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合作基础:英国欢迎中国崛起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中英关系,欧盟,贸易
  • 发布时间:2014-07-01 10:18

  ——专访中国前驻英国大使马振岗

  英国实行自由贸易,自认为是自由贸易最坚定的实践者。当欧盟提出对中国反倾销的时候,英国商贸部的官员们总说“咱们在这个问题上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瞭望东方周刊》:中英关系经历波折后,近年有长足发展,两国经贸关系井喷的背后有哪些原因?

  马振岗:中英在经济上有很大的互补性。中国的制造业很发达,英国服务业很发达,也有先进技术,所以互利互惠的交流对双方都有好处。

  中英关系中,经贸是一个主要因素。我在英国当大使的时候,1997年时中英贸易额也就60亿美元左右,等我2002年离任时,已经翻了一番还要多,达到110多亿美元。而2013年中英贸易额达到700多亿美元,2014年上半年又有很快的发展,已经超过了荷兰。英国再度成为欧洲国家中第二大对华贸易伙伴。

  英国是一个经贸立国的国家,奉行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英经贸关系中既有互补性的基础,也有这种政策因素,符合中国的利益,所以这种发展不是偶然的。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看待中英未来合作的潜力和方向?

  马振岗:中英之间最有潜力的发展项目,比较突出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如高铁等,都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水平。而英国的地铁等存在老化问题,铁路也经常出毛病。如果改造,双方是可以合作的。还有核能问题,据说英国准备新建八个核电站,现在中国和英国已经达成协议了,如果可以合作,涉及260亿英镑,是相当大的数字。

  第二是金融。我在英国时,时任总理朱镕基去访问,和金融界座谈,开玩笑说希望英国金融界能够帮助中国金融界。中英金融合作现在有一些,但是不多。

  第三是理念合作或一些高科技合作。一般人都认为英国人比较保守,但他们的发展理念很先进,很多经济学理论最早都发源于英国。近几年英国在环保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提出绿色经济问题,包括城镇建设,这方面都可以进行合作。

  再一个就是中英人文合作。英国约有100所高等学校,中国留学生很多。我1997年到英国去的时候,只有7000名中国留学生,到我离开时已将近5万,现在听说已经13万多了。孔子学院在英国落地生根,一些中学或小学将中文列为二外的选项,可见英国很重视中文教育。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英国在发展中欧关系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马振岗:英国和欧盟的关系有时密切,有时疏远。布莱尔做首相时,英国和欧盟关系还比较密切,英国发挥主要作用,做了几件事。一是推动实现了中国和欧盟的对话。另外,当时的日内瓦人权会议,每次美国都要搞涉华方案,欧盟也有些意见分歧。布莱尔说服了参与支持这些提案的国家,最后达成协议,在人权问题上不和中国对抗,不提出、不参与、不联署对华提案。

  目前中国和欧盟要搞投资协定,这个英国可以推动,特别是将来建立自贸区方面,英国可以发挥作用。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看待中英关系目前的发展?在经历波折后,双方应如何珍惜当前的局面,维护好中英关系发展的大局?

  马振岗:英国是最早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双方领导人有一些共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英国表示欢迎中国的崛起,中国崛起不影响英国的国际地位,而是给他们提供了好机会。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第二,英国在世界上是重要国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许多国际组织中还发挥重要影响。中英加强国际问题交流合作,对世界和平是有好处的。

  第三就是双边要做好经贸合作。

  第四就是人文交流,潜力很大,可以继续发展。

  中英关系的重要基础就是经贸合作,英国实行自由贸易,自认为是自由贸易最坚定的实践者。当欧盟提出对中国反倾销的时候,我们有时去找英国官员谈事情,英国商贸部的官员们总说“咱们在这个问题上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田栋栋、郝亚琳、朱东阳/北京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