不缺有能量和有想法的公司,相信不出几年,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身边都必定会飘荡着免费的、安全的Wi-Fi热点,或许这才是大家真正想要的。

  写在最后

  入口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它只是一个连接人与内容的中介,我们不妨返璞归真看问题。虽然现在网络获取成本已经相当低了,但在某些条件下,用户的移动设备还是无法连接高速网络,这时传统意义上的入口就没有价值了,先给用户联网才是当务之急。即使联网后的内容资源获取有限,但终归是有更多的选择,或许这才是互联网巨头们抢夺Wi-Fi热点这个入口的意义。在巨头的APP矩阵已经垄断其他入口的前提下,换个思路,开辟出一块处女地,未尝不是个好方向。但这些Wi-Fi热点产品亟需解决的是随后配套的服务问题,只有解决得好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用户,发挥产品的最大价值。

  文|蒋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